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上世纪初俄人科兹洛夫在黑城发掘运走大量文献后,黑城文献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就黑城文献的发掘、整理及收藏情况做了粗线条的勾勒,对黑城出土的元代汉文文书的研究现状和动态进行了初步的梳理,黑城出土的大部分元代汉文文书还有待于学者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黑城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蒙古语称哈拉浩特,是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遗址。14世纪40年代,由于战争与附近河水改道,遂人迁沙侵,化作荒漠。现在年降雨量15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却达300O毫米。夏季最高气温45℃,冬季低至-20℃。常年刮西北风,草木不生。故黑城文献历500年而未尽腐。 1908、1909年,俄国科兹洛夫考察队在这里盗发文物。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再盗。黑城文献今藏俄、英两国甚多。1927年,瑞典斯文赫定与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教授组织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也曾在此发现文书,藏中国科学院。 1983、1984年,内蒙古考古队两次在黑城发掘房基280余处,总面积11000平米,获得文献3000件。其中汉文2200件(包括印刷品760件),其他文种依次为西夏文、畏兀儿蒙古文、八思巴文、藏文、亦思替非文、古阿拉伯文。汉文资料经李逸友先生整理研究,1991年由科学出版社印行,名曰《黑城出土文书(汉文卷)》。 1987年春,笔者目睹了这批文献,兹视李书所未逮,聊缀札文,以记元代文化之一斑。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蒙古语称做哈拉浩特,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遗址。自1908年俄人科兹洛夫在此盗掘得大量西夏和元代文书后,黑城就已闻名于世界。1983年和198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阿拉善盟文物站联合组成考古队正式发掘了黑城(简报见《文物》1987年第7期),出土有各种民族文字的文书3000余号,经过整理拼缀,已基本弄清了这批文书的内容。由于这次考古发掘,基本上是揭露元代至北元初期的地层,因而出土文书以元代的为多,北元初期的数量比较少,而西夏时代的数量最少。从内容看来,这批文书以世俗文书为主,佛教经咒较少;且世俗文书中又以官府的公文为多,居民的书信、契约、帐单、柬帖等又较少。这些公文可分为卷宗、  相似文献   

4.
20世纪随着黑水城文书的刊布,对研究元代亦集乃路及基层社会生活提供了详实的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其中涉及元代妇女婚姻问题的文书也不乏其中,为研究元代基层妇女生活以及婚嫁问题提供了实证.通过黑城婚姻类文书的解读,可以发现元代亦集乃路地区婚姻聘礼的形式、聘财的高低与妇女改嫁问题,同时可知经济因素对妇女改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内蒙古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献,对我国元代公文传递的包封、登记、检查等制度进行阐述,并对其组织管理、行移程限、牌符等方面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黑水城文书中有大量元代宗王、妃子名称,为研究元代西北宗王封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通过将黑水城出土的13件涉及"宁肃王"的文书与史籍文献互证,确定宁肃王为元代河西出伯系诸王之一,其封地在亦集乃路。黑水城文书所载的3位宁肃王中,阿黑不花宁肃王历经武宗、仁宗朝,撒昔、亦怜真实监宁肃王的事迹则均发生在顺帝时期。宁肃王在其封地亦集乃路除享有分例、统领各翼军马权利外,其在寺院官员任命上也有一定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5册收录编号为俄A20V的诗词写本两件。俄罗斯汉学家孟列夫1984年在莫斯科出版的《哈拉浩特(黑城)出土汉文遗书叙录》最早著录此写本。敦煌学家柴剑虹先生1991年从前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将其抄录回国,并进行研究。随后张廷杰、汤君两位学者又专门就其中词作进行分析。蔡荣婷教授也曾对该卷的牧牛诗部分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黑水城出土了八千多卷宋、西夏、金、元时期的刻本,包括近500件汉文文献,其中有关两宋之交宋朝西北边境军事文书,是研究北宋后期将兵制、军俸制、军粮制的珍贵资料,可补传世史料之缺失;各色官私社会文书,是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第一手材料;珍贵的民间文学资料,可填补文学史空白;大量的刻本书,具有很高的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国内藏黑水城出土文书作为主要资料来源,同时以英藏、俄藏黑水城文书作为补充,结合了古代公文史方面的理论知识,对其中涉及元代的千字文编号应用形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综合。认为千字文编号法在元代应用十分广泛,这种分类编排方法适应了当时的档案管理,可操作性极强。  相似文献   

