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文以广州交通行业现有软硬件条件为实践基础,提出了通用的动态交通拥堵收费应用技术和理论模型。重点介绍了基于车辆身份识别模式的技术框架和实现流程,通过采用 Drake 模型建立速度-交通流关系用于拥堵收费费率估计,利用迭代算法计算优化后的动态交通拥堵费率。同时,选取广州快速路路段作为模拟拥堵收费道路,应用拥堵收费模型,计算动态拥堵收费费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动态拥堵收费费率表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了价格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结构健康监测的润扬悬索桥有限元模型修正与验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润扬悬索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自振特性分析,同时计算了各种工况下大桥的应力及位移响应.基于灵敏度的物理意义以及罚函数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的新方法.该方法仍以自振特性为目标函数,以结构设计参数为待修正参数,但设计参数的上下限根据测试所得静力响应值和理论值的对比以及工程经验来确定,因此静力响应可用于验证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采用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及提出的方法对大桥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与验证,得到了能够较好地反映大桥整体动静力性能的有限元基准模型,为润扬悬索桥的健康监测和损伤预警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CTM的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交通影响范围确定(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大型活动下突发事件的交通影响范围,以元胞传输模型(CTM)为基础,对大型活动中消散过程中交通流时空分布状况进行模拟研究.结合突发事件下常用的交通管制和疏导措施的特点,将静态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与元胞传输模型结合,设计出适合突发事件下的准动态交通分配方法.以一个小规模路网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研究了大型活动条件下路网交通流随交通控制方案的实时调整而变化的时空规律,提出了依据突发事件下各交叉口节点的拥堵时刻划定突发事件交通影响范围的方法.通过对比车辆的平均延误指标,研究了不同交通管控方案下交通拥堵的疏散效率.算例结果表明,基于CTM的准动态交通分配方法可以细致地描述路网中任一位置交通流的时空变化,确定突发事件的动态影响范围,可以为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下交通组织方案的制定和评价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云南大盈江三级电站具体情况,在综合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运用PSS参数优化整定、评价及仿真软件研究新型PSS模型的参数设计,设计了两套PSS参数。使PSS具有很宽的补偿特性、频率特性和良好动态特性,避免了单点最优法的片面性,能够抑制互联系统联络线上的低频振荡、区域电网之间的低频振荡,也能够抑制本机与系统间的低频振荡,设计的PSS参数不需要经常变更,适应性更强,并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实际整定参数比较,新设计的两套参数补偿特性更优,可以应用于现场整定工程中。  相似文献   

5.
熊伟  孙璐  周洁 《东南大学学报》2010,26(1):122-125
为了建立最优化多域交通流模型,提出了一种将聚类分析和B-样条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首先,为了确定合适的域数,采用K-means和模糊c-means算法对实际交通流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分析表明将交通流数据分为2类或3类最能反映交通流的固有类型.然后,将此信息用于指导B-样条回归分析,可显著减少样条模型参数估计的计算量.用样条回归分析来估计结点位置和模型参数可使得整体误差最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样条曲线模型比传统模型具有更好的拟合能力和通用性.此外,新方法在数据拟合方面更加灵活,且能提供更加光滑的交通流模型曲线.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斯混合模型GMM,同时以交通流量、平均速度和密度3种交通流宏观特征为指标,对交通流状态进行聚类和分类.和其他聚类分类方法比较,高斯混合模型是结构化的模型,适合于各种情形交通流参数.高斯混合模型中子类的个数通过Gap统计量结合交通流的领域知识加以确定,而模型的其他参数则由E-M算法进行估计.所建立的GMM模型可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反映混合交通环境下驾驶员驾驶特性差异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根据驾驶员视觉特性提出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中的驾驶员修正系数.采集真实道路环境下的驾驶员视觉特性参数,获取驾驶员在交叉口处注视点分布、平均注视持续时间、视角变化等视觉特性参数,建立交叉口交通流率与驾驶员眼动参数变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交通流未饱和时,驾驶员眼动参数变化比较平稳,而当交通流率趋于饱和时,眼动参数变化剧烈.根据驾驶员眼动参数变化规律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的饱和流率模型进行修正,得到考虑驾驶员视觉特性的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交通拥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性,建立基于价值函数的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测定指标体系。在分析交通拥堵的主要特征和交通拥堵生成过程的基础上,利用价值函数构建城市路网交通拥堵的测定模型,并在城市路网交通拥堵测定值等级界定的基础上,设计交通拥堵预防和控制手段。利用各态势的综合测定排序指数,对各态势进行排序和分类研究。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测定结果与其他方法的测定结果一致,能够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且该方法计算科学、过程简单、易于实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离散化交通分配模型 .模型以离散形式描述一天或高峰期内路网交通流的变化 ,并考虑了拥挤效应和先入先出原则 ,利用多层随机概率模型模拟出行者出行选择 ,实现随机用户平衡分配 .最后给出了计算方法 .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流量的非线性混沌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本根据交通流已被证明的混沌特性,尝试采用非线性混沌模型来分析交通流时间序列.该模型首先将交通流时间序列在相空间中重构,以充分提取交通流中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应用混沌理论对重构信息构材预测方程,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优化辨识,以获得最佳的预测效果.