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冯萍 《教育文汇》2004,(11):37-37
“从来没有想到当了10多年学生的我,竟然也当起了‘老师’。在‘学生’(同学)的作文本上‘朱批’起来,太有意思了,这一年,我不仅批阅了十几篇作文,更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地‘精读’了十几篇文章.学到了十几位学生作文的长处……”这是一位学生以“互批”“互评”作文为话题写的作文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先生看了一位学生的作文后说:“好,有进步,这才像作文。”过了些时候,看到另一位学生的作文,某先生又说:“太棒了,已经不像是在写作文了。”有学生就问:“老师,‘像作文’好,还是‘不像作文’好?”  相似文献   

3.
一、激情“没有真实激动的感情 ,就写不成好文章。”(孙犁)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又令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模拟活动 ,诸如小品表演、课本剧表演、古诗配画作文等形式 ,将课堂变成一个微型的社会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认识。笔者曾经指导过“师生模仿大赛”、“‘盲人’摸‘象’”等作文活动课 ,学生情绪高涨 ,参与劲头十足 ,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师生模拟大赛”的作文活动课中 ,我既做“主持人” ,又当“参赛者” ,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视线。亲自上场“参赛”又博得阵阵的笑声 ,难怪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什么 ,全国第一届模仿大…  相似文献   

4.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走向“创造性表述”呢?鲁迅先生的话很具启发,他说:“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的。”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已经知道学生作文存在如上问题,便可沿此“逆向”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观察起步,为作文创新奠定基础;模仿引路,为作文创新“架设桥梁”;培养想象,为作文创新“插上翅膀”;鼓励立异,为作文创新寻求策略。  相似文献   

6.
茅盾先生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低形式。”学生作文必经模仿,但,模仿是手段,是基础,而不是终极目的。作文训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抒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俗话说:作家是写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写作策略的学习与掌握也必须建立在大量变式练习的基础上。如此反复实践,学生才能“体会到策略适当运用与不适当运用的条件,从而能在新情境中迁移”。明乎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作文评改的权力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互动批改、合作探索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推行“真快乐”作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真快乐”作文,就是指在写作教学中坚持“以‘真’为出、发点、以‘快’为过程、以‘乐’为追求目标”的原则,从而使学生实现从“怕作文”到“爱作文”的转变,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尊重学生写作个性、提倡学生写个性化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所谓个性化作文,是指学生能自主的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个性化作文的基本内涵。”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尽快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将来参与社会所必需的作文能力,我们在总结分析以往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对以“强化‘主体意识’,蓄足‘底气’,发展能力”为模式的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立人”目标就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这点.作文就只成为一种技能技艺。先哲说得好。“文胜质则史”。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呼唤”不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吗?一次我在作文课上一提出:“谁能学学平日里你的爸爸妈妈,还有邻居朋友是怎样喊你的?”这下可捅蚂蜂窝了,学生们纷纷模仿:“‘妮,冷不冷,快烤火吧!’一放学回家,妈妈一边准备饭菜,一边问我。”“‘孬,快点回来吃饭哩!’星期日妈妈总是这样唤我。”“‘娅,给,用吧!’同桌说着把橡皮递给了我。”“‘媛媛,你妈没在家,来我家吃饭吧!’我一放学回家,邻居奶奶就喊我。”……这声声呼唤,喊出了人间的亲情、友情、乡情,喊出新鲜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天,某青年教师一边拿着作文本,一边惋惜地说:“秦老师,你看,学生的作文写得多好呀,可惜就是分不清‘的’、‘地’、‘得’,唉!我不知讲过多少遍了,可就是没有什么效果!你说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周毅 《现代语文》2014,(4):141-142
目前,学生作文似乎陷入一个怪圈:文章大多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围绕命题、论点或故事情节重复一些人尽皆知的大道理、叙述一些老生常谈的故事。我们抱怨学生学习压力巨大,没有多少时间去接触社会,感受生活,写作往往就成了无米之炊。然而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能否在写作的技巧指导上下功夫,让学生给自己的文章增加一丝亮点呢?何永康教授曾经说过“要想进入‘优秀作文’行列,或者‘准优秀作文行列’,必须有‘亮点’,这是毋庸置疑的。你的作文里即使没有‘太阳’,也要有‘月亮’,没有‘月亮’也要有‘星星’,没有‘星星’,起码也要有一两只小屁股上闪光的‘萤火虫’……”  相似文献   

15.
袁 王老师,最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您的40多万字的专著《作文智慧》。钱梦龙老师在序言中说:“智慧”二字确实搭准了作文教学的“脉搏”,符合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客观规律。他还说您这本书,“凡是关乎‘作文智慧’的话题,方方面面。林林总总,都有所涉及。这对丰富学生的整体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获得作文大智慧,肯定是很有裨益的”。我想请您先谈谈您写这本书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说过:“‘言教’并非独立的一回事,而是依附于‘身教’的;或以言教,或以不言而教,实际上都是‘身教’,‘身教’就是为人师表,就是一言一动都足以为受教育者的模范。”教师经常动动笔,写点东西,久之,这种“不言而教”的行为就会在学生心目中定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作文兴趣具有较强的内驱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时忠 《学语文》2009,(6):55-55
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形成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过程。简而言之:学生作文就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样两个问题。而对小学生启蒙作文来说,‘写什么’则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郑文聪 《广西教育》2008,(34):45-45
学习不只是一个知识增长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更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把作文训练当作“沉重的大山”,主要是他们找不到作文材料,没有去看、去听、去思考周围的生活。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说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作文材料。‘生活与作文’好比‘水与鱼’的关系,鱼离不开水,因此,作文也离不开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刘志坚 《现代语文》2007,(8):110-111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情感。学生学习写作必须具体两个基小前提条件:一是写作知识的积累,二是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过程是由积累到表达,由模仿到创作。我们的作文指导课就是要对学生学习写作进行临场指导,在写作内容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在写作形式方面要指导学生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写一篇文章总该有一些闪光的地方,才会吸引别人的阅读,正如何永康教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所讲:“总而言之,一篇考场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说这篇文章失败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文章在考试和平时的写作中脱颖而出,出现更多的亮点,博得更好的分数呢?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一些精彩的“比喻”,会为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