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课文涵益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养成良好意志品格的内容。教学中,师生共同品读课文内容,有利于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在品味词句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总是隐含在词句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剖析和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借以挖掘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就对文章中重点词进行仔细分析品味,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懂得道理。首先,我让学生默读课文,把小壁虎借尾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然后提问:  相似文献   

2.
语段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品味和发掘段的情感因素,做到“以作者之情作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真正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之功效。那么,如何发掘语段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呢?一、从词句中发掘,品味情感因素1.剖析词句的细腻性。即通过品味作者准确的遣词、独到的刻划,引发出蕴含的情感。如《师生情》中的“他们踮着脚,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教学时,引导学生掂一掂“踮、透过、争着”这几个词的分量,细细加以品味,就能把句子中蕴含的“同学们对老师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应巧妙地融为一体,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通过对标题的分析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绍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对课文的重点词句段的分析渗透思想教育;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很多老师对此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感受语言的优美”就是多凑几遍课文,于是在课堂上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分析。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低年级的朗读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语言能力,获取词汇的积累,提升语文学习兴趣。朗读教学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度,让学生从整体出发,体悟课文的感情色彩,在整体把握的同时,抓住重点,进行理解式的朗读,最终品味课文,获得词句的积累与感情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理想教育和科学兴国教育,培养劳动为荣、尊师守纪、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 品味重点词句,增强爱国意识。通过字、词、句辐射,讲明课文的内在思想性,使学生由技能的学习提高,直至思想的升华。如教《颐和园》这一课时,上课伊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词句教学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词句,理解含义比较深的词句在课文中的意义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据此,我们可以明确:词句的教学目标有两层。第一层是:理解词义句意;第二层:是品味词句。什么是品味词句呢?笔者认为:在理解词义句意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益这一问题,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一、注重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使之产生阅读与探究兴趣;二、注重设计能够统领全篇的主问题,以此为抓手"辐射"全篇;三、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和对重点词句欣赏品味的能力;四、注重读中学写,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9.
江孝礼 《家教世界》2012,(24):67-68
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品味中,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嚼"出词语的诗味,在学生心中呈现课文的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人性美,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审美教育,陶冶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本文以两个短小的案例加以剖析,以窥一斑。  相似文献   

10.
张莉 《广西教育》2013,(33):24-24
语言文字的修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根基,只有夯实这个根基,学生才能学好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言文字的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正确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探究的重点。一、细研文本,品味语言选入教材的课文,都具备文质兼美的特点,文本的很多语言不仅寄托着作者的真知灼见,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词造句、语言表达上也独具匠心。教师只有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全身  相似文献   

11.
高岩 《教育》2012,(36):5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也丰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呢?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写景课文教学巧妙渗透小学课文中有很多涉及风景名胜等写景的课文,如《趵突泉》《海底世界》《春》《济南的冬天》《美丽的西双版纳》《都市精灵》《咏柳》《望庐山瀑布》等。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  相似文献   

12.
对于这类课文教学,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品味关键词句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以语文的方式与杰出人物贴近,与文本贴近,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达到受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发于学生的肺腑而布于学生之四体”。一、抓语言品味,促内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来实现的。要使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产生熏陶感染作用,就要首先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现教育内容的重点语言、关键语言、疑难语言,以及学生易疏忽的地方,仔细推敲品味,以促成学生理解吸收课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马克昌 《学周刊C版》2019,(16):119-119
课文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无论是字词句的学习,还是语法、写作、阅读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小学语文课文这个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往往被视为教学的重点。预习课文,促进学习。巧用课文标题,抓住关键字。通过多种方式,带学生感受课文,借作者的观察,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5.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很多老师对此存在偏颇的认识,以为"感受语言的优美"就是多读儿遍课文,于是在课堂上不惜耗费大量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谈,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忽略了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分析.……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妙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一.巧对比,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文本中句子的意思有的从字面看一目了然,而有些却另有隐含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以引导,品味关键词句,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正读懂课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司马光》一课时,为  相似文献   

17.
赖教友 《教育》2012,(4):46-47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感受、品味字词的妙处,对学生加深课文理解、丰富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并灵活地将词汇运用到写作中都能起到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初中语文词义、回归文本等几个方面探究如何进行字词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有重点词句。这些重点词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传达作者写作主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赏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 ,在培养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 ,具备文学鉴赏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 ,还应使学生具有相当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 ,针对学生的实际 ,点滴渗透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一、重锤敲打关键词句 ,使其溅出耀眼火花一篇好的文章总有一些言简意赅的重点词句 ,要注意把握这些词句 ,重锤敲打 ,使其中所饱含的思想溅出耀眼的火花 ,照亮学生的心灵 ,引起他们的共鸣。例如《山地回忆》。 1 94 1年冬天 ,“我”打游击 ,到了阜平县的一个小山村。偶然相遇 ,“女孩子”发现“我”冬天还没有穿袜子 ,出于对抗日军人…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课文中难以解释的描绘性的词句。这类词句通过抽象的语言反复解说来使学生理解,往往效果不佳;而运用形象直观的简笔画展示说明.就变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兴致盎然。简笔画这种绘画语言在语文教学中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奇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