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 2 0 0 1年春天的“两会”上 ,山东省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在知道很多孩子沉湎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甚至整夜泡在“网吧”里消磨时光后 ,语气沉重地说 :“我很忧虑 !”“网吧”现象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迷恋“网吧”问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谈论的焦点之一。面对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忙上网、迷上网的现实 ,作为家长、教师、学校应做冷静的哲学思考。问题之一 :上网是时尚潮流 ,还是“洪水猛兽” ?网上冲浪 ,尽情宣泄已成为中学生的时尚玩乐 ,而另一面则整天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 ,有部分家长、教师、学校认为这正是迷恋网吧的严…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网吧”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网吧问题的原因探析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节节上升,数字背后是网络产业大发展。但面对这个成就,是否该想想网络为我们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网络中出现了许多法律道德失范现象,而青少年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群体。这就提醒我们,必须重视网络法律道德建设,必须加强青少年在网上的自我保护能力。在我们的网民里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注定会深深打上网络的烙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现象堪忧,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已经呼吁进行网吧管理,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现象已经引起了各界的重视,这应…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 江新军 据统计,我国互联网用户已从两年前的二三百万户猛增到现在的 1690万户。我省的互联网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上网者已达 346450人,如此势不可挡的 Internet大潮,对青少年的成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记者来到了长沙市的几家网吧。 每一个网吧生意都非常火爆。一天 24小时都有人上网,中午 12点至晚上 23点上网的人最多。每个网吧都有人包通宵。我身边的小网友们都飞快地准确无误地敲打着键盘,一双巧手像长了眼睛一样。看样子,他们是在网吧里成长起来的“网络小高手”。 记者发现,各网吧的格局不一。大多数是排成两排,…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到来,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给人类方方面面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也必将对教育事业和学校德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结果显示,2002年1月我国网民已达3370万人。在这庞大的网民队伍中,由中小学生组成的小网民已占网民队伍很大比例,这就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原来的教育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网吧”现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人疾呼网吧危害青少年,应尽快采取防范措施;有人认为网吧发展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更多人主张以法律为武器,规范管理,促其发展…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近年来,青少年的叛逆行为日益成为教育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从2000年的“韩寒现象”,到2004年的“春树事件”,嘲似乎都在表达一个主题: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正在成为叛逆的一代,叛逆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美国《时代周刊》这样写道:“在这个国家,年轻叛逆者的数目正在如此迅速地扩张,就像美国垮掉的一代和嬉皮士。他们已经有了他们自己的名称:另类。这个词曾经是贬义的,意指品格低劣的流氓。而在今年最新修订的《新华词典》——中国最权威的词典——对另类的解释则是一种特别的生活方式,不再有贬低的含义。”这似乎表明一个叛逆时代正在来临。今天,叛逆是否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它,如何应对这一价值取向带来的挑战?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教育部制定出关于高考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其中,不分文理科制度成为这次高考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现行文理分科制度已经实行了30多年,有人呼吁,过早分科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也有人认为,社会分工必然需要各类专业人员,文理分科理所当然。未来究竟是合还是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大家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网吧问题其实也就是互联网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问题,只不过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青少年的网络生活及其种种表现集中体现在网吧里。网吧问题正以其严峻的现实,挑战着今天的学校教育。网络是“双刃剑”,它在成为人们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网吧问题正是其负面影响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对中学生的一项抽样调  相似文献   

8.
网吧产生的社会问题是有目共睹的,有人认为网吧是普及网络知识的主要场所,正在形成当今的网络文化也有人认为应该禁止开设网吧,对青少年来说网吧就是深渊、魔窟。但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味的指责迷恋网吧的孩子们,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们自觉杜绝“电子海路因”,光堵盈利性社会网吧是不行的,更应该在疏导上下功夫,开放中小学校“绿色网吧”。  相似文献   

