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英语”目前尚未成为一种独立的英语变体,现在将“中国英语”引入英语课堂并不符合实际,也无此必要.本文从坚持标准英语规范更能促进对外交流、坚持标准英语是否是一种语言偏见、语言功能与语言形式孰轻孰重、教师对学生英语表现的评价、翻译标准的讨论、本土教师与外教的比较等多个角度,论述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英语和汉语是差别巨大的两种语言。前者体现的是西方文化,后者体现的是东方文化。无论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英语和汉语都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习语是语言和思维的浓缩,是文化的典型体现者。由于东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习语看似与某些汉语习语含义相同或近似,而实质上却大相径庭。正是这些“似同实异”或“似是而非”的情况给英语习语的汉译增加了困难。只有了解这些“似是而非”之处才能在英汉翻译时避免“失足于陷阱”,避免出笑话,防止出大错。本文拟就英语习语汉译时的“似是而非”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梁凤清 《新疆教育》2012,(16):61-61
说到书面表达,很多初中生觉得难以下笔,或者脑海中构思了漂亮的文章却苦于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也常出现用汉语的思维写作英语,语法漏洞百出、时态前后不搭配等情况也经常出现。而在英语学习中,“写”又是语言学习“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最高的一环,也是中考的必考题目。所以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英语写作一直是很多高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或者有很多话不知道如何写出来。听说读写是语言的四个基本能力,听和说相辅相成,而读和写也能互相存进和提高。我们不妨从提高阅读能力入手,通过阅读带动词汇、语法的学习,培养语感,建立英语思维方式,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恩伯夫妇就文化和语言相互作用进行讨论时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出其相对应的文化.其方式之一表现在词语内容或者词汇上.”.语言是文化的折射,文化的载体,而英语习语是对英语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它的形成大多与自然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日常实用物、身体部位及五颜六色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将习语定义为“an expression whose meaningis differentfrom the meaning of the individual words”.即“一种单个单个词意思不一样的语言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中国也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关于英语在中国这个问题,我国语言学界提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两种说法。本通过将着重探讨“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的定义、特点以及在语音、词汇和语篇层面的表现形式,指出了“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全球化现象有目共睹,这给众多非英语国家带来了跨文化交流的便利,促进了繁荣发展,同时也给这些国家的民族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西方的生活方式、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开始侵蚀非英语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这就是英语“核心国”和“边缘国”之间所形成的“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现象。本文总结了许多学者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探讨了“英语语言帝国主义”的成因及其对英语语言教育的影响,并针对中国的英语霸权现状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两点建议:一、为实现英语本土化和标准英语的结合,提倡发展“中国英语”;二、改变教学范式以充分体现多元标准。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可能经常会听到或者用到“你好牛”来赞扬别人,但是“牛”在英语中的意义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否也表示褒义呢?有哪些与牛有关的英语用语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在牛年你的英语也能“牛”起来!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汉译中的“似是而非”现象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和汉语是差别巨大的两种语言。前体现的是西方化,后体现的是东方化。无论在语言层面上还是在思维层面上,英语和汉语都有很多不同之处。而习语是语言和思维的浓缩,是化的典型体现。由于东西方语言化的差异,有些英语习语看似与某些汉语习语含义相同或近似,而实质上却大相径庭。正是这些“似同实异”或“似是而非”的情况给英语习语的汉译增加了困难。只有了解这些“似是而非”之处才能在英汉翻译时避免“失足于陷阱”,避免出笑话,防止出大错。本拟就英语习语汉译时的“似是而非”现象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梁慧娟 《广东教育》2013,(11):50-51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功底较好的学生也能较快地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究其原因,英语及语言内含文化所要传递的信息往往要先经过我们母语文化的过滤,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首先要用“中文思维”,继而再转换成“英文思维”。在学习英语的初期,把母语作为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以母语为基础的翻译教学法则虽然传统但也有效,它能够利用学生的理解力保证了学生快速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现在有很多学生都对学习英语感到头疼,究其原因,答案便是:不得法。其实英语与汉语都是属于语言的一种,那为什么我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英语却不行呢?这是因为与我们本身的语言环境有关,假如把我们置身于伦敦呆上半年,那么我们肯定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英语环境,那么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以创设一个相对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做到“多说”、“多听”、“多读”、“多写”,相信不久我们的英语水平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郭兰 《考试周刊》2011,(90):108-108
语言和思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语言还具有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功能,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工具。初中英语《新课程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也是学好英语的必要途径。听说领先,读写跟上,从能“听懂”到“会说”。但是听说能力差是初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这也制约和影响着其他英语技能的学习。“听、说”在每年的中考英语试卷中占20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洋泾浜英语”、“中式英语”、“山寨英语”等具有中国特点的英语语言现象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指出非标准英语是十分不良的文化现象,应该避免由此对英语语言学习和使用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胡志明 《课外阅读》2011,(3):104-104,98
“书面表达”在英语学习中是培养和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助于巩固和掌握所学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有助于训练直接用所学语言进行思维,有利于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书面表达”的目的是考查考生运用英语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较好的主观性命题,也是各类试题的保留题型。对于初中生而言,没有太多的词汇量,表达能力还很欠缺,所以在书面表达方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难以提高或者难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关于英语学习方面,是通过“习得”语言还是“学得”语言的规律来学习英语,专家、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英语学习放在英语的环境中,英语能力自然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和提高。但在没有英语环境或英语环境较差的情况下,英语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就显得迟缓。那么,如何在母语环境下来学习英语呢?进行适当的汉英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英语电影视听说》进行了“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行动研究,探讨了“讨论式”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作用.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丰富了大学英语的多元化课堂,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同时,研究也暴露出“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哑巴英语"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育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重“读写”,而轻“听说”。只会“写”(考试做题)不会“说”(口语表达),这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缺陷。学习一门语言,应该以掌握其“听说”为主,而能灵活自如地表达自我(即能“说”)则是掌握一门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针对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出现“哑巴英语”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根除“哑巴英语”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英语名量词将其具有的名词的词汇语义传递到它所修饰的名词上,从而产生了修辞的效果,这使其语法功能类似于形容词,在修饰名词时能更生动鲜活地展现出语言使用者想描述的图画或者景象。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了英语名量词,在搜集了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并归纳出英语名量词的隐喻、转喻、夸张、类似、通感5大修辞功能。英语名量词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大大丰富了语言词汇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郭燕君 《上海教育》2023,(S1):94-96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基于表达需求和兴趣激发实现语言运用功能,教师需根据表达的科学理论,在课堂上不断实践促进学生口头表达的策略,达到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尝试表达的目标。学生在课堂中迈出开口“读”或者“说”的第一步,是教师助力学生提升英语学科技能的重要实践探索,亦是“双减”下迎接新课标,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20.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英语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令广大教师“头痛”的是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一部分英语学困生。所谓英语学困生即在英语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是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语学习有障碍,达不到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业不良者。《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其学习和考试来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学生,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我们不能选择适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