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健生等在《比较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说,高等教育创新的保健机制,是消除高等教育创新活动中不满意情绪的政策、制度安排以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美国在宏观层面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知识产权和学术自由权利,在中观层面通过建  相似文献   

2.
学术管理就是对高等教育中学术性事物和活动的管理,当前大学学术管理存在评价制度过分功利、用人制度价值错位的问题;大学的学术管理应注重学术目标,建立和完善参谋咨询机制、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为破除"唯论文",德国科学基金会和科学理事会牵头,倡导"质量而非数量"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在改进"评价方法"上,注重发挥同行评议基础性作用;针对量化指标,建立专属性认知与应用体系,明确其对同行评议的支持性作用。在拓展"评价内容"上,强调学术能力综合评价,尤其注重科研领导与合作能力,兼顾个体学术职业发展状况。德国学术评价机制转型对我国的启示是:加强对不同评价方法功能与问题的认识,是学术评价机制转型的基本前提;在操作层面实现"统计有度"和"比较有方",是学术评价机制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基于学术系统复杂性和多元性特点,学术评价机制的完善要以健全学术系统为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作为高校学术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提高学术成果质量、引导高校教师学术行为以及调节学术风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从理念、方式和监督层面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物化逻辑的渗入导致评价偏离学术本位理念、过度的量化评价导致教师产生“负效应”、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评价出现“漏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质量理念的落实。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优化对策:坚持“三个统一”的理念,以学术本位促进质量理念的落实;以学术思维完善代表作制度并推行科研失败机制,从评价方式上真正落实质量理念;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以完备的监督体系为质量理念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学术评价的目的在于保证学术的严肃性,保障学术活动质量,建立规范的学术秩序与环境。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主导着大学教师的学术行为方式,其价值导向依次为:促进大学教师的发展,弘扬大学精神,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当前我国大学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术评价制度不仅使大学偏离了其学术评价的目的,且极易引起学术道德的失范。完善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需要"破""立"统一,即: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退出评价主体;加强社会参与,推行社会中介评价机制;强化同行评议制度,完善同行评议方法;形成约束机制,建立学术诚信制度。  相似文献   

6.
黄玉珍 《广西教育》2011,(27):20-21
当前,中职学校主题班会活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主题缺乏自身特色、教育效果缺乏后续评价等问题。要切实提高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创新,制订完善的主题班会制度,开展精品主题班会活动.建立主题班会后续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职学校主题班会活动上存在形式主义倾向、主题缺乏自身特色、教育效果缺乏后续评价等问题。要切实提高主题班会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其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应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进行创新,制定完善的主题班会制度,开展精品主题班会活动,建立主题班会后续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塑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以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为视角,探析福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提出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和活动层面完善福建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模式,深化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  相似文献   

9.
职位的等级差序和稀缺使高校教师晋升呈现出明显的"锦标赛制"特征,这种特征激励了高校教师的科研投入,提高了我国的学术产出。然而,在当前高校学术力量式微的情况下,晋升的"锦标赛制"产生了异化效应,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重研轻教、学术投机行为、合作程度低等问题密切相联,成为制约学术发展和创新的障碍。要改变这种"扭曲的激励",迫切需要通过严把教学质量关,提高教学在晋升评价标准中的比重,"质"、"量"结合,建立多元化的科研评价标准,建立团队式考评机制、提高教师的合作收益等方式进行矫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大学"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去行政化"层面。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大学以办学自主权;对于大学管理层面,主要是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建立符合学术主导的治理结构、将学术事务管理交还学术权力。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要旨。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基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基于"专创融合"的"三阶递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意义重大。就教育自身而言,它将从根本上明确我国教育的价值取向,确定教育的功能、结构,规划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蓝图,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的面貌;就教育外部而言,它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的学术基础、孕育学术变革,促成以创新和原创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并将有助于树立现代人才观,促进人事、人才工作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大学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的比较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 ,对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作了比较阐述 ,认为学术自治是学术自由的保障 ,是在学术自治中实践着学术自由。进而从教育实践角度总结国内外的经验与问题 ,并就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贯彻这一原则提出了进行制度创新的基本设想 ,主要包括学术仲裁制度、学术风险制度、学术基金制度及学术柔性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翔实、丰富的资料介绍了日本名古屋大学的流动型教育和研究系统,力图探索和总结现代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大学学术组织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就业导向课程观指导下,高职教育应积极发挥职业标准的就业导向机制,寻求开发"双证课程"体系的具体方法,并通过双证课程的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就业导向的双证课程体系,有助于推动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形成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学校双证培养培训、鉴定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制度创新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学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重要的自变量。我国大学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是 :改革单位制度 ,按照学术组织的基本属性重塑大学的制度结构 ;消解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 ,营造平等竞争的大学制度环境。大学制度创新过程中 ,应避免路径的单一化 ,在移植“外生性”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发展“内生性”的制度安排 ,做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术评价的功利化现状及其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高校学术评价的功利化现状表现为学术评价偏重行政权力、推崇成果数量而忽视质量。这分别是由于行政部门干预过多和学术成果的效率优先观念造成的。追根溯源,学术评价的功利化现状源于教育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借鉴西方学术评价的经验,高校学术评价要尊重学术的独立性,把创新作为学术评价的最高标准和价值取向,并建立内、外机制结合的学术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体系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和创新教育的保障机制两大部分,其中,培养方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机制是创新教育体系实施的保证。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培养方案,应确立"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倡创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两渠道、三结合、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创新教育保障机制构建时,应注重管理保障机制创新,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创新能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普遍要求,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范畴。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通过特定的就业指向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结构和学术水平加以体现,不宜空泛化和自足化。学科前沿知识的研讨、试生产和创新属于知识创新,其基本形式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体现为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该文认为,"三全育人"作为宏观意义上的系统教育教学理念,在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创新、优化内部课程体系以及完善学校育人模式等系列层面上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如何在"三全育人"基本理念指导下持续推进组织育人模式创新是目前高校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创新过程中的核心命题之一,需要各相关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