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人类拥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如何通过价值教育促进价值认同,是一个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人类共同价值不是普世价值,也不同于狭隘的国家价值,它以尊重国家、民族价值为基础,是建立在价值多样性基础上的共同性、统一性。人类共同价值教育必须把教育视为全球的共同利益,既要进行人类基本价值教育,又要进行国家、民族价值的多元理解教育,既要进行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全球责任意识教育,也要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科学,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具有多元的价值取向。数学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凸现数学学科的人文价值,并不断积累最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代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主张,而且更是中国政府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各国合作共赢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比较教育学科因其跨文化性、国际性和应用性,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比较教育承担着加强教育理论创新、充分发挥公共外交功能、大力培养国际化人才、积极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传播等时代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些时代责任,比较教育应该进一步丰富研究目的,扩展研究对象,拓宽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状况为基础 ,分析人类教育发生的根据及教育的社会作用 ,试图探寻人类教育和其他基本社会现象的共性互动关系 ,辨析人类教育在人类起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提出作者关于教育起源的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5.
2020年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的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教育,保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认为如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人类的活动;而“教育,保育,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我们的理解中是“行动”,即加强生态教育并采取实际行动,来激起人们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做出改变。  相似文献   

6.
张莉 《教育导刊》2004,(11):7-9
教育需要关注人类的幸福,面对现代社会人类获取幸福的种种障碍,教育应该找回曾被遗忘的空间,把幸福作为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7.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认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正视差异,具备层次性和多样性,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又要为数学英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对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群体进行环境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环境教育在中专教育中的地位、现状,提出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伦理等角度开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科学的一种工具,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程中已充分显示出其实用价值。数学更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数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了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价值取向应是多极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一种文化熏陶,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相互渗透,即整合。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的方式与手段,也是人类精神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它伴随与人类精神的产生而产生,受到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同时反作用于人类精神。语言的起源、差异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无一不体现着人类精神的多样性。在民族多样化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怎么样把握语言与精神的关系,怎样利用语言更进一步促进世界多样化的发展,愈来愈成为一个关键性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郑秀丽 《课外阅读》2011,(5):136-136
对于教师来说,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热爱儿童。”爱,是人类情感的最高形式,更应该是教育情感的最高形式。有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起点,亦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归宿。生命教育作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核心理念,其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认识生命的独特性,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世表征人类活动已经成为改变自然的地质学力量。人类世的典型特征是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征用造成的自然熵增加速。人类世是技术世,也是教育世。人类中心主义的教育模式以人类例外的利益和福祉为目标,开发、训练人类利用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加速了人类世的扩张。后人类的赛博格性在本体论上指称人与动物、人与机器、人与物质界限融合后的生命存在性状,突破了人类独立于世界的例外优越论,提出了培育新型主体性的教育新开端。现代教育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如果不改变当下人的功能化,如果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教育,赛博格教育可能沿着功能化路线,通过技术把赛博格增强为功能化的工具存在,其后果是赛博格生命与世界的双重熵化。人类如何通过未来的赛博格教育创造负熵,如何通过赛博格教育开启逆人类世,如何建立教育新范式、新起点,是未来教育学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工业化大生产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出现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对于培养注重环保的下一代至关重要。环保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因此不能为环保而进行环保教育,而应该在各种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5.
印度大诗人、哲学家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选择自我终结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否缺少了“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的功能;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于挫折中无法自拔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向孩子“传送的生命气息”太少了。  相似文献   

16.
东方的直觉思维和西方的科学思维对人类起源问题的探究,可谓各放异彩。通过解读中西方人类起源文化中的技术思想,文章发现:向内省视的中国文化倾向于从身体延续的创世神话视角,来想象人类起源的技术要素;而向外探究的西方文化倾向于从关注自然的科学进化视角,来论证人类起源的技术动因。但是,文化差异下的东西方思维模式,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促成人类生命成长的看法上却是殊途同归,主要表现在:技术和教育共同为人类认识生命"祛魅"、技术和教育共同提升人类的生命质量、教育维护人类在技术实践中的生命尊严。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教育经历过两次重大的教育革命。如今,第三次教育革命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教育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而应拓展为家庭教育、企业教育、社区教育;也不再局限于正规教育,还有非正规教育;有现实的课堂,也有网上课堂、在线学习;有学校学习,但终身学习更加重要。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都伴随着相应的教育大革命。与原始部落相适应的是落后的、群居式"原始的集体教育",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是个别化的、个性化的、分散的农耕教育,与工业文明相适应是规模化的、标准化的、集中化的、班级授课式的集体教育,与未来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将是个性化的、分散化的、  相似文献   

18.
程元英 《现代教学》2007,(12):18-19
读完市八中学乐黎辉老师“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一文后,感到乐老师是一位注意在生命科学学科教学中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师。她善于抓住契机进行生命教育,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有针对解剖实验的即时当堂教学,有由此引发的有关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主题教育。其主题教育的方式是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其内容涉及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还有“红心鸭蛋”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培养学生的专门人员。肩负着传播人类文明。开启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学生的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心理素质。具体地说.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  相似文献   

20.
提高人类自身再生产绩效的技术——我们的教育技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技术自诞生到现在,人们对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于教育技术的逻辑起点和定位依然争论不休。本文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实践的观点,分析了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是人类自身再生产,它包括教育、学习和劳动活动;认为教育技术的本质是提高人类自身再生产绩效的技术;教育技术作为提高人类自身再生产和再创造绩效的技术,包括实体性因素(教学工具、教学机器和设备)、智能性因素(教育技术有关的知识、经验、技能等)和协调性因素(管理、工艺、流程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