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庆历三年,欧阳修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庆历新政,然而第二年新政即告失败,欧阳修被贬滁州。滁州之贬,使欧阳修进一步看清政治的复杂与仕途的险恶。居滁州一年头发尽白,心灵的打击远甚过夷陵之贬,遂自号醉翁,有归隐之志。这些对欧阳修在该时期的唱和诗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产生直接的影响。此时期唱和诗作在内容上以人文色彩浓郁的咏物诗为主,有意避开政治;其次为山水游记诗,借山水以求自持自适;再次为关注现实人生,"有为而作"的诗学思想在曲折中坚持;最后歌颂友情之篇也有一定数量,在逆境中互相安慰。在诗歌艺术上,平淡与巧劲齐芳,流畅与涩硬并美,对宋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艳萍 《天中学刊》2013,28(3):88-93
北宋仁宗天圣、明道年间,在西京洛阳有一个以钱惟演幕府文人为主体的交游唱和群体,谢绛、欧阳修、梅尧臣、尹洙等文人都参与其中,其成员多为年轻文人,富有朝气,性格各异。这一文人群体的形成,既是由于文人们志趣相投,彼此推赏,也与钱惟演留守西京以及洛阳的时俗风气等有关。他们在洛阳举行了较多群体性活动,彼此间的诗歌寄赠酬和亦频繁而广泛,其交游与唱和具有一种明朗昂扬的情调,促进了洛阳诗歌和散文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许寒梅 《初中生》2007,(7):53-54
欧阳修在他的传世美文《醉翁亭记》中,交代了他“醉翁”之号的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号“醉翁”呢?“醉翁”一号又蕴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触怒权臣高若讷,被贬夷陵.此时的唱和活动与唱和诗作明显减少.夷陵唱和在内容上,以歌颂友谊为主;其次是关心民生疾苦;再次为歌咏自然山水.沉沦下僚的生活,使唱和诗作内容现实性增强,袁枚说:"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以阅历增."这一评价极有见地.  相似文献   

5.
宋代同题唱和诗不仅具有切磋交流性、游戏性、竞技性,而且具有互补性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嘉秸二年,欧阳修、梅尧臣、韩维、刘敞、司马光等人为杨褒家琵琶女奴演奏《啄木曲》而作的五首唱和诗,就是同题唱和诗的典型范例。五首诗中传达出的宋代文人生活情状与雅趣、宋代乐奴的生存状态、宋代琵琶及器乐的演奏与流行,都展现出宋代诗歌十分具体乃至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宋代文坛上,以苏轼为代表的一些文人创作出了很多具有"奇气"的作品,在取得了很高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风气,使得文人以"奇"为尚。针对这一现象,宋代的批评家从风格、文法、思想内容三个层面对古文创作之"奇"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给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自然之奇"和"奇中有正"等观点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熙宁二年二月——熙宁六年二月,韩琦任职大名,四年间在大名任上共创作诗歌一百三十首。主要是与僚属间宴饮游从、诗酒唱和之作,此外,还与退居颖州的欧阳修诗笺往来,互相期许。韩琦大名诗歌,体裁以七律为主;内容上强调人格的凝练;艺术风格上趋向平易浅近。  相似文献   

8.
刘薇 《文教资料》2012,(33):31-33
明代诗文流派诸多,尤其是在江浙一带,文人作家繁茂,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储罐便是其中一个佼佼者。既与邵宝等人一扫郎署文学的沉闷之气,也多次参与茶陵派诗文活动,主张诗文复古,反对台阁体。同时,储罐也与“前七子”、“金陵四家”交好,多诗文唱和之作。有许多精彩的诗文著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明代重要的巴蜀文人张佳胤,诗与王世贞、谢榛等人齐名,被王世贞称为“后五子”。张佳胤终身与其师重庆太守刘绘交谊深厚,少时受刘绘的知遇之恩,喜兵法,仕宦通达;尽管刘绘“磊落负奇气”,张佳胤“神敏而精藏”,但二人意气相投,多有诗文唱和;且刘绘固以古文辞名,亦影响张佳胤咀萼掇实先秦两汉文,魏晋盛唐诗,屈宋杨马赋;刘绘诗风“铿钩宏丽”,张佳胤“词气纵横而乏深致”。  相似文献   

