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是数学的重要概念 ,同时因其抽象而又成为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 .正确地理解和判断充分或必要条件是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逐步分述 :一、概念充分条件 :若p q ,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若q p ,则称p是q的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若p q ,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 .二、理解1 从命题角度理解设原命题为“若p则q” ,那么( 1)若原命题真而逆命题不真 ,则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 .( 2 )若原命题不真而逆命题真 ,则p是q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 .( 3 )若原命题、逆命题都真 ,则p是q的充要条件 .( 4 )若…  相似文献   

2.
由向量共线定理可得到以下结论: 推论1若A、B是两个不同的点,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若OA,OB是平面上不共线的两个向量,且OC=xOA+yOB,则A,B,C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y=1.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向大家介绍一个关于“充要条件”推证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弄清什么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基础上,应使他们学会推证充要条件的一个基本方法——两步法。第一步,先判断所给命题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第二步,再推理:若条件→结论,则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若结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若以上两个推导过程均成立,则条件是结论的充要条件。第一步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虽然容易,但很重要,因为它是第二步推理的基础。只有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才能把推理的思路条理清楚,否则,很容易搞乱了头绪。一般所给的命题不外两种形式:A是B的充要条件或B的充要条件是A。应注意这两种说法,都是讲的A是条件,B是结论。第二步推理时,应注意推证的方向与所下判断的关系。在推导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运用一些数学定义、公理和定理。  相似文献   

5.
一、重视对概念的理解,会运用定义判断充要关系 由定义,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但B≠〉A,则A是B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若A〈=〉B,则A是B的充要条件。用定义直接推理来判断两个命题的充要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选择题 1.已知AUB={l,2,3,4},A=(1,3},则集合B的子集最多有(). (A)2个(B)4个 (C)8个(D)16个 2.已知映射f:A一B,其中集合A一{一3,一2,一1,1,2,3,4},集合B中的元素都是A中元素在映射f下的象,且对任意的a任A在B中和它对应的元素是}aI,则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是(). (A)4(B)5(C)6(D)73.下列命题假命题是().①若A冷B,则门B”门A;②若AoB,则门A”门B;③若刁B”门A,则A=>B;④若刁B=>门A,则B今A;⑤若A冷B,且B冷C,则A冷C.(A)①②(B)②④(C)②⑤、(D)③④4.bZ=a:是a、b、‘成等比数列的((A)充要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必要不充…  相似文献   

7.
刘开军 《职教论坛》2003,(20):62-6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研究命题条件和结论的相互关系时常用的数学术语,下面在微分中说明这些条件的应用。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若A则B”为真,则称条件A是B的充分条件。简言之,“有此则必然,无此未必不然”。例1若函数y=f(x)在点x0有极值,且f(x0)存在,则函数y=f(x)在点x0的导数为零,即f’(x0)=0。分析很明显,当函数y=f(x)在点x0有极值且导数存在时,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所表示的曲线在该点的切线平行于x轴,即有f’(x0)=0。但倒过来说,“若函数y=f(x)在点x0的导数为零,则函数y=f(x)在点x0有极值”就不一定成立了。因为使y=f(…  相似文献   

8.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在构成许多数学命题时要用到的重要概念。但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因此成了中学数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若能使学生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本质,会获“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着重谈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本质。定义1 若A成立,那么B成立,这时我们就说条件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记定义2 若B成立,那么A成立,这时我们就说条件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记  相似文献   

9.
互斥事件与独立事件是求解随机事件概率时常出现的两个基本概念,从定义可知,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然而,在讨论随机事件概率问题时,这些概念又时常交错出现,若分辩不清,将导致解题错误。对于事件A和B,若事件A和B不可能同时发生,则称事件A与B为互斥事件(或称事件A与B互不相容)。此时,事件AB是不可能事件,事件A与B各自所含的试验结果或基本事件都不相同;若事件A(或B)是否发生对事件B(或A)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第Ⅰ卷(选择题 共 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小题 ,每小题 5分 ,共 6 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B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a∈ (A∪B) ,则a∈A ;②a∈ (A∩B) ,则a∈ (A∪B) ;③若A B ,则A∪B =B ;④若A∪B =A ,则A ∩B =B .则上述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A 1  B 2  C 3  D 42 “ 1-x2 >1-y2 是“|x|<|y|”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O为空间中一定点 ,动点P在A、B、C三点确定的平面内且满足 (OP -OA)· (AB -A…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1.满足集合M∪{1}={1,2,3}的集合M的个数是()A.4B.3C.2D.12.不等式xx-1≥2的解集为()A.[-1,0)B.[-1,+∞)C.(-∞,-1]D.(-∞,-1〗∪(0,+∞)3.命题“若∠A=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的否命题是()A.假命题B.与原命题真值相同C.与原命题的逆否命题真值相同D.与原命题的你命题真值相同4.命题“若p则q”为真,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q则pB.若-p则-qC.若-q则-pD.p且q5.“若A B,则A∪B=B”的逆否命题为()A.若A不包含于B,则A∪B≠BB.若A∪B≠B,则A不包含于BC.若A=B,则A BD.若A∪B≠B,则A B6.p:(x+3)2+(y-4)2=0,q:(…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1.命题P:若A一{a,b,e},B一(x{x里A}, 则A eB;命题q:偶函数一定不存在反函数.正 确的结论是() (A)P真q真.(B)P假q假. (C)P真q假.(D)P假q真. 曰一涯 2.当z一一 时,2100+护。+1的值等于 () (A)1.(B)一1.(C)1.(D)一1. 3.设定义域为R的函数f(x),g(x)都有反 函数,且函数f(x一1)和g一1(x一2)图象关于直 线夕=x对称,若g(5)~2004,则f(4)为() (A)2004.(B)2005.(C)2006.(D)2007. (拟题:洪其强贵州省龙里中学551200) 4.已知夕是第三象限的角,若五n40十co、48一 5_.___一_, 份,那么五n28等于() 9”一,--一, (A)率.(B)…  相似文献   

