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我国媒体行业已经步入全媒体时代,对于整个行业起到了革新式影响。而作为我国各行业工作指导的党报新闻评论,也需要借助全媒体的行业发展进行创新,继续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领头人。本文以写作理论、写作方法、队伍素质三个角度,对于全媒体时代的党报新闻评论创新进行系统性研究,旨在为我国未来党报新闻评论发展贡献力量,助力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3.
党报评论发挥着统一思想、引领舆论、指引方向、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把评论写得既有高度、深度,又有温度、关注度,这是对党报办报水平的一种检验。山东淄博日报“稷下新论”专栏守正创新,在党报评论的题材拓展、语言风格、写作技巧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党报评论的写作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评论在现代媒体中的权重不断增加,呈现出非常活跃的发展态势。报纸评论专栏、网站评论板块、网络论坛和诸多的博客等,将各种评论观点呈现在受众面前。面对传播格局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报评论,特别是地方党报评论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党报评论创新写作方式由命令向对话转变传统评论高人一等、自以为是的作派,在越来越多的具有民主思想、平等意识的读者那里,极易引起反感和侧目。在一个开放、多样化的社会中,党报评论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不仅要为受众提供及时、权威、有深度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受众提供思想、信念、观点和观察、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而蕴含思想、理念、观点的新闻评论,具有上述功能与作用。一篇新闻评论无论长短.也无论作者是谁,它一旦见诸于报端就意味着报纸在发言,在向受众宣示自己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态度。因此说,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是报纸的文化核心,是党报舆论导向的标杆。  相似文献   

6.
王学文 《青年记者》2009,(20):24-24
国庆前后,笔者浏览了中央级和省级党报、都市报的国庆评论,以下为几篇比较出色的评论,不分先后。  相似文献   

7.
魏伟 《新闻知识》2006,(10):44-46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在党报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党报评论,所评述的对象大多是党政中心工作,所用表达方式多为耳提面命的口吻和语气,使得普通群众对党报评论常常敬而远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党报评论文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一.当前报纸评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阅读报纸评论的印象和感受,笔者认为当前党报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有的党报评论在写作…  相似文献   

8.
党报过去、现在、将来无疑都是我国的主流媒体。但党报不会因为是机关报而自然成为主流媒体,而必须通过自己的权威性报道来显示自己是主流媒体,并受到受众认同。这里面,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经营好评论。 评论观察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前沿,表达的是思想、是观点,厘清的是社会问题,因而能够成为主流人群学习、工作  相似文献   

9.
夏琼 《新闻前哨》2011,(3):16-16
《湖北日报》最近刊发的23篇系列评论,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很好地履行了党报的职责,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党报新闻评论是时事评论,又是政治评论。这组系列评论有如下几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媒体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读者迫切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缘由和深层因素,迫切希望媒体对新事件、新问题进行及时的解读和评论。言论建设是党报体现主流新闻和大报风范的风向标和着力点。发挥好党报评论的作用,对于推进党委政府工作、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扩大党报影响力、提高党报公信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传香 《新闻三昧》2005,(10):20-22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精华所在,一份党报区别于一般报纸的最显之处就在于它的切中时弊的精彩评论。新闻评论作为党报的心脏,它最为广大读所钟爱之处就在于它深刻的思想性、简约的体形式、感性与理性交织的语言和谐之美。党报评论的所有这些优点铸就了纸质媒体所特有的审美维度,在广大读群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特殊的艺术审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党报评论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媒体评论非常活跃.报纸评论专栏,网站评论板块、论坛、博客等,各种评论观点层出不穷.面对传播格局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党报评论"领军"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从主流媒体评论的影响力看,党报评论还存在针对性、时效性、贴近性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庆前后,笔者浏览了中央级和省级党报、都市报的国庆评论,以下为几篇比较出色的评论,不分先后。◆人民日报:《迎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点评国庆评论,不得不先说说人民日报的国庆社论。  相似文献   

14.
党报评论被称作党报的灵魂和旗帜,是党报最有力的思想武器。在众声喧哗的时代,党报评论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之重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48字"要求落实到每一篇评论之中,就要始终坚守党性、观点为王、创新方式、打造品牌,以逻辑缜密、入脑入心的说理艺术,不断增强主流叙事的引导力、传播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为党的事业鼓与呼,凝聚最大发展共识。  相似文献   

15.
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在我国媒体中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党报评论更是发挥着解读政策、引导舆论的重要功能。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及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方式的广泛应用,我国已经进入微传播时代,这对党报评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党报新闻评论有必要从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在媒介观点竞争时代树立党报评论的话语权威性。  相似文献   

16.
党报作为我国的主流媒体,不仅为人们提供权威的消息报道,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提供思想、观点和观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个承载思想和观点的载体主要是党报新闻评论。党报新闻评论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承担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职责,还要遵循新闻传播的一般规律。党报以权威深刻的政论,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给广大人民群众,使之成为行动的自觉。同时,以生动有力的时评,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反映出来,满足群众的需求,回应群众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徐明 《新闻通讯》2013,(3):55-56
党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与灵魂,也是党报重要的传播手段和政治优势。党报的性质决定,党报评论要在重大问题上发出强音。评论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搞好评论工作是党报的重要责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评论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可能从事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县市一级的党报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50多家,成为我国党报系列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纵观县市报,评论始终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笔者对手头上掌握的7个省的10家县市报1994年1月至3月的评论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从数量上看,这10家报纸共出版200期,言论共60篇,平均每期0.3篇,也就是说,平均每3—4期才有一篇。从质量上看,大部分评论缺乏力度和深度,涉及重大主题少,针对性不强,可读性差。60篇评论中有6篇是为本县市的党代会、人大和政协等会议配发的社论,比较空泛;13篇属编者按、短评和编后,没有什么推动力;4篇评论员文章,都没有较新的论点;其余属小言论,大多缺乏评论的新闻性。有的选材不严,所言之事无关痛痒,有的还带有十足的官腔。真正扣住时代脉搏,配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主题的评论寥寥无几。当然,不宜以部分县市报一个季度报纸言论所作的统计和分析来概括全貌,但县市报评论薄弱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量少质次,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报的评论在发挥着巨大作用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党报评论时,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坚持党报评论有效与创新的统一.坚决反对所谓的"无用论"和怀旧的"万能论".在实践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党报评论的长处,克服它的不足,创新党报评论的形式和内容.具体来讲,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报新闻评论,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新闻界的共识。一些县市报评论量少质低仍很突出,其主要表现如下: 表现之一:无话可说。笔者翻阅了5家县市报近期的65期报纸,只发评论、专论、短评8篇,平均每期只有0.13篇。社论一篇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