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维吾尔族且力西运动是孕育于新疆维吾尔族的游牧文化、绿洲文化、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优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章通过对文献史料的研究和新疆南疆地区的实地调查,采用社会学和民俗文化学的基本观点对且力西的社会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追溯“且力西”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分析其对维吾尔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文化发展、民族个性等方面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民为研究对象,从实际调查入手,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农民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期望、参加体育的目的、体育消费情况来揭示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探求推进新疆南疆贫困地区农村体育的对策,实现从“一部分先锻炼起来”逐渐过渡到“人人参与体育锻炼”,使农村体育工作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帅伟 《体育世界》2011,(8):105-107
本文调查分析了新疆南疆阿克苏地区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机构及开展的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居民参与社区体育的现状等。旨在为新疆南疆社区体育的发展找到对策并促进社区体育快速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 840名维吾尔族老年人身体素质的研究分析 ,揭示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变化规律 ,为研究、分析老年人体质衰老变化的规律和国民体质检测系统的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新疆大学生闲暇体育行为的现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旨在推动新疆大学生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结果表明 :新疆大学生闲暇体育行为总体态势良好 ;汉族大学生在闲暇体育行为的规模、时间、参加人数、组织形式、消费等特征方面均优于少数民族大学生 ;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改善与进步的速度要显著于汉族大学生。大学生的体育意识 ,学校的体育管理体制 ,场馆设施的条件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是影响新疆大学生闲暇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南疆地区中小学足球教师的基本情况、专业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提高新疆南疆地区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着屯垦戌边的重要职责,但地理、历史等因素导致新疆的南疆自然环境差,经济基础薄,教育设施不健全,南疆19个贫困团场的青少年体质很少受到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南疆贫困团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对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9)
正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民乱,库车、迪化、喀什噶尔、伊犁、和田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据政权,与清兵互相攻伐,局势混乱。中亚的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趁机入侵新疆,占据喀什为都,此后几年,阿古柏占领了整个南疆和北疆的迪化一带。阿古柏侵占南疆后,创铸了"天罡"银币,在市面上广泛流通。光绪元年(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次年四月,左宗棠进抵肃州,督饬前敌总指挥刘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在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格局和新疆多民族的社会环境及历史背景下,分析探讨武术对新疆南疆的和谐稳定、民族团结,以及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等方面的文化功能,以期武术这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能更好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田野调查等方法,以"一带一路"为研究背景,结合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进行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与传承意识不够、参与度不高、传承人老龄化、传习人群流失、代际传承萎缩、传承路径过窄、传承目录缺失、传承环境恶化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疆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制的构建原则、实现路径。其实现路径主要是:构建以政府联动机构为主的保护与传承组织机构,采用共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数据库建设为主的保护手段,开展以民间文化活动和学校教育传承为主的传承方式,实施以整体保护性利用和适度开发资源为主的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方棋"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文化价值作了介绍,以期为新疆方棋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实地考察法,对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实践与特征、困境以及路径突破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研究指出,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提供关于武术新的知识和观念,推动武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学科的交融,以及有助于理解武术历史的生成,因而具有特殊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自清末以降,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笼统泛化保护、政府主导的全国挖整保护、博物馆为主的专业化保护三个阶段。同时,呈现出保护范围逐渐完善、保护方法逐渐科学化与多样化,并形成了政府、社会、学者、大众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特征。研究认为,当前武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保护机制仍不健全、保护资金匮乏、专业技术人才短缺、保护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相关研究滞后。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突破这些保护困境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综述和数量统计方法,归纳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同时从2003~2007年新疆各地、州市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情况入手,探讨了北疆、南疆和东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区域特征,以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南疆各地区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新疆南疆地区社区体育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相对落后的,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不太合理,活动的场地和器材相对匮乏,经费欠缺,全民锻炼的意识和积极性不高等这些因素制约和影响了南疆地区社区体育发展的进度。同时也合理的给予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加强社区居民的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普及科学健康知识,在南疆各地区形成崇尚体育健身、主动参与体育健身的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5.
新疆学校体育场地发展不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层抽样的调查研究法,将获得的新疆不同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的面积(包括人均面积、校均面积)和不同质地篮球场数,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地方政府学校、农牧区与非农牧区学校、北疆和南疆学校、民语和汉语学校等划分归类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地域环境、管理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理念等是影响学校体育场地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并发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办学较之地方政府有一定的优势,提出了适合新疆学校体育场地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宁 《收藏界》2013,(8):68-69
"新疆红钱"作为中国钱币的一个特殊品种,其本身就是中国政府在新疆行使主权的一个象征。"新疆红钱"从铸造到发行都是在清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进行的,清政府颁发的部颁样钱就是清政府对新疆红钱进行管控的最有效例证。在乾嘉道三朝,南疆各局利  相似文献   

17.
沈飞 《收藏》2010,(11):116-118
特殊的红钱制度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为了征税、发放薪饷、贸易和财政等方面的需要,开始在新疆实行新的货币制度,铸造和发行新的货币。在北疆地区,清政府规定使用全国统一的制钱;在南疆地区,清政府对原有的货币(准噶尔普尔)采取了改造政策,铸造了圆形方孔的新普尔(即红钱)。  相似文献   

18.
朱裕平 《收藏》2006,(11):56-58
从收藏历史上来看,陶瓷、玉器、杂项等艺术品是人类创造和收藏的物质产品,反映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史。作为人类历史的另一部分,即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同样应该成为收藏的对象。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以及收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入等,还是有待于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来认识的新领域,本文谨以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收藏为例,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五) 新疆 新疆地处西北边疆,面积160余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新疆的铁路都是解放后建设的,在建国以来的50年中先后修建了兰新线新疆境内730公里,北疆线460公里,南疆线1431公里,合计为2600余公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张建功 《收藏》2007,(5):142-143
《收藏》2006年第3期刊载了李克勤的《新疆有的红铜钱不是新疆红钱》一文,对笔者《古钱奇葩——新疆红钱》(《收藏》2005年第2期)进行了重新解读和分析。李克勤先生文中认为“新疆红钱仅限于南疆八城通用”,而北疆的红铜钱(包括黄铜、铁质)等,“则属制钱范畴”。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新疆统一后的货币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