13.
若f是非空集合A到非空集合B的一个单值对应,即对任意a∈A,按照对应法则f,有唯一的b∈B与之对应,则称这个对应f为A到B的一个映射,记作b=f(a),又记f(A)={f(a)|a∈A},则一般有f(A)(?)B。特别地,若f(A)=B,则称映射为满射。若f(A)=B,且当a_1≠a_2时,有f(a_1)≠f(a_2)那么称映射f为A到B的一一映射。这时f有一个逆映射f~(-1),满足对任意a∈A,有f~(-1)(f(a))=a,对任意b∈B有f(f~(-1)(b))=b。  相似文献   

14.
蒋银山 《考试周刊》2010,(28):72-73
对于n阶方阵A,若存在n阶方阵B,使AB=BA=E成立,则称B是A的逆矩阵。若矩阵A可逆,则A可经过一系列初等行变换化为单位矩阵E。  相似文献   

15.
三点共线向量式的巧妙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点共线向量式:P是平面OAB(O∈AB)上的一个动点,OP→=xOA→+YOB→(x、y∈R),若P、A、B三点共线,则x+y=1;反之.若x+y=1,则P、A、B三点共线.  相似文献   

16.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与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义(1 )若 p q,则称 p是 q的充分条件 ,q是 p的必要条件 ;(2 )若p q,p \q ,则称 p是q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3 )若 p / q,p q,则称 p是 q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4)若 p q ,则称 p是 q的充要条件 ;(5)若 p / q,p \q,则 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说明 :“p q”就是说如果 p成立 ,那么 q一定成立 .换句说 :p成立时 ,一定能推出 q成立p是 q的充分条件与 q是 p的必要条件 ,这两句话是完全等价的 ,它们是同一逻辑关系“p q”的不同表述 .二、与四种命题的关系(1 )若原命题“若 p则 q”为真 ,即“p q” ,逆命题“若 q则 p”为假 …  相似文献   

17.
命题设A,B均为锐角,则(1)A+B>π/2的充要条件是sinA>cosB(或tanA>cotB);(2)A+B<π/2的充要条件是sinA相似文献   

18.
一般地,若事件A、B满足P(A|B)=P(A),则称事件A、B独立,当A、B独立时,若P(A)〉0,因为P(A|B)  相似文献   

19.
如所周知,若矩阵A=(aij)m×n的元素a_(ij)(i=1a……m;j=1、2……n)是文字λ的多项式,则称A为λ-矩阵或多项式矩阵,记作A(λ)。 如果三个λ-矩阵满足关系式A(λ)=H(λ)G(λ),称G(λ)为A(λ)的右因子,称A(λ)为G(λ)的左倍式,相应地称H(λ)为A(λ)的左因子,A(λ)为H(λ)的右倍式。若D(λ)既是A(λ)的右因子,又是B(λ)的右因子,则称D(λ)为A(λ)和B(λ)的一个右公因子。若T(λ)是A(λ)和B(λ)的一个右(左)公因子,且T(λ)是A(λ)和B(λ)的任意右(左)公因子的左(右)倍式,则T(λ)为A(λ)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例例1(龙岩市一级达标校联盟2013年高三联考数学卷理科第8题)在同一平面内,下列说法:①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和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椭圆;②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是定值,则点P的轨迹是双曲线;③若动点P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P到定直线的距离,则点P的轨迹是抛物线;④若动点P到两个定点A、B的距离之比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