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X不比YA"句的功能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洁 《天中学刊》2003,18(4):72-74
“X不比YA”作为比较句式“X比YA”的一种否定表达形式,有着其独特的功能:它既可以表差比,又可以表等比,这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平面进行验证。但无论是表等比还是表差比,这类句式对X、Y有一项共同的语义制约:X与Y的性质是趋同的。心理基础(类推作用的影响)、逻辑基础以及一系列的语用差异促成了它与另一种否定比较句“X没有YA”的共存。  相似文献   

2.
王一君 《文教资料》2013,(4):20-21,26
差比句是比较范畴中较为凸显的句式,其相应的否定式在形式和意义都有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汉语和僚语差比语序都符合SVO语言共性,差比句都有两种否定形式:X+bau^55(不)+Z+M+Y,X+bau^55(不)+Z+k3^52+Y(X、Y分别表示比较的主客体,M表示差比标记,Z为结论项);由于汉语和傣语属于不同的语族,语言个性决定了两种语言差比句否定式在句法、语义方面的差异性。本文从形式和意义方面对两种语言的差比句否定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儿女英雄传》中古差比句式"XW于Y"已经非常少见;"如/似"字差比句多为否定式,且在句式分布上呈互补状态;"比"作介词的"X比YW"式差比占了绝对优势,而"比"作动词的差比句式多表否定。在古泛比句演变为"比"字句的同时,《儿女英雄传》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泛比句式"X比起Y(来)W"。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对近代汉语"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作一个初步的考察,近代汉语"比"字句式的否定形式共有四种。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中的句式如"X比Y不同"、"比X不如"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从语义上看,比较后项之后的信息肯定与否,比较项的省略与否,上下文语境等对明确语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港式中文差比句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先是对港式中文及其差比句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然后从语义类型学角度提出一个基于语义结构的差比句分析模式,并且从语料调查出发,把港式中文差比句分成无标差比句和有标差比句两种类型。有标差比句可以根据差比标记和句法特点分为"比较"类、"过于"类和否定类三种。与通用中文相比,港式中文差比句在标记、值性和值度3个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这3种有标差比句在值性类型、标记数量和值度选择上也存在着各自的句法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表示程度差别的汉日语比较句(本文称为差比句)的否定形式进行对比,找出汉日两种语言差比句否定结构上的不同,进而归纳出汉日两种语言差比句否定形式之间的意义对应,并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7.
比较句一般来说分为三种:平比句、差比句和极比句。马建忠指出,差比者,两端相较有差也。差之之字,概为"於"字,"于""乎"两字亦间用焉。《晏子春秋》中的差比句共26例,根据比较词的不同,可以分为"于"字句、"如、若"字句以及"与……孰"构成的差比问句三类。我们分别从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结果、各句式中使用的副词以及不同形式等方面对这些差比句式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最终,对《晏子春秋》差比句式的使用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严斌 《现代语文》2009,(12):87-89
本文主要考察了湖北省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形式和语义、语用的特点。根据现有的调查材料,对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格式进行了描写,同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初步分析其句法特点,包括各种形式否定差比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要分析了汉语差比句的形式语义解读,其中形容词差比句的语义解读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还特别分析了"比"字在不同差比句式的语义,旨在通过对汉语差比句进行初步的分析,找到符合刻画汉语差比句的语义描写方法。  相似文献   

10.
“X比N还N”是现代汉语差比句中较为特殊的句式.本文通过对比该构式和典型差比句“x比Y还A”,发现该构式的语义不是比较,而是说明“X”的某一特质,意义相当于“X像N一样A”,或者“X很/非常A”.该构式对进入其中的“X、N”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安丘凌河方言的比较句中包含多种表达方式,其中一种与普通话相同,即用介词"比"引进比较对象,此外还有不同于普通话的特殊方式。笔者根据比较标记的不同,大致将其分为六种,其中用到的比较标记主要有"比、起、不检/不验、伴、撵/赶"等。安丘方言的比较句在山东方言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关于"X比Y都W"句式,学者们关注得不够。该类句式从比较后项的形式可以分成三类,通过类型分析,从而延伸出"都1"式句的句法限制和语用制约,并在某些方面将"都1"式句与典型的表示比较的"比"字句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没有"比较句是一种特殊的否定差比句,其特殊性在于:结果项中的形容词一般为具有积极义倾向的性质形容词;全句的语义有时倾向比较主体,有时倾向比较客体;语义的比较类型呈阶梯型的三种;与"有"比较句在语义上具有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4.
“比”字句典型式和变体式的功能具有相同的一面,然而又各有独特的语义和语用价值:典型式有两种特殊情况,分别表示比拟夸张和周遍、逐级渐进比较意义;变体式具有灵活多样的语义表达、信息结构调适以及语篇衔接等语用功能。文章从语义、信息、语篇和认知等方面描写和解释了其间的差异,并建议对外汉语教材充实“比”字句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5.
“婆”用于“VP-neg”句式,与“不、非、未、无”可以互换,功能相同。通过排比佛典同一故事内容的异译,认为“VP不”式的“不”作为语气词是北方语言的特点,南方正反问句采用“VP 不 VP”格式来表达。通过音义关系的考察,认为“不、非、未、无”具有同源关系,“婆”源于“不”,是通语“不”在西部方言中的变体。唐代以后,正反问句中“不”“无”的使用出现此消彼长,口语里“无”保留了古音,而“不”则借“婆”延续生命力。“VP-neg”式里的否定词逐渐固化为塞音声母和鼻音声母两类,主元音为[a]类及其变音,并以此为基点逐渐扩散,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域,分别用了不同的字来记录,“婆”写作“波、啵、罢、吧”;“无”写作“磨、摩、麽、么、末、没、嘛、吗”。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南宁粤语短差比式"X+A+过"的来源和演化,主要结论是:短差比式"X+A+过"来源于差比式"X+A+过+Y"中基准Y的删略,这种短差比式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壮语南部方言影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英语否定句是表达人们对客观世界事物、现象及内心认识和感受作出否定阐述的基本句式。常见的否定句由明显表达否定意义的副词no、not及由包括它们的复合词如never、noting等构成。另外,英语中大量存在的带有表达否定意义的前、后缀词语如用来充当句子主要成分时,也可看成是否定句,如dislike、unhappy、valueless等。对这些结构的理解与翻译并不难。但英语中还大量存在着并不包含明显的否定词语,而整句表述的却是否定意义的结构。它们通常会使用特定的词语与句式来表达否定意义。本文对12种此类结构进行梳理与归纳,并通过大量实例来展示其用法,以期对初、中级英语学习者在正确理解和准确翻译它们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元遗民诗人戴良生于元之盛世,长于元末动荡中,见证了战火中朱明政权的统一和巩固.元明之际的世事变迁,深深影响了戴良的诗歌创作,并使之呈现出独特的美学形态,具体可概括为三种:清丽之美、沉郁之美与悲壮之美.这些美学形态使得中国诗歌美学愈加丰富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介词“P”的范围、介词宾语“x”的性质以及“P不P+x”结构的句法分布,探讨介词正反迭用带宾格式的句法特征,指出介词正反迭用和动词或形容词正反迭用格式的句法功能是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从发问形式、回答形式等方面讨论了该格式在构成疑问句上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在语用上具有的营造焦点游移的功能,并指出这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