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众所周知,语文所承载的是我们的母语,它是“百科之本”,从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的地位这么特殊,也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任人评说,同样也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这么尴尬:学生怨,老师怨,社会怨。语文是什么?语文课怎么上?语文老师的角色如何定位?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2.
本色语文即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回归真实、常态、原汁原味的语文教学,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以真实为本,朴实为妙,扎实为绝。它没有繁杂的手段,没有多样的形式,没有花哨的内容,不需自作矫情,不需故弄玄虚,不需热热闹闹。只有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原位,返璞归真,语文课堂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一、“文化语文”是祝禧的语文教育主张,折射着她对语文教育的哲学思考 日本哲学家、思想家中江兆民曾对哲学作过一个比喻。他说:“国家没有哲学,恰像客厅里没有字画一样,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是对以往语文教学"以本为本"的错误矫正.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人完全忽略了"语文"的主体地位,盲目地根据"综合性"的要求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把综合性学习课组织为"环境研究"、"科技活动"、"理化实验"甚至是"吹拉弹唱"或"图片展示"等活动,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离题的内容拓展,语文反而处于从属地位.这说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思想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它变成名副其实的教学,没有真正把握它的精髓.这种课程实施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很重要,语文真的很重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告诉我们没有兴趣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收不到良好效果,平时语文学习更多是被灌输,是来不及消化的速成学习,时间久了感到枯燥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根本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的话: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学科本位,而向生活拓展;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课程,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本体”和“专责”,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无限泛化。我们应该既反对没有生活的语文课,也反对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于是问题又集中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这个问题上。应该说,目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让我们完全回答好这个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看到目前语文教学的许多困境和弊端。本期“热点”刊发的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语用”等的讨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能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网络究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但语文教学没有生命活力的焕发,没有个性精神的张扬,没有学生内心的愉悦,师生付出的精力与实际收效不协调等现象仍较普遍。如何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效能和效益?笔者认为,应该努力探寻活化语文教学的常见方式,让语文教学充满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美的,它充满诗意。语文老师是美的使者,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长期以来,语文课章上,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被程式和套路生硬地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了形象的多元启发,没有了感情的强烈震撼,没有了人性力量的展示,没有了对人生处境的思考、体验、关怀与同情,致使语文的美荡然无存,致使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致使语文教师用心最苦而收益甚微。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里,我们每个人都有语文老师,许多年以后,我们还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在社会上,我们每个人也有语文老师,只是你可能没有留意他们,没有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语文老师罢了.  相似文献   

10.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11.
语文优质课的教学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语文优质课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优化的教学程序才能达到。没有以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教程作载体,优质课便无法运行和展示,因为优化的语文教学思想要在这里得到落实;优化的语文教学方法,也要在这里得到体现;优化的语文教学方法,也要在这里得到运用……可以说,没有优质课的教程,便没有优质课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我与语文     
没有语文的生活将会黯然失色,没有语文的人生将会孤苦寂寞,对张文彩老师而言,语文已经融入他的灵魂,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亲爱的读者朋友,语文,在你的生命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语文,对你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材难编,是大家的共识。语文教材既要讲究科学性、进步性、典范性、趣味性,又要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实用性、序列法。这多“性”如何体现?如何搭配?谁也不敢说现在已经解决好。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先生认为:“教材编写上一些老大难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大家认同的比较完善的教材体裁并没有诞生,多种教材大同小异。”语文教材难编,“比较完善的语文教材体裁并没有诞生,多种教材大同小异”的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语文教材编写没有摆脱历史的窠臼,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有没有历史?回答是肯定的:有历史。不过,它没有独立的历史。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前,既没有独立的语文教育,也没有语文这一学科名称。但从各个历史时期看,又都存在着带有时代特点的语文教育现象。正是从这个角度上说,一部中国古代教育史,也是一部语文教育史。所以,我们研究古代语文教育史,必须将它放在较大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要切实加强语文基础——从语文教材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语文教材普遍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教材内容缺乏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练习设计缺少有效的能力训练;三是单元主题只有人文,没有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凭借。语文教材不努力改变这三缺现象,夯实语文基础,所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想高楼只能是海市蜃楼。  相似文献   

16.
张花荣 《考试周刊》2012,(55):36-36
一、语文是什么 仔细想来,多年来语文教育上的历次纷争实际上是在“语文是什么”的问题上没有取得共识的缘故。对于“语文”的理解影响最大者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17.
语文老师怎么会没有声音?没有声音怎么上课?这个问题看上去有点可笑。但现实中,我们有的语文老师真的没声音,没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如何去做一个有声音的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18.
&lt;语文课程标准&gt;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是对以往语文教学“以本为本“的错误矫正.然而,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有人完全忽略了“语文“的主体地位,盲目地根据“综合性“的要求引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把综合性学习课组织为“环境研究“、“科技活动“、“理化实验“甚至是“吹拉弹唱“或“图片展示“等活动,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离题的内容拓展,语文反而处于从属地位.这说明教师对“综合性学习“这一课程思想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它变成名副其实的教学,没有真正把握它的精髓.这种课程实施行为从根本上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普遍认为语文难学而不喜欢语文课,就是我们不少老师也认为语文难教而不喜欢教语文。虽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对"语文"二字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学语文不仅仅是学咬文嚼字,更不是学做文字游戏!实事求是地说,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孕育着语文,而人又在不断地享受生活,不断地创造生活,因此,语文与生活、与人是一个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里,没有人便没有生活,生活从属于人;没有生活便没有语文,语文从属于生活。因此,我们可以把语文、生活与人的关系形象地比作一棵树的枝叶、主干与根的关系,要想枝叶茂盛,我们得在根部施肥;要想学生学好语文,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这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我说,没有生活味的课堂是死的课堂,没有生活味的语文是死的语文。生活语文,就是从生命认识论的高度审视语文教学,从“生命意义”和“生成论”的意义上来把握语文教学,将学生学习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