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以后不久,李燕杰老师即开始走向社会,与无数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他那充满磁性与魅力的报告感动了几代人。1985年,我们邀请李燕杰老师到杭州作报告,当时杭州最大的容纳5000人的体育馆座无虚席,台上台下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轰动效应。原浙江省委书记王芳同志接见了李燕杰老师,并说:“你为青年教育立下了大功!”回忆那一次演讲的场面,至今仍历历在目,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讲过程中,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我曾经请教过李燕杰老师:“为什么您的演讲这样吸引人?”李燕杰老师笑着回答:“我认为,演讲者不仅要用语言传达…  相似文献   

2.
赵忠祥 :3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不会忘记一个名字———李燕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李燕杰的演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一时间万人空巷。他演讲的现场从来没有人退场 ,更多的人则守着收音机一遍一遍收听……这个情况当时被称为“李燕杰现象”。李燕杰 :谢谢 !首先谢谢赵忠祥老师的鼓励。谢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支持。赵忠祥 :您为什么选择了教师职业 ?为什么要当教师 ?您当初是怎么想的 ?李燕杰 :我自幼生活在一个教师之家 ,父母亲全是教文学课的教师。在他们的影响下 ,我曾在读小学时 ,写过一篇作文 :《我的志愿是当教师》文中写道 :…  相似文献   

3.
热衷铸魂工程──访著名教育艺术演讲家李燕杰高彬“本人是一介书生”春节前夕,我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在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办公室里,拜访了教育艺术演讲家、青年的知心朋友、现任首都师大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所长、羲黄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燕杰教授。“李老师,许多人...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代演说家李燕杰1985年冬两度来赣访问,并作了长达三小时的演讲,题为《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第三次腾飞而拼搏》。本文试以这场演说为例,对李燕杰的演讲艺术,作点粗浅的分析和探讨。笔者认为注重研究我国当代演说家的丰富实践经验,是摆在说界理论工作者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陆续读了几篇论李燕杰演讲诗的文章后,我发现了李燕杰教育思想与演讲美学的秘密———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燕杰自幼生活在文学之家,生长在教师之家,所以他自幼就得到了诗教的熏陶。最近我从他的亲属朋友中得知他自幼爱诗,十二三岁开始写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叔叔叫我带上照相机,跟他去北京听克林顿演讲。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要来中国演讲,这个消息我早就从报纸上看到了,只是没想到叔叔竟有资格去听演讲,更没想到我也能沾叔叔的光跟去听演讲。坐在去北京的飞机上,叔叔才告诉我,听克林顿的演讲是要花一大笔钱的。我问:“花这么多钱去听一场演讲值得吗?”叔叔说:“花钱我还差点去不成呢。名额有限。”我知道叔叔很有钱,我眼里的一大笔钱,在他眼里只是一点毛毛雨。到北京的第二天,克林顿的演讲就开始了。这是一场商业演讲,克林顿只讲了20分钟,就赚了几十万美元,难怪叔叔要花那么多钱。克林顿讲的是英语,…  相似文献   

7.
《教育艺术》2002,(12):10-11
赵忠祥"0岁以上的人可能都不会忘记一个名字--李燕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李燕杰的演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万人空巷.他演讲的现场从来没有人退场,更多的人则守着收音机一遍一遍收听……这个情况当时被称为"李燕杰现象".  相似文献   

8.
2008年国庆节,参加全国礼仪培训师研修班,我有幸走近李燕杰老师,亲耳聆听他的演讲,亲眼目睹他的风采.我深深地被老师的激情感染着,我如同一个孩子沐浴在80岁老人的智慧和激情里.  相似文献   

9.
走近演讲艺术家———李燕杰●轩嘉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全国,特别是在青年学生中,提起演讲艺术家李燕杰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一本《塑造美的心灵》发行650万册。10多年来,他已在国内外400多个城市演讲3500多场。当年,李燕杰“青年...  相似文献   

10.
伟哲 《教育艺术》2007,(12):34-34
李燕杰以演讲家为人们熟知,但读了《李燕杰创新智慧精品集》(包括《智慧宝典--李燕杰大成智慧语录》、《大道有言-李燕杰演讲精选》、《总有一种方式让你脱颖而出--李燕杰论演讲美学及非凡演讲400问》、《生命在高处--李燕杰诗选》、《创造丰盛人生--李燕杰散文集》、《点亮自我--李燕杰传》),方知演讲的光芒遮盖了他教育家的成就,教育的职业遮盖了他文学家的修养与造诣,文学的语言遮盖了他国学家的博大精深,国学家的风采遮盖了他易学家的思辨精神……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师院中文系讲师李燕杰,被青年誉为“打开心灵之锁的钥匙”。请看他是怎样教育一个带“十字架”的青年的:一天晚上,李燕杰老师在职工业余夜校讲完课,准备回家,一个青年追上来,要陪他走一段。这个小伙子胸前戴菅一个有耶稣像的十字架。小伙子是个工人,每周赶来听文学课和外语课。李老师想,这样的青年,也有学习知识的迫切愿  相似文献   

