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们好,三个小可爱!”远远看见小猕猴皮皮、乖乖兔和笨笨熊,山羊老师就热情地挥着手跟他们打招呼。“您好,老师!”三个小可爱边回应着边欢快地向山羊老师跑去。“冲你们这可爱劲儿,我今天就教你们‘打招呼’吧。”“打招呼谁不会呀!”皮皮不以为然地说。乖乖兔说:“我再给您打声招呼:您好,老师!”  相似文献   

2.
凌丽蓉 《湖南教育》2005,(16):30-31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时,学生不仅毫无兴趣,而且还出现厌学甚至直接反对的抗拒行为。遇到这种情况,师生之间往往会造成需求与目标之间的冲突。在这种冲突中,作为教师,心中常常感到不平衡,会对学生讲这样的话:“我都是为你好!”你们要听话!”你怎么这样对待学习?”有的甚至还粗鲁些:“你这笨蛋!”而学生的回应常常是:“老师真啰嗦!”老师真凶!”真没意思!”讨厌!”不想见到你!”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当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老师与学生缺乏应有的沟通。一项研究表…  相似文献   

3.
有位大师苦练移山大法,修成正果后, 进行移山表演。他先是一番作法, 然后自己跑到了山的另一边, 宣布移山成功。友人不解地询问山怎么还没有动,大师解释说,我的做法是山不动我就自己走过去。这个哲理故事给人很多启示。我们作教师的, 应当有一种向学生主动走过去的胆识。抛弃老师的架子, 坦诚地向学生走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 教师主动亲近学生, 就要抛弃老师自己思想上的架子观念,主动向学生问候。 有老师说,学生不主动招呼我, 要我招呼他, 真是岂有此理?这些话反映的实质是老师的架子观 念在作怪。这种架子观念最突出的 …  相似文献   

4.
老师好     
记得当实习教师那会儿,每当在教学楼的楼道上听见学生叫我“老师好”时,心里便激动一番;但随着教龄的增加,却对最初令我心潮澎湃的那句“老师好”越来越觉得平常了,每次听到“老师好”时,我多是点头示意或习惯性地回应一句“你好”,有些“例行公事”的味道。  相似文献   

5.
一月,笔者作为教育教学检查团成员在一所中学督导时看到,升旗仪式上,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在学生队列一侧整整齐齐地站成两列纵队。值日老师一声号令“立正!向老师看齐!”全场鸦雀无声。随着庄严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笔者心头深为该校的创举激动不已。“向老师看齐”,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号令。“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做好”,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语言,都溶融在一句简明的话语中:“向老师看齐!”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里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校门口站着几位表情“庄严”的老师,正在检查学生的文明礼貌情况,学生走过来,有的给老师鞠躬,有的向老师问好,都很有礼貌,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的鞠躬也好,问候也好,却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任何回应,老师们面无表情,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连正眼瞧都不瞧。这实在是教育的一种失误。 应当说通过开展“规范”教育,许多学生是很懂礼貌的,但如果老师们心安理得地接受学生的鞠躬或问候;而没有一个点头或者一句简单的“同学好”做为回应,我想,这就不仅仅说明老师的礼貌有问题,应当向学生学习,而且重要…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8.
“老师早!”小姑娘热情地打着招呼。“嗯,真乖!”老孙笑着回应说。两年前,因人事调整,我调入现在的学校,报到时,在校门口遇到了老孙。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早晨,他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突然跑过来一个小姑娘,挽着他的胳膊,亲切、自然地依偎着他,扬起稚嫩的脸:“老孙,你真帅!”他愣了一会儿,才摸了摸自己那光滑的头,笑着对小姑娘说:“你也是个漂亮、懂事的好孩子!”小姑娘莞尔一笑,蹦跳着跑开了。  相似文献   

9.
“老师,我们去‘读阳光’吧!”吃过午饭,刚走进教室,几个孩子就热情地招呼我。  相似文献   

10.
教师和学生谈话,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轻则赌气,用沉默表示“抗议”;重则与教师当面“顶牛”。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教师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要爱每一位学生,主动热情地接近学生。帮助和教育学生,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并要注意在不同的学生面前恰到好处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感情和谈吐。切忌体罚,训斥和讽刺学生。 谈话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诚恳的态度,平易近人的谈吐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学生向教师敞开自己心灵的窗户。这  相似文献   

