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校游泳普修课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构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立新  张明飞 《游泳》2002,(3):26-27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环节。高校体育的目标、原则、方向就是使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体质与健康、心理与社会化方面保持一种持续的、独立的体育与健康能力和行为,使他们终身受益。 游泳运动被誉为人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它是在水的特殊环境中进行锻炼的一种运动,不但适合男女老幼进行锻炼,还是一种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游泳是夏季最理想的运动项目,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游泳活动具有明显的竞技性,又是实际生活的一种技能。游泳对匀称地发展肌肉,增强耐寒能力,锻炼内脏特别是心肺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培养勇敢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度过了73个春秋,这与他一生从事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孔子喜欢射箭、驾驭战车等运动,但更喜爱嬉水游泳。他从少年时期学会游泳起,一直坚持游到古稀之年。他的游泳方法也别具一格,一般人喜欢顺漂或横渡,而他却格外喜欢逆游,即逆水而上。他说,这样游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倡导体育教育的教育家。他不但自己十分喜爱体育,而且还要求所有学生都学会游泳。为了使学生都学会游泳,他…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在培养新型全面人才的素质教育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课外体育锻炼是关系到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是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衔接的重要基础途径。大学体育改革如何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结合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学会锻炼、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发展形成自我体育锻炼习惯和能力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夏天到了,这是游泳活动的黄金季节。游泳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经常参加游泳,能增强心脏、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机能。同时,游泳还能清洁皮肤,增强人体抵抗能力。通过游泳锻炼,还能帮助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学会游泳,对学习、生产(工作)和国防都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参加游泳前,首先要进行体格检查,看是否适宜进行这项活动。如患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辽宁省14所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对高校体育教学起到指导作用,为今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帮助。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导下,辽宁省各高校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体育教学的重点由单一的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向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方向转变.并使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高校阶段不但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体育保健知识,增强自主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并逐步培养终身健身的习惯,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健康的社会型人材。  相似文献   

7.
李光荣  郭隆珠 《游泳》2008,(2):48-49
游泳是一种凭借自身肢体动作和水的作用力,在水中活动或前进的技能运动。人类的游泳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一直与人类的生存、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人类在同大自然斗争中为求生存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逐渐成为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一项。游泳这个运动项目它集水浴、空气浴、日光浴于一体,在水中健身锻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锻炼意志,培养顽强精神等等。但是,在日常的游泳健身锻炼中我们应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那就是FIT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涛 《体育世界》2010,(9):78-79
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我国教育正面临着挑战。高校教育也是向着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以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方向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应该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本文从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给你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逢我国全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和迎接北京冬奥会举办,必然加快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冬季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拓展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冬季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要促进运动项目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冬季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掌握冬季体育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运动良好习惯和爱好体育的行为.构建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长效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朱伟  李莉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401-402,405
通过分析健康体育、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并阐述3种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提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以健康体育为基本理念,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使我们的大学生不仅身体健康、素质全面,而且可以得到一种享用终身的体育锻炼方法,保障身心的长期健康。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更是要求高校学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而,为了使学生真正的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校就要注重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的推广和改进,形成一套尊重个性又能充分发挥实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在高校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相关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精神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针对当前独生子女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体育精神教育,探索体育精神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必要性,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 ,结合素质教育的内容 ,分析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内容的内在联系 ,论述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并提出其全面实施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不是有别于或脱离于精神的身体教育,而是包括身体在内的对人的全面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开拓人的潜在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激情。笔者结合体育的基本理念与特性,从体力与智力、体育与人格、体育与个性发展和体育与情感智能发展等五个方面来探析体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校体育从运动参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方面设定了课程目标。笔者认为:高校体育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及健康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21世纪的高校体育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高校体育就是大学生一个不断锻炼、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是21世纪的大学生走向成功的通行证,身心的健康、人格的健全,将是他们走向社会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实验法、对比法,在大学体育的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体育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得到很好的改善,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拓展运动突出特点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拓展运动不仅具有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功能,而且能更好地弥补传统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不足,对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欢 《当代体育科技》2021,(7):141-142,145
新时期,素质教育不再只追求学生的文化成绩,而是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作为“五育”并举的前提,不仅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对于学生德育的发展也大有帮助。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体育学科显得尤其重要。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学科中运用体育游戏,力求运用游戏助力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在发展素质中,除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能力、传输体育化知识具有独特的作用外,还对智育、德育、美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教育的本质--能力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能力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运用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对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