9.
争夺在网上     
如今,当“今天你上网了没有”,成了青少年朋友见面的开场白。我们发现,生活在现代的青少年是与网络一起成长的一代。他们区别于“在电视机前长大的一代”,成为新的“网络世代”,有人把他们称作“N 代”(N 为 net的第一个字母)。N 代的青少年他们直接,他们敏感,他们张扬自我,在他们的身上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生活方式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这种新情况下,我们的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哪些新的课题?又应该如何作出积极的、超前的应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又如何进行创新和改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以期寻找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浙江对本省青少年互联网运用现状做了个调查,被调查青少年全部“触网”,城乡网吧泡吧人群中青少年占了80%以上,50%以上的青少年都去过网吧。其结论之一就是“浙江近半老师认为上网学生知识面广”。(10月16日《中国青年报》)一谈到青少年与网络,人们首先想到是网络对青少年精神的毒害,特别是网吧更是众多家长教师共诛的焦点。中小学将上网视为一种错误,甚至作为处分的依据。家长更是“谈网色变”,并非笔者想夸大人们对网络的敌视,现实中确实如此。就是这个调查中,也体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11.
教网吧产生的社会问题是有目共睹的,有人认为网吧是普及网络知识的主要场所,正在形成当今的网络文化;也有人认为应该禁止开设网吧,对青少年来说网吧就是深渊、魔窟。但互联网已成为现代人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味的指责迷恋网吧的孩子们,扼杀他们的求知欲。如何让学生们自觉杜绝“电子海路因”,光堵盈利性社会网吧是不行的,更应该在疏导上下功夫,开放中小学校“绿色网吧”。开办“绿色网吧”的方法(一)选用25台计算机以上的标准化微机教室,对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进行升级或维护,以提高整体性能,室内悬挂绿色网吧管理制度,对机房…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 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解读这个经典的故事,我们可以洞悉,个人的成长链接着专业问题。专业问题孵化的频率和质量是个人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烛照这一成长理念,我们就可以对新课程旅程中众多教师的成长质量和症候进行诊断评估,从而找到提速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次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解读这个经典的故事,我们可以洞悉,个人的成长链接着专业问题。专业问题孵化的频率和质量是个人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观照这一成长理念,我们就可以对…  相似文献   

14.
“导是更高级的教”,这是叶圣陶的名言。现在教育界有个误区,以为教育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似乎教师多讲,学生才能多得,少讲必然少得,而不讲则不得。满堂灌、填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持续多年,而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越讲越多、越讲越细,结果是剥夺了学生动脑、动手、积极参与的机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有人说是知识技能,有人说是关怀爱护,这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深入研究就可以发现,青少年最需要的是机会———锻炼的机会、参与的机会。否则,人是很难成长和发展的。人才都是练出来的,而不是“灌”出来的。什么是教学?有人…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网吧是什么地方吧?那就是打游戏,上网的地方。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出去玩,觉得非常没意思,我说:“咱们去网吧打游戏怎么样?”他们都说:“好。”我进了网吧,说:“叔叔,我们几个要打游戏。”一开始我不会玩  相似文献   

16.
阿笨视点     
叽叽歪歪的阿笨除了努力工作之外,还是有很多爱好的,比如唱歌,打球,玩CS,和朋友喝酒等等,所以就经常有机会光顾网吧、酒吧之类的地方,嘿嘿……俺的业余生活还是很丰富的说!按说到这些地方心情应该是很飘逸的,可阿笨每次都把自个儿弄得不开心,嘛事?和别人闹不愉快了还是?不是,虽然阿笨看着像个“莽汉”,但是他可从来都没有打架呀吵闹什么的经历,还是一个很温柔的男人啊(自我陶醉中……)那他是犯神经病?非也非也,在这些场所中看到的一些现象让责任心很强的阿笨有些郁闷!感慨一大堆,次次做“痛心疾首状”,什么现象,听我道来!某网吧,阿笨正愉快…  相似文献   

17.
饥焊,天这么晚,你急急忙忙上哪儿去啊?敏沪一我不能告诉你·哦这有什么可保密的难道你去做坏事?戳抨事倒也未必,但也算不上什么好事·曝魄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告诉我都无妨。谁 让我们是朋友呢?氨(凑近甲,小声地)我去网吧·饭广么?王八?嗽缚!不是王八,是网吧,上网用的嚷声网‘:蜘蛛网还是铁丝网?戳瘪是老土,连这都不懂。就是电脑上的因 特网,也叫互联网〔嘟瞬你玩JL呢!这玩意儿我还能不懂?不是 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吗?凛哪吧老板哪管这些?你跟我去网吧瞧瞧, 像我这样的小网虫可多了去了。是唯利是图!竟不顾青少年的身心健哎,你上网吧干些…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认为提出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这里先说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人问在座的许多人:“是两只耳朵听得清楚,还是一只耳朵听得清楚呢?”也许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两只耳朵听得清楚了。”这个答案对不对呢?当时没有人能提出问题来。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大哲学家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一天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他回答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通过这个经典的故事,我们可以洞悉,教师的成长与专业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在教学…  相似文献   

20.
刚上班,桌上点歌热线电话响了起来。“喂,您好,请问你哪位?我是音乐主持人王昕。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你好。我要点一首歌。”“好的。请问您为谁点?想点什么样的歌?点民歌还是流行歌曲?”“明天是我们老师的生日。我想为他点一首歌。”“好,没问题。你们老师今年多大年龄,平时爱听什么样的歌?”“我们老师今年五十岁,教学十分认真。前天,上语文课,心绞痛突然发作,差一点倒在课堂上,把我们都吓哭了!我们老师对学生特别好,大家特爱他。我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学习成绩,真是多亏我们老师了。前一段时间,我不知怎么就迷上了网吧,每天一放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