10.
从历代文人对李白诗风的评价看,“飘逸”之美最为贴切。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有三大要素: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李白式极奇极幻的艺术思维;自然洒脱、纵逸天成的诗性语言。  相似文献   

11.
梅、欧等人的近体诗是对西昆体的继承和改造。一方面 ,这些作品在题材、技巧等方面深受西昆体的影响 ;另一方面 ,梅、欧等人又对其进行改造和发展 ,由此形成了清新淡雅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陈焯<宋元诗会>编纂体例承近效钱谦益<列朝诗集>,远仿元好问<中州集>.其特点是以诗存史,表现在排序以帝王为先,收罗范围广备,诗人小传详备精致.王士禛对<宋元诗会>评价不置一辞,实际评价不高,多由其编纂体例所致.  相似文献   

13.
宋诗三论     
宋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继唐诗之后的又一高峰。在宋代特定的思想化背景下,宋代诗歌在继承唐诗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求新求变的风气,表现出迥异于唐代诗歌的审美观念和美学境界,出现了许多优秀诗人,形成了许多流派。就宋诗的发展脉络及宋诗所取得成就的阶段性来看,宋诗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含生平事迹补遗;宋代僧诗和诗僧的材料补充;弥补某些人物关系的重要史事)。三是为文学史上的某些专门问题,提供佐证材料。四是艺术风格的品评,文论观点的概括,则更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汉学界在宋诗研究领域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是对吉川幸次郎《宋诗概说》、前野直彬《宋诗鉴赏辞典》等研究成果的再研究,旨在梳理异域语境中的"他者"在宋诗研究方面的新见解,对其多维度的研究、开阔的视域和通达的识见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词史上,晏殊与欧阳修齐名,他们的词代表着宋初令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影响遍及北宋一代词家。他们的词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显示了各自的个性特征,无论取材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些微差异。从总体上说,晏词多写一己的流连光景、感伤时序,以辞采秀丽见长;欧词多写男女的离愁别恨、思恋怀想,以情致深婉取胜。  相似文献   

17.
《宋诗删》主要根据《宋诗钞》删订而成,并继承和发扬了后者的遗民宋诗学思想,选诗突出宋诗的伦理价值,追求以诗存史,偏尚悲慨刚健的风格,部分收录诗歌反映了清初遗民的复杂心理。《宋诗删》对《宋诗钞》宗宋过甚的倾向提出批评,选诗一定程度上存在以唐选宋的倾向,这也是对清初诗坛宗宋流弊的一种批判。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词作曾给后世许多词家带来深刻的影响。苏轼做为欧阳修的学生 ,其词风更是承继了欧词某些风格。欧阳修“疏隽”一类词给苏轼词风的形成带来的影响 :一是遣玩游赏的意义 ;另一是疏放旷达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刘攽的《中山诗话》均为北宋较早出现的诗话著作,两人都于作品中粗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论文从两者对诗歌创作的首要关注点、对待西昆浮艳风气的态度、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关于诗歌之"病"等四点对两部诗话的诗论主张进行比较,以便洞悉欧阳修和刘攽的主要诗论侧重点所在;同时对两部诗话部分观点相似的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从而增进对北宋初期诗话创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康熙初年,诗坛掀起一股“宋诗热”的浪潮,德州田雯便是宋诗派的主要理论家之一。田雯的诗学观集中在《古欢堂杂著》一书中,其主要论点是:(1)主真求变的发展观;(2)趋新求奇的审美趣味;(3)祖杜宗黄的师承系列。田雯阐述了宋诗派的诗论,并以之解释了一些诗学现象,大体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列,是一份不菲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