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文章认为应重构我国劳动争议体制并指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对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了四点设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在调整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劳动争议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争议日益突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必须改革。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验,比较我国学界的几种观点,选择和重建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形成注重调解、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新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日趋复杂.而20世纪B0年代建立起来的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同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仍然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些年来的劳动争议案件逐年递增,而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劳动仲裁程序的强制前置、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法律地位、能否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问题成为理论和实际操作关注的焦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体制改革应当由单轨制转向双轨制,对现行法律程序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才能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6.
劳动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由于劳资双方利益的对立性,劳动争议也一直存在。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诞生和发展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制度构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存在的缺陷,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议,以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是保护劳动关系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最有影响力、覆盖范围最广的是劳动仲裁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如何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成为当务之急。一、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存在的不足(一)仲裁程序前置的规定有其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79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劳动争议出现了新特点,这给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而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弊端在运行过程中日益暴露出来。新形势下我国建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实效性原则、弱化司法最终审查权原则。根据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国情以及国际惯例,在立法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在对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重新设计:一是实行裁审分离制度;二是设立专门的劳动法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渐趋复杂化,劳动争议日益频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现行体制进行进一步完善已提到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0.
公正、及时、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有利于保护劳动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在司法实践中已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在分析该制度的缺陷后,提出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改革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作为社会现实背景的产物,其功过是非在理论界众说纷纭,尚无定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演进,该项制度的变迁应当更被关注。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现存的“调、裁、审”依次进行的单轨制体制应当被“裁审自择,各自终局”的体制所逐步替代,并在立法、司法等层面上突出公正合理的价值取向,以实现真实意义上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劳资纠纷关系越发呈现出扩大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与此同时,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及其成因,透析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反思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路径及设想,进而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为;“一裁两审”,仲裁为诉讼的前置程序。现行体制已明显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争议处理的要求。改革的方面应是建立“自愿仲裁,裁、审分轨,各自终局”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4.
重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方式。仲裁是进入诉讼阶段的必经程序。即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后。在没有经过劳动仲裁的的情况下不得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历史上这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适步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态势,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已不再适应当前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在“单轨制”和“双轨制”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选择中,单一的司法机构处理劳动争议方式更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肇始于20世纪初的民国时期。其中,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主要是调解和仲裁。劳动争议处理不仅注重调解和仲裁,而且仲裁往往为诉讼的前置程序。此结论可从我国制定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名称本身得以证实。为此,本文就我国劳动争议程序法的演进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劳动争议的数量急剧增加,而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加入WTO,要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与国际接轨。本文探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创新,以期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将“协商”程序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重要制度加以确立,但现行的“协商”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国劳动争议协商机制“失灵”的原因,并在借鉴美国和日本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协商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日益增多,日趋复杂。对劳动争议的妥善解决,既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又有利于劳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稳定,而目前我国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该法对劳动争议的处理,着重调解。并遵循合法、及时、公正以及三方原则。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法只确立了劳动争议案件的一般原则,对于新类型或较为复杂的劳动争议案,劳动法对其已不适应,使得有些案件无法可依。章对如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干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先裁后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下,劳动仲裁程序在劳动争议的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该机制形成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者对单位有天然的依附关系,法律关系也相对简单,争议较少,这一机制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劳动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劳动权利意识开始觉醒,又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恶意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劳资纠纷不断增多,矛盾日益激化。而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在目前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大环境下解决劳动争议纠纷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笔者试图找出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目前的弊端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该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