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知识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点是科技创新,用知识开发新技术,实现市场价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知识创 新的这三个维度的研究对于发展知识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必然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知识高速增长和高速传播,高速转化的社会。信息社会又是个学习的社会,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要求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有较大的发展。在信息社会中,大学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传统使命仍将保留,更重要的使命是产生智力资本。它应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是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中心,信息社会一旦形成,国家之间的较量就变成了智力资本实力的较量。作为生产智力资本的大学应成为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支柱。这种趋势要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有人称为"信息经济"、"高技术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或"网络化经济".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信息经济,它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先导,以全球市场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当今正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以知识和信息为依托的新兴经济结构正在形成和发展,这就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4.
谈谈对知识经济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现代情报》2003,23(8):4-5,8
本文对将“知识经济”定义成“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当前较为流行的做法进行了反思:“知识经济”不等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出“知识经济”既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是“知识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现代高新技术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知识经济化与经济知识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武营 《大众科技》2012,14(4):270-271,274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企业知识管理已经日益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关键要素之一。文中包括企业知识和企业知识管理的涵义,实施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促进企业知识管理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1年12月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就被推向国际市场,面临着更激烈的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竞争。当今的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竞争,它的特征就是知识成为核心资源,谁拥有知识越多,谁就占据竞争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经济形态下依靠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式。据世贸组织1996年度报告,29个经合组织国家GDP的50%是通过知识经济实现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70%是靠知识的投入,30%才是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的投入。美国自1993年以来,工业生产增长的45%是由知识经济中的信息产业带动的。随着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7.
一、“高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的不断创新,尤其是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知识的密集程度,从而引发了经济机制、产业结构的一场变革。一种以“知识为基础”新的经济形态悄然而生,人们称这种经济为“知识经济”,并把它与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相提并论。之所以能够这样划分,主要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存在许多以往经济形态所不具备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1)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对经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2)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经济的全球化使市场规模和容易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根据经济合作和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中所指。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为什么说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因为它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是: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向高级化。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最快的是信息产业,信息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知识产品,投入少、产出多,且资源可以重复  相似文献   

9.
现在,知识经济是个热门话题,但发展知识经济靠的不是知识,知识本身只是客体,它本身不会创造、使用自己。人是知识的主体,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创造者、承担者和使用者。发展知识经济靠的是善于创新和运用知识的人,难怪国外有人把知识经济称为“智能经济”。农业经济是以土地资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关于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笔者认为,知识经济是知识与经济的高度统一,也可以说是知识与经济的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经济知识化。是指所有经济过程,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管理各个环节,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面知识化,社会经济活动全面地以知识生产为主导,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核心能力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下,传统的资源决定论和知识决定论已经不足于解释企业知识共享的行为,从企业与创新系统互动的角度,阐述了企业知识共享的战略意义,并给出了知识经济下企业利用知识共享战略塑造核心竞争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则渊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772-1776
 钱学森同志与许多学者的学术通信,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8年初的一封通信中,他针对当时“知识经济”的思潮,从《实践论》的认识论视野,阐明知识与经济的关系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经济活动自古以来就是知识经济;并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揭示了当今世界经济本质上是科技经济。作者以缅怀的心境,对钱学森同志给作者的这封亲笔信内容进行了解读,阐发了钱学森同志关于认识论视角的知识经济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世纪曙光的冉冉升起,以知识和信息的产生、传播及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占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本文主要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平台进行了研究,旨在综合分析多媒体软件在课件制作运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通过对使用目的的辨析,使教育传播者能更好地选择使用适合的软件,使其方便传播,利于学习。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共享构建第三方知识市场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与发展,知识在企业间的流动与交易日益频繁.但如何提高知识共享的效益和效率,是每个企业都需要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以市场机制为视角,构建第三方知识市场模式,通过知识市场的督导与协调,促进知识的正向传递,提升企业知识利用效率与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5.
鲁素萍 《中国科技信息》2009,(16):154-154,156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更新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力的增强、企业的成长、产品的生产、商品价值的提高,都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图书馆是文化的核心,应由一支训练有素、知识渊博的高素质队伍组成、优秀的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6.
对创新系统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特点、范围、发展机制、创新特点、创新机制和障碍等方面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在需求和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推动了创新系统知识的创造、扩散和使用,促进了创新系统创新绩效的提高。但是目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创新政策不适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阻碍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李华晶 《科学学研究》2010,28(7):1001-1007
知识过滤是新知识与最终实现商业化的知识之间存在的屏障,导致知识投入与创新成果乃至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基于我国31个地区2003至2007年的统计数据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制度过滤还是市场过滤,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消极作用,而创业活动是突破知识过滤的有效路径。其中,生存导向创业会降低市场过滤程度,机会导向创业则会降低制度过滤程度,同时,创业活动对知识过滤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此,可以通过学术创业等活动,突破知识过滤的屏障,进而对知识过滤、创业活动与经济增长三者关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现代远程教育——面向知识经济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茂超 《资源科学》2001,23(4):67-71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生产、传播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现代远程教育连接知识生产和使用,是面向知识经济战略选择。该文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在中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思路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While it is wide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institution of science is currently undergoing a major transformation, there remains reluctance in many sectors to embrace the changes and maximize the utility of science and its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ce is driven by economic factors rather than those value-based. Accordingly, confusion and contradiction in science policy statements become apparent when the structure of science policy and the mechanisms that aim to support collaborative arrangements of science are examined. Historical and cognitive evidence shows the distinctions of “applied” and “basic” research are human constructions and, as such, have become a handicap to the emerging knowledge-based economy. It is concluded that, i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integrated arrangements in knowledge production are to be realized,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modify the current institution of science and the policies that would underlie it.  相似文献   

20.
以专利为代表的我国知识资本高速增长,是否具备支撑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是否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知识生产函数的设定,测算了1996年-2014年我国30个省份以专利为代表的知识资本生产函数,认为目前我国知识资本存量的内生积累效应仍不明显,尚不具备突破经济增长约束、推动经济长期增长的能力。进一步地,本文采用参数回归和半参数回归方法,分时间区间测算了不同增速水平下知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专利制度的逐步完善,专利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将逐渐凸显;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当知识资本增速过高,超过了技术转化和市场接受的范围,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而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高质量知识资本增加,则表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建议我国专利制度和相关科技创新政策,应加强专利的审查和监督,提高专利质量;弱化政策追求专利数量的干预,确立市场配置地位;突出专利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形成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