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创业是将创意转化为行动的能力,创新是创业的前提。教育部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从我国实际出发,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对高校创业教育开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创新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教学制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线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推进,高校承担着创新人才的培养重任,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高校首先应明确构建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目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改革教育理念,在专业教育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构建以计算机竞赛、校企合作办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为依托的培养体系,并切实保障和夯实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生物学、药学、医学、化学、工程学等优势交叉学科资源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引导,以培养生物新药研发、成果转化及创业、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从而构建学科交叉、研究与应用结合、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衔接的新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4.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大批创新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教育,高等教育更应是创新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大学教育培养目标的今天,在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同时,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入手,并结合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探讨构建民办高校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5.
拓展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是我国创新型高级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根据高职院校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培养创新创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可从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校内校外创业实践平台等方面全面推进高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育创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创新”是指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而进行的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的创造和革新,是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变革过程,教育创新策略;一、确定新型人才观,教育观;二、加大科教投入,抓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三、各级各类教育都应实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教育;四、创建适合创新型人才成长发展的大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五、科学教育与人教育并重;六、构建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七、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中南大学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重点提高教育质量,把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专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实施体系和保障体系,创业教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8.
关于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造就大批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教育。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创新教育应打破传统教育的桎拷 ,更新教育观念、把思维教学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同时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几方面有机地结合 ,方能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特殊意义,制度创新是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体系的根本对策。建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基础教育体系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宏观规范制度,制定《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法》和适合各省市特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地方教育法规与政策;二是创新基础教育培养模式,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以优质教育为依托的涵盖城乡,惠及社会所有阶层各个人群的全面、完整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新模式;三是创新运行机制,理顺科研单位、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协调联动运行。  相似文献   

10.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实践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本文就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夯实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以现代高新技术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与环节的改革;建立适合动物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保障条件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创新学分制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目前由于创新教育体系缺乏、创新教育受益面低而导致实行创新学分制困难,有必要研究适合多种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创新学分制实施要求和分层次创新教育思想,将创造学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创新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融普适型创新教育与精英型创新实践训练于一体,建立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创新教育激励政策措施,建立合格稳定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加强创新教育过程有效监督和管理,促进课外创新训练有效开展,将确保创新学分制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2.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而且可以起到激发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磨练创新精神等作用。为促进劳动教育融入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要强化劳动教育目标的创新育人导向,优化劳动教育载体的创新育人功能,增强劳动教育教师的创新育人本领,营造劳动教育环境的创新育人生态,合力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紧密融合的有利格局。  相似文献   

13.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高校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为此,高校必须站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认真分析高等教育中一切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大力推行教育创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创新精神,加强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成为高教改革发展的主题。教师职业特点决定高师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性。高师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确立以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观,构建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职教集团作为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应在加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积极探索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和途径。高职教育有着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职教集团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是职教集团建设的内在属性。职教集团应当围绕专业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结合以及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推动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当前面临就业和往届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以千万计,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作为培养、塑造人才主阵地的高校,自身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引起高等教育的诸多反思,引发高校与时俱进,进行教育体制方面的深度变革。高校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己任,以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为突破口,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努力革除现行教育管理体制的瓶颈制约和教育运行机制的传统陋习,紧紧抓住提高大学生从业能力、素质养成和塑造健康人格这条主线,向社会输送教育的优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大学创新文化建设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开展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创新人格的教育活动。在创新理念的支持下,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活动,大力推行实验教学分层次培养模式,同时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把文化创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与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贡献社会。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在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汽车工程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依托区域优势,强化汽车行业特色,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了"一二三四五"的基地建设思路,为培养汽车产业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以地学类学科专业为主要优势和特色的“211工程”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深层融合、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路径,多方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创业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创业型企业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一线,需要大批创业型高端技能人才支撑。高职教育要适应创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创业型高端技能人才的岗位类型和层次,从培养观念更新、培养制度改革、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创新几个方面,创新创业公司制全程工学结合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