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流传至今的佛经故事,数量众多,但并非大多数的佛经故事都还留存与之相关的多种语文佛经文本和艺术遗存,月光王本生是少数中的一例。对流传至今与月光王本生相关的佛经文本与艺术遗存的研究表明:1.月光王本生文本应出现于贵霜王朝时期,而最早的月光王本生内容,很可能出现在由根本说一切有部约在公元200—350年间所完成的《天譬喻》中;2.虽然大约完成于公元200—350年间的《天譬喻》文本已不存,但其内容应可从目前所存2—3世纪的犍陀罗浮雕以及现存月光王本生中年代最早(公元251年)的《六度集经》卷1的内容得其梗概;3.根本说一切有部所传月光王一切施的思想、犍陀罗地区所创造出来的图像造型(挥刀欲砍的婆罗门、屈身甘心舍头的月光王)以及克孜尔壁画中跪捧七宝头的大月大臣,都见于敦煌莫高窟第275窟的月光王本生壁画,从中可以看出古代佛教世界中的东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壁画梵天劝请,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说法图。本文认为该图像内容是梵天劝请释迦说法图。梵天劝请源于印度犍陀罗艺术。犍陀罗艺术中,都是梵天与帝释天侍于释迦两侧,而本图则是梵天单一跪拜求请,更接近佛经的描述。  相似文献   

3.
在佛教文学里,本生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这些本生不仅与印度民间文学有联系,而且与各个佛教派别特殊的宗教思想、文学传统、文学趣味有密切关系。比较梵语、巴利语、藏语、汉语佛本生《啄木鸟本生》,可以十分明显地见出这些特性。  相似文献   

4.
敦煌美术与犍陀罗·印度美术──早期敦煌美术受西方影响的二三个问题顾虹译宫治昭著刘永增校前言敦煌为中亚之门户,它位于中亚的东端,位置十分重要。无需赘言,自古以来它是连接中原和西方的交通要地。佛教和佛教美术发源于印度、巴基斯坦,如果说它是经中亚传入中国的...  相似文献   

5.
王芳 《家教指南》2016,(6):58-70
敦煌地区的莫高窟和榆林窟盛唐至五代洞窟壁画,以及藏经洞出土绢画、版画、纸本画中,出现一些携抱童子的男性图像。通过比较犍陀罗、龟兹相关图像,认为这种特异图像为旷野鬼夜叉。继而检阅有关佛教文献,得知原本啖食童子的旷野鬼夜叉,被释迦佛降伏后皈依佛教。敦煌地区的旷野鬼夜叉图像表明,在当地夜叉已转变成庇护童子的善神。敦煌旷野鬼夜叉图像是在西域龟兹、于阗等地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在敦煌发展过程中又形成鲜明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将文字叙述的故事用绘画和雕刻的形式加以表现,是人类文明的古老传统之一。从希腊瓶画上的历史故事、印度浮雕中的本生故事到中国壁画和卷轴画上的各类故事,我们可见许多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敦煌莫高窟第294窟顶西披、南披部分壁画进行考释,确定此画是须达拏太子本生,依据《太子须达拏经》绘制。进一步对敦煌石窟中的须达拏太子本生画进行梳理,重点对第423、427等窟的此内容进行考释,并将第294窟须达拏本生画中现存的榜题与敦煌文书中此故事的榜题写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永靖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系中国早期佛教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了其中学界没有确定的图像尊格和若干造型因素的由来,认为北壁12号壁画说法图为梵天劝请内容,北壁3号龛泥塑二胁侍应分别为菩萨、执金刚力士像,进而指明其犍陀罗和西域文化渊源,以及在汉文化地区的后续影响情况;继而分析了本窟西秦壁画鲜花、花鬘供养图像及花树庄严图像与犍陀罗和西域文化因素的关联。炳灵寺第169窟西秦遗迹,具体、真实地反映了犍陀罗文化因素东传和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我打算通过巴米羊、克孜尔、敦煌的涅槃图象研究,找出它们与犍陀罗、印度的涅槃图象的差异,搞清中亚涅槃图象的特征,并对这种图象的中亚历史背景进行考察.表现释迦入灭的涅槃图象,最初出现于犍陀罗,后来经过中亚波及到中国、日本,并有很大的发展.印度早期美术"不表现佛陀"的时代(公元一世纪以前),已经相当丰富地表现了佛传的场面,但是,表现涅槃的场面除南印度的阿玛拉瓦提的一例浮雕  相似文献   

10.
犍陀罗地区作为古印度的西北边界,处在一个结构性枢纽位置,是外来文化“侵入”古印度的前沿阵地。通过中亚(巴克特里亚)地区,源于古希腊的狄奥尼索斯崇拜得以渗入西北印度,并融入了当地的佛教文化,丰富了犍陀罗艺术的创作题材,影响了犍陀罗艺术品的具体表现。源于古希腊的戏剧和剧院也因酒神崇拜而得以传入犍陀罗,一方面送来了现实主义精神及“神人同形”造像学理念,同时也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模仿对象,直接促进了犍陀罗佛像的创造。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是世界罕见的艺术绘画宝库。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在发展中形成复杂的自身演变过程。第一种表现在绘画用色的风格上:不同年代、不同的社会风尚,使不同的色彩形式都出现过自己的高度;第二种是因年代久远出现的色彩自身氧化和一些人为的因素使壁画出现了第二色彩效果。透过敦煌壁画衍变形成的各种不同的色彩风格,我们能领略其复杂多姿的色彩结构。  相似文献   

12.
智力是人类的一种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良好的智力要通过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敦煌壁画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分析,探索艺术的灵魂,分析敦煌壁画的表现形式,研究敦煌壁画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睒子经变》看佛教艺术中的孝道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生保 《家教指南》2001,3(2):42-50
本文从《 子经变》的产生和发展,论述了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之间既斗争又吸收的经历和佛教艺术中忠君孝道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生故事是佛教文学中最具有文学性的部分。文章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为例,着重阐述了律部本生的特点。及其叙事结构和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博物馆所藏出自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北宋绢画《报父母恩重经变》以说法图、经文和连环画相结合形式表现父母养育之恩及报父母恩内容的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唐宋时期敦煌一带民众的出行风俗。其出行之畏远行、出行折柳,无不昭显着儒家礼义思想和佛教福田思想。  相似文献   

17.
贺世哲  王惠民 《家教指南》2011,(4):1-14,125,127
画史上记载的楞伽经变没有流传下来,唯敦煌壁画中保存有12铺,其中,除莫高窟第236窟南壁的一铺系吐蕃占领时期绘制外,其余全部绘于归义军时期,这些楞伽经变均依据初唐实叉难陀译《大乘入楞伽经》绘制。本文将画面分为罗婆那王请释迦佛上山说法、譬喻画、禁断食肉等进行解读,并分析敦煌最早楞伽经变的粉本来源。  相似文献   

18.
1000多年来,敦煌壁画的艺术形态从"描绘画"到"再现画""、还原画"、"构建画",再到"数字重建画",经历了5种深刻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承载石窟壁画艺术的主流媒介也相应经历了由石壁到纸张、胶片、电影电视再到数字多媒体5种变革。无疑,主流媒介决定着壁画艺术的生存形态,并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转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分析说明并研究,表明其中的两小部分是敦煌壁画底稿《观无量寿经变稿》,并认为应是莫高窟第55窟《观无量寿经变》的壁画底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