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江苏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于9月22日在淮安市清江中学举行.笔者有幸观摩了一等奖获得者张冬香老师执教的"几何概型"课.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几何概型的概念的发生、发展、确立、应用、拓广的历程,充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几何概型,思考几何概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数学课标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大众化".这就必然地决定了课标课程中,数学知识的展开应该呈"螺旋状",而非"纵贯式".案例人教A版·必修3《3.2古典概型》的内容设置按照通常的理解,计数原理以及排列、组合的学习应该在古典概型的学习之前.因为,古典概型的相关计算需要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相关知识.但是,课标课程将"概率"安排在必修3,而将"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安排在选修2-3.  相似文献   

3.
近日,学校接受了市教研室的课堂教学调研,笔者陪教研员听取了一堂"小发明技法介绍"的课,做课老师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他的教学设计逻辑严密,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几乎没有一点悬念地上完了整堂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学生读书来说,朝读课自然就很重要了。可是,有些朝读课却很糟糕,简直是"糟读"。一、"糟读"现象:1.学生读书的声音低沉,把朝读课当做阅读课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节"几何概型"课的教学,阐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发挥数学实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并将两者有机融合是学生学会几何概型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中学一线教师对于"几何概型"这一新增内容已不再陌生,其教学过程也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1],但在概念的理解和把握上尚存在误区和盲点,有待进一步解读.笔者有幸观摩了2011年江苏省高中数学评优课"几何概型",很受启发,同时回顾自己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情境引入设计,更频添颇多感概.现整理如  相似文献   

7.
"一题多解"的训练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事实上,"一题多解"也就是"殊途同归"在数学领域的反应.但在讲授课标高中数学必修3概率中的几何概型问题时,我们偶尔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采用不同的解题思路时,学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这时学生对应用几何概型解题的认知就出现了困难.重点向学生解释了这种"殊途各异"的现象,让学生理解这种在数学史上称为"贝特朗奇论"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课间十分钟里…… "哈哈,体育课,体育课,我最爱的课!"我们班的淘气包马荣暄兴高采烈地说道."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调皮鬼史晨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指着马荣暄大笑道.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92):50-51
"现代技术的使用将会深刻影响数学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的改变"。随着近几年微课的发展,课堂早已不是"三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如今课堂有更丰富的内容、形式。几何概型是高一学生学完概率的古典概型后的又一概率模型,是对古典概型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借助微课通过类比、启发、猜想、探究得到几何概型的定义、计算公式。作者借助最近研究的微课课题写了教学随笔。  相似文献   

10.
和自己同课异构,不是我执教公开课的特例,家常课中我有时也会如此做。23年语文教学生涯,从最初对专业的热情转向慢慢学会自觉地思考,尤其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更是让自己一路且行且思。这不禁使我想起郑板桥的《题画竹》:"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虽不及郑板桥画竹"日挥夜思"之精深,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古典概型是在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进行教学的。随机事件的概率在教材中主要通过观察和试验的方法,得到一些事件的概率估计,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的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本节课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而后面要学习的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有很多相通之处,学好古典概型可以为学习几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所在学校数学学科组在2016年下半年的一次课例研讨中,原计划是针对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几何概型"就课题引入的方式、策略等进行研讨,但在研讨过程中,大家对这节课的两个例题教学提出了疑义,普遍感到学生对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理解不透,对为什么要用几何概型来解题模棱两可.这与课堂观察员观察到学生茫然的眼神一致,与课后对学生的访问结果一致.下面,看一看这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两道例题(这也是教材中的例题)的处理,由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陪一名同事听"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同事姓刘,是一位语文老师,从未教过数学.她说自己是"外行",想好好学习怎么上数学课.所以她听得很认真、很投入,完全是以一名二年级学生的身份,虔诚地在听这节课.可是,在听课过程中,她仍有很多地方听不懂.于是,她不断地提出自己困惑的问题,我尽量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4.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节复习课"借助几何直观解决二次函数的相关问题"的教学设计、教学生成和教学反思,阐述几何直观在解题中的优势.为更好地提高复习课质量,提供一节优秀的课例,宗旨是研究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规范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复习课的难点在于精选典型例题和习题,重点是如何讲解例题、习题,才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许多地方的许多学校,"磨课"已经成为一种热潮.每次教研课、优质课、赛课、观摩课、考核课、联谊送教课……都非得"磨"上两遍、三遍甚至更多遍不可.作为学校(或学科教研组)一级组织的集体性推敲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一次好的磨课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毋庸置疑,好课是"磨"出来的课,是"雕"出来的课.君不见,好课"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吗?教师的课堂设计、引领技术在反复地"磨"中渐臻完善,并达到艺术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家长陪孩子学习的价值主要集中在"为孩子做伴"和"辅导孩子求精"上.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陪与不陪的对错,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学习习惯的养成及进步情况来确定.怎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说上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说课模式.说上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上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更突显教学构思.下面笔者以《几何概型》第一课时说上课为案例进行解说.1准确定位、说总体几何概型是新课改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21~24日,在江苏省清江中学举办了2011年江苏省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经各大市多层选拔,有27名选手进入最后的决赛,其中高一组有13位选手,所上课题为"指数函数",高二组有14位选手,所上课题为"几何概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载获得一等奖的部分课例及点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2004年出生的,属猴,因此我把他们称作"小猴子",他们则亲切地称我为"猴妈妈",我们班级被称作"快乐的小猴子班"。为了让这群"小猴子们"在校园里快乐幸福地生活、学习,我通过读绘本、观察课、社会实践等一系列班级活动充实着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快乐阅读晨诵是学生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我班每周利用周一和周三的早读进行晨诵,以四季为主线,阅读学生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