10.
从目前出土并经研究的西夏文物可知,“用西夏文书写、刻印的文献十分丰富,仅存世的文献就十分可观,是中古时期除汉文文献外,保存文献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种民族文字。”在本世纪初,科兹洛夫率领的俄国皇家蒙古、四川地理考察队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的黑水城遗址发掘出了大批西夏文献,“其中有近九千个编号的西夏文佛经、字书、兵书、类书、法典以及中原汉文典籍的西夏译本”①。除此之外,陈炳应先生经过考证,还发现有“文书、契约、辞书、文艺作品、艺术品、医书、历书、卜辞、生产生活用品等等”②。这充分说明西夏对档案保管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黑城出土的西夏文献为主,探讨了西夏蒙书的思想、特点和价值,展现了西夏启蒙教育教材编译工作取得的成绩,以便让人们对西夏启蒙教育的基本面貌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从居延汉简看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许同莘《公犊学史》卷二记载;早在北宋末年就有汉简出土:“东观余论;记宣和中陕西发地得木简一瓮,皆汉世讨羌戎驰檄文书,行遣皆章草书,然断续不缀。” 进入近代,汉简出土量大增。1930年4月,原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城烽遂遗址(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河流域黑城附近)掘获汉代  相似文献   

13.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主持整理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已由中华书局(2008年4月)出版。从时间上来说,《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中的文献主要偏重在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汉文佛教典籍之前的十六国到唐西州时期。这批文献是自1997年以  相似文献   

14.
通过黑水城出土文书,对元代基层孔子祭祀的时间、仪式、祭品、费用进行探析,发现元代基层孔子祭祀受到中原汉地祭祀文化的影响,同时带有自身民族特色。祭祀经费的短缺,使得亦集乃路孔子祭祀活动难以正常进行,直接弱化了祭祀的功能,加速了元朝基层社会的瓦解。  相似文献   

15.
《湖北档案》2007,(8):F0004-F0004
该文献形成于西汉末年,共156枚,保存于连云港市博物馆。该文献是1993年从东海尹湾6号汉墓发掘出土的,书写在汉代简牍上,为墓主人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随葬品,书体有章草,隶书两种。该文献是我国历史上简牍中较早的行政文书档案,主要记载了西汉末年东海郡,县,乡,里的行政建置,吏员设置,户口及垦田和钱谷出入,经济赋税以及武器装备等情况。  相似文献   

16.
颜晗  丁海斌 《档案》2020,(1):5-14
随着明朝商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商业文书。这些商业文书主要见于出土文献以及在此基础上整理而来的各种文献,主要包括政府颁布的政策性商业文书及民间商帮形成的商业文书。商业文书发展至明朝种类已经十分丰富,包括买卖契约文书、典当文书、借贷租赁文书、雇佣文书、合伙契约文书、加工承揽契约、经商执照等等。明代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民间契约文书,其商业文书种类更加丰富、商业文书条款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简牍的出土情况和文献的记载来研究简牍文书的相关制度,包括简牍文书的修治、编联和书写的制作制度,封发、传递的运行制度,收发文、立卷收藏的保管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丁海斌  刘纹序 《档案》2015,(1):8-12
元代文档名词中,文书、案牍、文卷、文案、文簿、簿书、簿籍、文籍、籍簿、案卷等主要文档名词,与前代有历史延续关系;出现了"籍册"、"卷宗"、"册籍"等3个新词;而"文牍"、"书牍"、"黄册"、"黄籍"这4个宋代出现的名词,在笔者所检索的元代文献中并没有出现,这与元人的语言习惯有关;文书、案牍、案卷等在历史上通用性很强的名词在元代的使用量有所增加,这说明元代文化仍具有中国历史发展的一致性。文章对元代"文"、"案"、"卷"、"册"、"籍"5个文档族类名词在出现次数、使用文献数、含义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全国新书目》2023,(11):24-27
<正>本书是作者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论集。书中探讨了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了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同时,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铅山县博物馆联合对江西铅山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其中清理了一座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墓葬,出土了墓契、堆塑瓶与仿哥釉瓷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