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朝齐刘澄之《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按武陵,郡名,七县指临沅(今常德县、市地)、沅南(今桃源县地),汉寿(今常德县地)、龙阳(今汉寿县地)等处,都在洞庭湖西部,这一带早就以产好茶出名。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岳阳有(氵邕)湖之含膏”,为天下名茶。(氵邕)湖,一名翁湖,在岳阳县治南。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氵邕)湖诸山旧出茶,谓之(氵邕)湖茶,李肇所  相似文献   

2.
《汉书·地理志》中所载西汉时期的政区划分中,湖南占有四郡国(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长沙国),共47县.在这47县中,古今地名相同的有9个、与今地名相同但地点不同的有6个、与今地名有异的有27个、古有但今未延续下来的有5个.西汉时期湖南四郡国所辖的47县中,属于现在湖南省行政区划以外的有11县.其中广东5个、广西3个、湖北2个、江西1个.  相似文献   

3.
钟相是南宋鼎州武陵县(今湖南省常德县)人。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他领导洞庭湖区农民起义,建立大楚政权,自立为楚王。他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政治纲领,是我国封建社会衣民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一《(同治)武陵县志》载:“鼎州民钟相作乱。”钟相的父亲“以懋迁致小康”,  相似文献   

4.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5.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的重要转折期,先后经历了“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州(郡)一县二级制”、“府(都、道、方镇)一州一县三级制”的演变。作为地方行政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区划的调整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密切相关,所以作为河套、关中地区重要屏障的鄂尔多斯高原的行政区划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持续变化的边疆形势需要,真实反映了地方行政制度由二级制向三级制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6.
据悬泉里程简Ⅱ90DXT0214①:130A,汉代酒泉郡自东而西设有表是、玉门、池头(沙头)、乾齐等十一处驿置,从酒泉郡表是到敦煌郡渊泉的道路里程为694汉里(约合289公里),每个站点平均相距28.9公里(69.4汉里)。表是为酒泉郡自东向西的第一处驿置。西汉乐涫县治当在肃南明花乡明海城遗址,绥弥县治当在下河清乡皇城故城。据里程判断,绥弥到禄福之间还应设有一处驿置。禄福与玉门之间有天等三处驿置,天居中,其余两处驿置一东一西,位于东西大道之上。天当治骟马西古城。汉玉门县当在今赤金绿洲之内低窝铺以东、赤金镇西北一带,沙头县在今玉门镇中渠村一带,或即中渠村古城。乾齐是酒泉郡最西一处驿置,位于沙头之西,现存"渊泉县故城"或即汉乾齐县城。渊泉为西汉敦煌郡属县,其故城不在三道沟镇,当从他处寻之。  相似文献   

7.
县制是最悠久,也是最稳定、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区划。作为统县地方行政区划,郡、州制时间最长。郡制产生于春秋中晚期,到唐晚期不再存在。州制起源于汉代,到民国初年消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自治地区设立自治州。  相似文献   

8.
西汉置东武阳县。北魏改为武阳县。北周曾于乐平县置武阳郡,武阳县属之。唐代改武阳县为武圣县、朝城县。北宋将其治所东迁四十里至社婆村。明代迁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两千年间,该县数更其名、四移其治,致使学界将故东武阳县城与武阳郡城混为一谈,引发故东武阳县城址在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和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之争。本文试就故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及城址进行考证,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9.
西汉置东武阳县。北魏改为武阳县。北周曾于乐平县置武阳郡,武阳县属之。唐代改武阳县为武圣县、朝城县。北宋将其治所东迁四十里至社婆村。明代迁至今山东莘县朝城镇。两千年间,该县数更其名、四移其治,致使学界将故东武阳县城与武阳郡城混为一谈,引发故东武阳县城址在今河南南乐县韩张镇和今山东莘县东南十里之争。本文试就故东武阳县设置年代及城址进行考证,以求方家斧正。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秦象郡的位置,史学界存在原则性的争议。传统派持南置说,认为象郡主要在当今越南境内;另一派持北置说,认为象郡位于中国境内。后者根据《汉书.地理志》上个别记载对南置说提出了质疑。然而,考虑到从秦到汉行政区划的变化及秦代的琅邪台石刻,北置说所指象郡实乃汉象郡,秦象郡的范围北起中国广西南部、云南东南部,南至当今越南中部大岭一带,其主体位于当今越南境内。  相似文献   

11.
在白鹤山上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任朗州 司马。朗州,即今之常德。常德西 北郊,有山,名白鹤山。据说刘禹 锡的名诗《秋词》,就是游览了白 鹤山后写成的。诗云:“自古逢秋 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 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意,即附着在物象上的、具有审 美价值的情趣。《科词》的诗意, 就是附着在鹤这个物象上的。而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梅山文化?道光《宝庆府志·大政纪》:“上下梅山溪峒,其地千里,东接潭(潭州,治今长沙市),南接邵(邵州,治今邵阳市),其西则长(长州,治今沅陵),其北则鼎(鼎州,治今常德市)。马氏以来,蛮人据之,号曰莫徭。有厉禁禁其出入。”宋熙宁五年(1272)开梅山,以其地置新化、安化两县。按其地理范围来说,包括今新化、安化两县地及涟源、桃江、隆回、新  相似文献   

