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知识观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前提和努力方向之一.新知识观的确立和生成对于顺利实施新课改、衔接整合其他教育理念、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战略和全局性意义.基于这一点认识,笔者将对新知识观生成的学理结构及特征做一梳理和剖析,希望能使大家有一点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教育理念与知识观联系密切,不同知识观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新知识观与传统知识观相比,更强调知识的实践性、文化性、境域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理性与非理性相结合的社会化进程;知识是在批判中得以发展的。从传统知识观到新知识观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确立起相应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观发生了重大转变,突出表现为知识的生成性、生态性、境域性以及多元性。这一变化对于我们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具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知识观必定导致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构成性知识观忽视了知识系统的复杂性,忽视了事物(知识)因果联系的不对称性以及知识形成的整体性,导致了一系列教育危机。生成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个体性生成、动态性生成、整体性生成和关系性生成的,值得我们确立并践行。  相似文献   

5.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水质、来源、范围、标准、价值等的种种假设、见解与信念。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又构成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基于新知识观的启示,课程改革应确立如下新的课程理念:开放、生成的课程本质观;基于知识掌握、追求素质提升的课程目标观;平衡、整合的课程结构观;形态多样、价值多维的课程内容观;创生、构建的课程实施观;关注过程、尊重差异的课程评价观。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实施新课标教学理念,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新课标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五彩斑斓、生机勃勃、活力无限。它的内部展开逻辑是"多向互动,动态生成"。新的教学观是教师运用知识随着教学情况的变化而开展教学,如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生成性的课堂观,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动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  相似文献   

7.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向“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的重建。“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只是重建公共教育学的一个理论起点,理论意义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启动从教材、教学过程到评价制度的全面重建工程。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知识观与教学理念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后现代哲学基础上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化性、相对性、价值性、情境性。后现代知识观对以知识为栽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教学改革应树立教学目标的人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选择性,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性和教学评价的理解性、发展性等新理念。  相似文献   

9.
当代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知识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它构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当代知识观蕴涵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基础教育改革应认真处理好知识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末开始,为适应变化了的新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目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自19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观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目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与现代知识观相比,后现代知识状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突出表现在知识的生成性、知识的个体性和知识的非良构性。知识观的转型势必引起语文课外阅读的变革。与此相对应,形成了以对话阅读观、自主阅读观和实践阅读观为主要特征的新阅读观念。  相似文献   

13.
潘洪建 《山东教育》2005,(3):124-124
知识观是人们关于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便有什么样的教育观,知识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它构成教育改革的基本前提。当代知识观蕴涵内在、开放、动态的知识本质观,多维、互补的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内化、主动生成、合作建构的知识获得观。基于对当代知识观的理论阐释,基础教育改革要认真对待和处理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式教学相比,其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为使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转变传统的刚性、静态的封闭型“教程设计观”,树立弹性、动态的开放型“学程设计观”。  相似文献   

15.
《教书育人》2005,(1):32-32
1.开放、生成的课程本质观。伴随着知识本质观的现代转型,课程本质观必然要发生变化。新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内在性、动态性、开放性、生成性、视课程为开放、动态、生成的知识系统。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是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动事件,是师生基于教材文本相互交流,对话所产生的意义、价值,是知识、情感、个性、素质持续不断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生成性课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是对学习理论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针对预设课程在当代所显现出来的弊端而言的,在学习观、知识观、师生观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对现实的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生成性课程教学理论与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契合的,它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从本体论的层面上认识教学交往观与生成性课程的哲学意义,并提出实施策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17.
知识观是人们对知识问题的总体认识和基本看法,有什么样的知识范式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后现代知识观具有动态生成性、境遇性、价值性、多样性的特征。基于后现代知识观的审视,我国高校的基础教育应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生关系、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出相应变革。  相似文献   

18.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知识观在知识的本质、生成形式、范围、存在状态等方面经历着一系列的嬗变。知识观是课程设计的哲学基础,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课程理念,这是课程发展的内部规律。因此知识观的嬗变对当前学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19世纪末开始,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知识现实,哲学界对以理性为主导的现代知识现进行了激烈的批判,逐渐凸现出一种后现代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相对性、动态生成性及个人主观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人文学科的教育也从中受到启示,对自身进行了反思,在教育目的、课程理念、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知识观在知识的本质、生成形式、范围、存在状态等方面经历着一系列的嬗变.知识观是课程设计的哲学基础,有什么样的知识观必然要求与之相应的课程理念,这是课程发展的内部规律.因此知识观的嬗变对当前学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