12.
王曙 《初中生》2014,(23):21
当前的英语公众演讲教学、研究主要强调的是“讲”,但对同为重要环节的“听”却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其实,“听”在演讲的六个环节(听、写、讲、演、答、辩)中居首位,是先行的。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也蕴含了技巧。课堂教学练习中的倾听与赛场上的倾听无疑是英语公众演讲教学中的“倾听”能力培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求知乐     
徐龙 《教育艺术》2005,(6):30-30
前年国庆节期间,我有幸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参加“第三届中国素质教育高层论坛”会议,聆听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演讲艺术家李燕杰老师的讲学,受益匪浅,感受颇多。那次会上,已年过7旬的李老师红光满面,笑容可掬,看上去身体十分健康。我在上大学时就闻其大名,只是无缘听他讲学,如今能够在走向工作岗位15年以后听上他精彩的讲学,也算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心愿。  相似文献   

14.
即兴演讲     
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告诉你吧,我们正在即兴演讲。第一个演讲者是姚林。他微笑着走上讲台,向大家敬了个礼,便滔滔不绝地演讲起来。他讲得很投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提醒他:“时间到了。”他不由自主地跟着说了  相似文献   

15.
王震 《家长》2004,(10)
儿童到了六七岁时,一坐到饭桌前,就喜欢开始他的“演讲”,讲他和小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讲他在周围世界看到的、想到的,甚至把大人给他讲的故事再讲给大人听。有时讲得兴致勃勃、眉飞色舞,忘记了吃饭。遇到这种情形,许多家长总是冷着面孔,制止孩子,“有话吃完饭再说”。但到吃完饭后,孩子又不想讲了,就连家长叫他复述吃饭时讲的故事,也讲不下去了。其实,六七岁的儿童,智力开始飞速发展,饭桌上的演讲,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父母,不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简单、粗暴的制止。相反,应该给以适当的引导,并将这种自发的“饭桌演讲”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16.
演讲,作为一种有着无穷魅力的口语艺术活动,固然以“讲”为主,即以内容为根本,或真切感人,或深刻警醒。但是,“演”也很重要,精彩的“演”能使演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什么是演?如何演才能充分展现演讲的魅力呢?首先,让我们来区别一下演讲与表演。表演具有文娱性、角色性等特点,如话剧,演员扮演的是剧中的角色,其喜怒哀乐、言谈举止都是角色的表现,要求夸张,要求惟妙惟肖。而演讲则完全是真实自我的流露,演讲者通过自己的有声语言和动作表情,利用各种可用的艺术来传情达意,因此演讲者不是演员,演讲的演也不是表演,而是为了讲而演。  相似文献   

17.
杨平 《教育艺术》2003,(4):64-64
1994年,儿子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做博士后。2月的一天,他说前总统卡特将于3月1日在他们学校演讲,问我愿不愿听。我想,听总统作报告审查一定很严格,便问:“我也能听?”儿子说:“可以呀,什么条件也不要,只要你愿意。”我从未听过总统演讲,出于好奇,欣然应允。 2月22日发票。9点许,我到了大学发票处,见有两位女大学生坐在窗口下边看书,边排队,距发票时间尚早,我便到礼堂大楼各处浏览。一会儿,当我回到原处时,已有10余人排队了,我当即排上,不  相似文献   

18.
“听说桃源一中是由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先生倡导创办的,有不少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我非常欣喜。”旋即,话锋一转,“你们不想上牛津、哈佛吗?桃源一中就要争‘第一’嘛!”“人生,怎能没有向往?人生,怎能失去渴望?第一———人生大胆的进击,第一———志士顽强的向往。渺视挫折,攻克障碍,让我们向‘第一’发起新的冲击!”2000年4月5日下午2:30分,面对百年学府3000多名师生,首都师大教授、著名教育艺术家、演讲家李燕杰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演讲。伴随着情不自禁的掌声,一种“勇争第一”的信心怦然升起在师生们的心头。接着,李燕杰…  相似文献   

19.
演讲     
现在的课程演讲,基本上是按学号来的。这天对着课程表研究了一会,确定这个星期五轮到我上阵了。俗话说“笨鸟先飞”,虽然我不一定是“笨鸟”,但“先飞”总没有错。于是乎,星期一就买了一大摞报纸,开始研究起来。星期二、星期三晚上终于搞定了英文翻译和法律小故事,星期四晚上再整理一下,政治演讲这个小插曲挥挥手就能过去了。不知是怎么回事,别人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往往很顺利;我一插手,马上章法大乱。政治演讲竟也如此。早上刚上完课,班长急匆匆地跑进来说:“电脑课不上了,下午第二节课是政治课,大家都到多媒体教室去上。”同学们听了,…  相似文献   

20.
问:请问演讲征服力如何形成? 答:演讲者人格要高尚,感情要充沛,逻辑要严谨,例证要动人,语言要生动。 总之,从演讲者本人到演讲稿,从讲的内容到讲的形式:从感情到理性,都应当有相应的力度,才有可能形成演讲的征服力。 问:您面对群众演讲,无论是面对几百人,或几千人、上万人都能泰然自若,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