13.
今甘肃天水市,作为行政地区被命名为“天水”,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书·地理志》云:“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武帝,即汉武帝。元鼎三年,即公元前114年,初置天水郡,即用“天水”之名。西汉之郡,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天水郡之范围也与今天的天水地区差不多。西汉天水郡,郡治平襄,在通渭西北;东汉移治冀县,即甘谷;西晋始移治上邽,即今天水市。平襄在渭水北岸,离水较远。冀县、上邽紧傍渭水,在水之南。平襄、冀县、上邽诸地均不是渭水之源,只是渭水的流经区域。而渭水之源以及渭水的任何一个区段都不名“天水”,亦别无支流名“天水”,故汉武帝置郡命名“天水”不能不是一个谜。这个谜引起了唐人的注意,注《汉书》的颜师古第一次对“天水”二字提出了解释。颜注云: 《秦州地记》云,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以名焉。  相似文献   

14.
台州远古为扬州之域,荒服之地;秦属闽中郡;汉初属东海王国,嗣后置回浦乡,属会稽郡鄞县,汉昭帝始元二年置回浦县,为台州设县之始;东汉章帝章和元年改名章安县。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分会稽郡东部设临海郡,为台州设郡之始。晋明帝太宁元年分临海郡南部置永嘉郡。隋文帝开皇九年撤并为临海县,开皇十一年徙治今临海城关,从此临海成为台州政治中心。唐高祖武德四年置台州,以境内天台山而得名。1994年8月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建市,行政中心移驻椒江。  相似文献   

15.
在白鹤山上     
于沙 《初中生》2002,(1):7-9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任朗州司马.朗州,即今之常德.常德西北郊,有山,名白鹤山.据说刘禹锡的名诗<秋词>,就是游览了白鹤山后写成的.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意,即附着在物象上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情趣.<秋词>的诗意,就是附着在鹤这个物象上的.而这鹤,乃白鹤山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6.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莆田境内已有人类活动。莆田县境古属扬州域,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会稽郡,晋属晋安郡,南朝时属南安郡。陈废帝光大二年(公元568年),析南安郡东部地,始置莆田县。莆田县最初的地域,大致相当于现在莆田市的地域,其后辖境多有变动。莆田置县后,先后属丰州(今福建泉州)、武荣州(今南安丰州)、清源郡(今泉州)、长乐郡;宋代先后属平海军、太平军、兴化军、兴安州;元代属兴化路;明清属兴化府。民国时期,撤府设道,先后隶属南路道、厦门道、泉海省(兴泉省)、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8月21日,莆田…  相似文献   

17.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来源于唐朝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写的一则寓言故事《黔之驴》。长期以来在解释这则“黔驴技穷”成语时,不少文章甚至辞典都把这里的“黔”说成是今贵州。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贵州之名,始于宋朝。柳宗元写《黔之驴》的时间是公元805年。他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之后,其时离贵州单独建制尚早六百多年。“黔”作为一个地区名称出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黔中地,秦朝的黔中郡,其辖区主要在今湖南西北部分,包括今四川东南、湖北西南、贵州东北一小部分。由此可见,柳宗元所指的“黔”,只能是今湖南西北部或四川黔江流域…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他诗文成就卓著,还是一条硬汉子,他两度题诗玄都观见证了他的铁骨豪情。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顺宗(李诵)继位。为了永保唐代基业,他决心革除弊政,支持王叔文提出的政治改革,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改革运动,史称“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作为王叔文的得力干将,先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后改授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谪居朗州近10年。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十二月,刘禹锡奉诏回京,见到了同时返京的难友柳宗元等人,彼此重逢,感慨万千。来年二月,这群满腹牢骚的文人,相约去京郊玄都观踏青赏…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73页《师说》注①说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那么,什么叫“郡望”?“昌黎”所指何处?现据《辞海》简释如下: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秦汉以前,郡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望”有仰望之意。魏晋至隋唐,人  相似文献   

20.
"涪县"于西汉高帝时始设,自设立起,其所属州郡历代多有变迁。经过考证,涪县西汉初设时应属蜀郡,至汉武开边才属广汉郡,东汉因之。三国蜀汉时属梓潼郡。魏晋南北朝时废置改隶频繁,出现双头州郡,涪县属巴西梓潼双头郡,且为双头郡治。西魏改巴西梓潼郡为"潼州",改"涪县"为"巴西县",巴西县为潼州州治,下辖巴西、梓潼二郡。隋改"潼州"为"绵州",此时涪县名称已为巴西县取代,且已为绵州的核心部分,历代相沿。"涪县县域"也曾分置巴西县、魏城县、涪城县等县,其如同涪县之"残影",实质属绵州。元代以后,涪县的"影子"彻底消失,已经完全为绵州区域。至清雍正时绵州升为直隶州,绵州即今绵阳市的前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