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简.奥斯汀的一生共写作六部完整的小说,创作集中于19世纪初期,属于现实主义创作,她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真实、朴实的风格,这与她的人物设置与叙事模式密切相关。本文以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为例,分析她的创作模式与人物设置,品读她以小见大的朴实美。  相似文献   

2.
萧红的艺术个性是感觉敏锐、感情真纯细腻。《生死场》未完全发挥出她的创作优势。《呼兰河传》则充分体现出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她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马伯乐》由于不符合其创作个性而成为不成功的试验品。  相似文献   

3.
叶广芩在当代文坛属于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其辉煌的家族背景构成她小说创作上的与众不同。她的作品不仅记录家族兴衰,而且与她个人经历密切相关。90年代才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她,自然也在创作中表现出了属于90年代特有的时代背景,陕西-北京-日本不断交换的时空环境,为叶广芩创造了一片广阔的天地。本文试图从她汲取90年代的多元价值观、阅读模式的图像化和大众传媒传播手段三个角度浅析其创作与90年代的关系。同时也应看到叶广芩且行且止的创作方式也在评论者笔下产生分歧,挂职也成为作家进一步创作的源泉所在,这也是属于90年代特有的创作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中国学中,杨绛的创作是很有特色的。各种因素造就了杨绛的睿智,使她在艰难的政治风波中度过了困厄,也使她解放前和革后的两个时期的创作中贯穿着共同的“智性”特点。她的创作完全可以称为“智的写作”。这一创作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也表现出一定的不足,其中更折射着时代政治化的巨大变迁,以及这一变迁所给予作心灵的沉重磨蚀。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是一位精心充沛因而多产的作家,除创作出成功改变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小说,她也写过许在小说作品,发表大量的演讲辞。这些作品在精神上与她的小说创作的宗旨是吻合的,它们体现了她毕生所倡导的差异共存和互相尊重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6.
黄艳 《考试周刊》2011,(29):28-29
以《苏菲》走进文学大门的白薇,她的创作带有自传性色彩,她的作品涉及到出走、女性情谊、母女关系、爱情等女性主题。基于对自身命运的切身感受和性别认同,她对女性和女性生存状态表现出特别关注,她的作品在同时代作品中不算特别出众,但却真实地打动了每一位读者。  相似文献   

7.
池莉作为“新写实派”的领军人物以客观冷静的姿态零距离的关照生活才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然而在她相当数量的作品中都有着明显现代性的张力的体现,使她的作品以一种反叛的姿态颠覆了以往女性文学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文学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其可贵的自由精神以及创作风格,我们从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写作上的自由随意,她的作品在语言类型上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很强烈的创造性,从语言的继承上来讲她的写作语言有很多也是在古典文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她对文学创作的态度与精神为后世文学研究以及文学创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畅 《文教资料》2014,(32):15-16
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创作,在当代的文学创作中以独特的创作特色成为一道绵长而亮丽的风景线。在小说创作生涯中,她以中国人的禁忌话题——死亡作为其创作的主题,以此唤醒人们的死亡意识。毕淑敏对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从而共同构成了她小说中独特的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0.
巴山 《家庭与家教》2003,(12):34-35
2002年11月,成都一位不到12岁的小学生古立坤在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时刻放弃学业,回家一门心思当自由撰稿人。没有作业和考试压力的古立坤在半年时间内阅读了数百本书,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目前,她自写自画独立创作的处女作——10多万字的《魔法士传奇》一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而她创作的另一部小说《捣蛋天才》也即将由该出版社出版。目前,她正在为第三部小说《尸灵法师》而笔耕不辍。  相似文献   

11.
M·L·邦巴尔是超现实主义文学早期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大量使用象征、意识流、时空跳跃等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的梦幻、欲望、想象和潜意识,同时力图打破现实和梦境的界限。本文试图通过她的两部作品《最后的雾》、《穿裹尸衣的女人》,沿着邦巴尔非线性、非整体性的叙事,走进她文本中的梦幻与死亡世界,从而在接近她作为女性个体独特生命体验的同时去思考其叙事的普遍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为抒情小说家的萧红,同样以真情创作散文,演绎人生,每一篇散文,都是其人生轨迹的记录,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有至真至纯的友情,有苦多乐少的爱情,有深沉挚烈的思家爱国之情,通过情感世界显示自己的人格精神,创造了情景交隔、意境优美的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久远的原因,古希腊诗人萨福的生平和创作给后人留下很大的想像空间。在塞林格的小说世界中,"萨福"和她的诗所代表的是一个尊重个性与情感的世界,寄寓了作者藉"萨福"之名,为现代生活创造一种新秩序的用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创作主题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久以来,学术界一直把艾米莉·狄金森称为“隐士”,也有学者批评她不关心时事,认为她的诗的主题只是身边的琐事。其实,仔细阅读狄金森的诗篇,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的变化、社会的变迁,都没能逃脱她那双敏锐的眼睛,甚至对她的生活还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9世纪美国的一系列社会变革,给狄金森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身为社会中人,即使一介平民,也会感受到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更何况感情细腻、观察力敏锐的诗人!认真阅读,细心品味,抛开成见和功利心,我们就会在她的诗集中,发现一系列反映19世纪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发明和社会震荡的诗篇。  相似文献   

15.
爱玛·包法利夫人是情爱角色的饰演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阅读"使爱玛形成了片面、荒谬的人生观并导致其人生角色的错位和失调。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作为情爱角色饰演者的爱玛与所处环境、周围世界和自我世界的矛盾关系,从而阐明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朱淑真是宋代流传作品最多的女作家,与李清照并称宋代女性文学的双璧,但今世却因种种原因少为人知。朱淑真的诗词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我们更能从中感受到作为一个受尽挫折却依然勇于追求爱情的女人对于命运的抗争,以及她在抗争中所体现的觉醒的女性自我意识。朱淑真的诗词,大胆展示了女性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作品中所体现的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构成了朱淑真诗词动人心弦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7.
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目的是为其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扫平道路 ,确保自己拥有对其他国家进行导弹袭击的绝对战略优势 ,从而维护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赛珍珠因身处中美文化边缘,因思想独特与时代格格不入而遭遇不公正评价。今天重新审视赛珍珠的思想,可以发现她的特别贡献。赛珍珠最早探究"中西文化共融"的文化观,她的双焦透视的视角对中西文化提出了颇具远见的进步观点。她不仅在文学作品中宣扬其平等博爱的理念,更是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实践。她以异化方式翻译《水浒》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是一位杰出的文化建设者。  相似文献   

19.
This essay presents an English teacher’s inquiry into her professional practice in an institutional setting that is heavily regulated by standards-based reforms. Rather than something external to her, she sees those reforms as part of an internal conflict that affects her capacity to be fully responsive to her students. In dialogue with a colleague, she writes stories that reaffirm the deeply relational character of her work, both as an ethically responsive stance and as a mean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ly mediated character of her everyday world. She attempts to find alternative ways of seeing and accounting for her work than the reified mentality of standards-based reforms, positing a world that is relational, rather than compartmentalised, where our chief responsibility as teachers is to cultivate a sensitivity towards others around us, rather than continually being compelled to classify and judge them.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将萧红的人生历程视作一个生命文本加以阐释,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代表性作品,解读其创作的独特主题意蕴———生存与怀乡,揭示了萧红艺术世界中涵纳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