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中共百年发展历程中,新时代阶段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和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任务。这一时期宣传思想工作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巩固网络阵地,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新鲜经验——守正创新,从规律的高度深刻认识宣传思想工作;丰富宣传载体,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把握大势、区分对策、精准施策,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精神家园。在未来工作中,要加强对外传播,创新外宣方式,传播好中国声音;坚定“四个自信”,灵活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开展宣传以及注入新力量,锻造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2.
一、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时代要求(一)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最需要的就是安定稳定的国家和社会环境。但是,西方政治霸权不断凭借网络优势,传递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甚至利用网络攻击中国共产党,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企图破坏我国安定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新世纪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领域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学校应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整体性促进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开展,为全面创建校园红色文化教育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培育新一代全面型人才.从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是多种力量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科学性、人民至上性和客观现实性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的原动力;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科学的文化体制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的推动力;人民美好精神生活诉求的满足、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需要、人民群众思想困惑的解决是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大众化生成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始终做到“文化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文化为民”,就是要不断促进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为人民和人民的事业提供思想指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切实利益。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是实践“文化为民”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做好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高校要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中心任务,不断创造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先进生产力的建设者。要研究、传承和创新中国先进文化,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力军。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培育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与民族长久、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我国现阶段,没有文化在农村的大发展、大繁荣,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不断增强,没有农民文化品位的不断提升,就没有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8.
齐鲁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丰厚的思想内涵。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将齐鲁文化渗透其中,注重遵守规则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担当能力和爱的能力这五种能力的培养,以不断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日益重视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语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成为当下的教学重点,这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初中语文不只是阅读、写作,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优秀思想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现代教育体系对学科育人的要求不断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应倾注更多的精力在传统文化渗透中。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年龄特点入手,结合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引入新颖的传统文化与德育资源,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信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不断推进和全面建设,文化自信也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增强的演进历程。文化自信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条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张志雄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22-23,32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建设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没,尤其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文化水平,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王继红 《文教资料》2021,(1):32-33,51
随着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越来越多。如何向世界全面生动地展示中国的发展成果、思想理念,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自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给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分析自媒体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论说它对中国文化国际传播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增强思想话语权的战略要求,是实现中国梦的主流价值引领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彰显了其深刻的价值意蕴和鲜明特征,它反映人们价值诉求的“最大公约数”,体现出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内在统一;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了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紧密相连;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魅力,展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高度契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点在于,培育文化自觉和价值自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和价值定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导向,培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注重制度化和常态化,不断彰显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思想领域中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4.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作为“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工作,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新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要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要注重提高人的素质,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提高人的精神素质服务,为弘扬先进文化服务。要努力营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四有”新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殷珲 《甘肃教育》2023,(16):11-1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也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即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缘何突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推动文化安全问题的产生;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东道国的本土文化;大量的难民产生,削弱了国家的民族凝聚力;文化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变化,文化的安全性引起重视;信息网络冲击了国有的文化领域,思想文化受到威胁。文章从上述五个方面分析了冷战结束后文化安全问题在国家安全领域突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代职业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十分迫切。职业教育思想其实在中国先秦时期早已产生,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就是我国职业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源头。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在深入学习和研究墨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职业教育新动态,积极构建中西职教思想相结合的高职育人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中墨子“德技并修”教育思想的典范引领作用,奠定好中国职业教育文化根基,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工匠人才。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重大创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造性提出,从文化层面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理论,蕴含着强大而深沉的意识形态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展现意识形态思想之力;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彰显意识形态精神之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凸显意识形态文明之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必须充分认识和科学运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力量,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利的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刊首语     
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建设卓有成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人们精神世界日益丰富,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球化程度和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文化不断涌入我国,不同的思想、观念及思潮相互交织、碰撞,使我国的思想文化领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各种文化观念的嬗变都比较敏感,这就导致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一方面,多元文化使大学生的眼界更为开阔,使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更为丰富,使大学生的发展更为全面;另一方面,多元文化对当前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