实际的城市交通流量预测研究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和控制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UE均衡分配为前提,根据个别路段出现突发性交通堵塞的程度来发布诱导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出行者新的路径选择行为,从而建立路径流量转移模型,通过堵塞路径的流量转移来获取最优的交通分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迅猛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日益严峻,城市道路拥堵严重影响着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因此研究道路拥堵程度,以及对道路拥堵变化进行预测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构建一个基于拥堵指标的MM-SVR模型,在考虑下一时段可能到达路段的潜在车流量情况下,对道路拥堵情况进行深入探究。首先,融合速度、区域内交通流量构建道路拥堵程度指标,然后基于历史数据构建将马尔科夫链与支持向量机预测相结合的MM-SVR模型对道路拥堵进行预测,以向前[n]阶状态的交通流量和速度作为输入量,将道路拥堵程度指标作为输出量。在实例验证中,使用广州市某片区的实时交通流数据对模型效果进行评测,并且使用SVR以及Adaboosting模型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无论是在拟合优度还是预测误差上均优于对比模型,在实时反映交通流拥堵情况方面有着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13.
The conventional car-following theory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vehicles will travel along the center line of lane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field survey data, in complex traffic conditions, a lateral separation between the leader and the follower frequently occurs. Accordingly, by taking lateral separation into account, we redefined the equation of time-to-collision (TTC) using visual angle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stimulus-response framework, TTC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basic General Motors (GM) model as a stimulus, and a non-lane-based car-following model of steady-state traffic flow was developed. The property of flow-density relationship was further investigated after integrating the proposed car-following model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s.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property of steady-state traffic flow and the capacity of each lane are highly relevant to the microscopic staggered car-following behavior, and the proposed model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human driving behavior model.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的智能交通系统预测方法,基于道路交通的关键参数车流量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时间序列交通流预测方法,进一步提升道路交通车流量预测准确率。在对道路交通数据集进行清洗后,使用时间序列和神经网络的结合算法TS-NN 进行车流量预测,实验表明,在城市路段的预测中,TS-NN 相对时间序列模型ARIMA、神经网络模型LSTM 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62%和2.13%?在高速公路数据集上测试上,TS-NN 有更加明显的改进,相对ARIMA、LSTM 分别提升了20.87%和3.53%,在一定程度上,TS-NN 算法确实有助于改进智能交通系统核心算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完善。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要在道路上设置作业区,遂使该段道路成为城市道路的瓶颈路段,容易诱发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通过研究占道施工对路段交通带来的影响,可以评价施工区交通运行特性以及服务水平,针对施工区存在的问题及道路条件、交通环境的变化提出改进措施,以便进行相应的交通疏导。文章结合实际的交通现状,给出了道路施工对道路交通能力的影响模型,并提出了改善道路通行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路径收费措施是影响道路网络交通分配的重要因素.受出行时间、道路收费及交通拥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道路使用者会根据自身习惯、偏好及掌握的信息选择不同的出行路径.综合考虑了路径选择过程中确定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对时间感知价值的影响,建立了交通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延迟加载算法,并叙述了该算法的求解过程.算例结...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混合非机动车道上快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想要超越前方低速行驶车辆而进行鸣笛换道的现象,在分析经典Nasch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元胞自动机理论提出一种混合非机动车换道模型。首先,将混合非机动车换道过程分为两部分,即换道需求分析与换道操作过程|其次,在换道过程中引入鸣笛效应的概念,通过对基本换道模型的改进,建立混合非机动车的一般换道与鸣笛换道模型,并给出相应换道规则|最后,在改变交通流密度的情况下,对两种不同换道模型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交通密度较低或较高时,鸣笛换道模型与一般换道模型得到的车辆平均速度及交通量几乎没有差别,但在中等密度范围内,鸣笛换道模型得到的车辆平均速度及交通量明显高于一般换道模型。说明在中等密度范围内,鸣笛换道行为有利于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但当密度较低或较高时,鸣笛换道行为对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交通事件对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车辆延误、交通拥挤及安全的影响。针对交通事件产生的影响,提出建立事件管理系统来降低交通事件的影响程度,通过对事件管理阶段和事件管理系统结构框架的阐述,为我国建立成熟的高速公路事件管理系统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