11.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师爱。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时刻要对每一个学生热情相待,一视同仁。尤其不能歧视学困生。学困生本来就很自卑,很需要老师热情鼓励和帮助,如果老师再“雪上加霜”,冷眼相待,势必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周末的晚上,天阴沉沉的,漆黑一片。当我敲响刘汝贵老师家门时,门灯亮了,开门的是窦从敏老师。双目相对的瞬间,我发现有一丝失望从她睿智的双眸中闪过。然而随即便高兴起来,热情地招呼我进屋。“刘老师还没回来吗?”“嗯。”“刘老师总回来这么晚?”“嗯,常这样。”话不多,然而既朴实又干脆,耐人寻味——其中包含着多少理解、体贴与支持。我与今年36岁的窦老师同在大港区太平村二中教学。窦老师的  相似文献   

13.
要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以老师的教为本”的教育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其次要课堂让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后应该运用激励,调动学生的内在潜力,从而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的第一个理想是当一名文学家。自小喜欢文学的我经常陶醉于书本的海洋中,得到了老师的赏识。然而,毕业分配时我却当上了一名教师。初为人师时,我一度感到失落和迷惘,有点无所适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喜欢上教育事业。我被学生们的单纯和热情感动了,因此我尽力地工作。我始终认为,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没有真本事是不行的,当然也少不了得体的谈吐、宽容的心胸、随和的态度等等,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嘛!在每次授课时,  相似文献   

15.
陈陶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4):46-47
新课程课堂教学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形式,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主角”地位,老师的主导作用即“配角”地位,强调了除知识、能力目标以外的情感目标,强调了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情感教学寓教于乐呢?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1培养爱心、寓教于爱。教育最终目标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首先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如果教师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讲课时充满热情,哪会得到学生的尊爱。教师要不断自我完善提高,以饱满积极的热情“燃烧”学生的热情。其次要热心地热爱学生,要…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一些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有的教师会长叹师道不存,世风日下;有的教师会抱怨教师地位低下,连学生都不理不睬了;有的教师觉得无所谓,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我认为,师生之间应当和谐平等。师生相见,不一定只有学生先和老师打招呼,老师也可以和学生先打招呼。如果老师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打声招呼,师生关系可能会更加融洽。  相似文献   

17.
早晨,玉林市博白县顿谷镇大塘村小学(简称大塘小学)的学生陆陆续续走进校园。校长包雪奎像往常一样,走在校园里检查卫生,从他身边走过的学生都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包包,早上好呀!”包雪奎亲切地微笑着向学生逐个点头问好。他告诉记者“,包包”是学生对他的昵称。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教职工联谊活动中,包雪奎参加了拔河比赛,老师和学生都为他鼓劲加油,有学生喊道:“包包加油!包包加油……”他一听越发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五讲四美”教育,中小学生尊敬师长已蔚然成风。在校内外,他们遇到老师,或敬礼,或问候,感情真挚,态度热情,这种现象十分令人高兴。作为学生表率的教师,遇到学生向自己表示敬意时,应不应该有所表示呢?我以为不但应该,而且也须必用相应的礼节去回敬学生。因为教师有责任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19.
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要骑车经过一个小小的汽车站。那天,学生们进行期末考试,走得都比较晚,所以站牌旁挤满了等车的学生。远远的我就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是先给他们打个招呼,还是等着他们先喊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教师的“矜持”战胜了亲近孩子的渴望。我佯装没看见他们径直朝前骑。在我经过他们身边时,一个很小的声音怯怯地叫了声:“高老师。”这细小的喊声彻底粉碎了我的心理防线,我马上转过头,朝着声音的来源寻去。看到我转过头,孩子们跳起来向我挥手竞相喊:“高老师。高老师。”我被孩子们的热情打动了,不由得停下了车子…  相似文献   

20.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也道出了兴趣对求知的重要性。兴趣能产生欲望,诱发学习热情。当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时,其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根本转变。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