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赵丕杉 《大观周刊》2013,(4):293-293
结合具体学校的定位和就业市场调研与分析,确定了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特点,建立了“分层式”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两大核心目标”为基础,以“五大模块”为核心的全新课程体系。阐述了以“四大实践平台”和“IT创新工作室”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创新机制。该研究对地方中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戴蔚 《东南传播》2014,(11):122-125
融媒时代,广播电视媒体在传媒科技和新媒介发展推动下不断变革创新,在开放的视野下广播电视的路径不断阔宽。融媒时代传媒市场人才需求多元,广播电视人才就业平台增加,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形式多样化。良好的就业环境要求广播电视人才开阔视野,树立"大传播"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能力、市场运营能力。围绕这些素质要求,高校需要改革人才培养理念,准确定义融媒时代广播电视人才的专业内涵,转变人才培养视角,贯彻媒体融合理念,树立多样化、精品化人才培养理念,同时强化在实践中培养人才的理念,为当代传媒业发展培养合格的广播电视人才。  相似文献   

3.
申帅芝  刘浩然  罗香妹 《今传媒》2016,(11):142-144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各地政府支持加快广告产业发展,地方广告人才缺口逐渐拉大.同时,互联网技术发展改变了传统广告的生产方式,企业对广告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地方高校在广告人才培养中,从学校自身学科优势和软硬件条件制定培养计划,对市场需求变化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就业能力培养是地方高校广告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高职高专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育,成为“一精多能”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高专的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与信息的保存与传递的重要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5.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创办于2004年,在“大出版”趋势下,积极探索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依托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优势教育资源,明确专业定位,树立专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采取“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跨媒体人才;与其他学科融合,积极探索跨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综合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秋芳 《大观周刊》2012,(2):138-138,174
在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的环境下,中职学校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会计专业人才,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发展。然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也面临着招生难、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构建不合理等各种弊端,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本文尝试针对专业培养现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7.
解析电子商务的职业定位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和人才培养就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电子商务的岗位和人才特征及其知识构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芳  汪伟 《信息系统工程》2010,(7):137-137,13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多数独立学院把办学定位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问题。本文结合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论述了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媒体信息技术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增加了国内就业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高等院校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战略之一。本文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特点,指出国内高等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基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最后,综合上述内容提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点,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一级学科更名伊始,针对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IRM)本科人才就业“不匹配”问题,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助推“学为所用-人岗匹配”目标的实现,在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保障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从就业“不匹配”视角切入,采用“问题导向→实证调研→路径创新”的研究范式,对“不匹配”就业的IRM本科毕业生和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构建IRM本科人才就业“不匹配”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就业“不匹配”视角下IRM本科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的具体方案。[结果/结论]从学生主体(关键层)、用人单位(导向层)、就业环境(驱动层)、学科教育(支撑层)四个维度构建IRM本科人才就业不匹配SEET影响因素模型,进而从“原动力-支持力-拉动力-源动力”四个维度提出促进IRM本科人才就业匹配的优化路径,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分析如何借助一级学科更名的窗口期,实现学科融聚、服务融慧、人才融贯的IRM学科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学生档案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反映学生德、智、体及家庭政治、经济状况的以个人为单位的原始记录材料,它能够为日后建立其他类型的人事档案奠定基础,为国家和社会选拔人才提供依据,在学生管理、就业、人才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校档案工作而言,要以师生的需要为导向,尽快建立方便师生需求的档案利用体系,搞好学生档案的开发利用,以更好地为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学生工作服务。因此学校档案部门要认真了解师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从分析专业建设与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关系入手,结合一些学校的做法和实际效果,提出了准确定位,设置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强化专业改革建设,培养胜任工作的人才;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的专业建设理念,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招生工作也成了学校的重中之重.但各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档案管理却并不完善,招生就业档案分散于各个部门,这对学校的档案管理极为不利,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鲁景超 《现代传播》2016,(4):149-152
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最早培养播音主持人才的院校,毕业生遍布中央及省市级媒体。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该如何创新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应用问卷调查法、质化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试图从不同年代毕业生就业取向的变化、就业指导老师的工作记录及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动态追踪这三个维度,结合传播学、语言学、播音主持艺术学,探究传媒变局对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与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就业艰难,一方面许多单位因人才短缺而发展受到制约。本文结合邢台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改精神,从社会需求、专业定位等方面论述了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6.
梁成慧 《兰台世界》2007,(6S):20-20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其招生工作也成了学校的重中之重。但各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档案管理却并不完善,招生就业档案分散于各个部门,这对学校的档案管理极为不利,针对这个问题,下面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韦立蓉 《大观周刊》2012,(24):268-268
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同时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提出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如:200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出版业发展迅速,对高素质的出版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各高校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程度并不高,尤其本科阶段的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存在逆向发展、并缺少专业背景及学科特色等问题,使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编辑出版专业本科教育应对编辑出版专业的扩张进行适当调整,加强专业背景以及跨学科人才培养,加强院校办学特色,以期为出版行业输送适用、综合、特色人才。  相似文献   

19.
李耘 《大观周刊》2011,(38):132-132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中职德育教育新模式.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创新学校德育观念,选择德育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中国的职业教育,即将集中发力。6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将向职业教育转型。"两种人才、两种模式"的高考新制度也即将出台。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以就业为导向的教改举措和新的人才培养政策,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