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固执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下面是一个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快来检查一下你的情绪是否“过了火”!  相似文献   

2.
《广西教育》2007,(6C):46-46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固执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下面是一个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快来检查一下你的情绪是否“过了火”![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章睿齐 《辽宁教育》2007,(11):17-18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分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4.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固执的人,但固执不同于偏执。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一份可爱的“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把人生打成死结,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下面是一个检查偏执程度的小测试,快来检查一下你的情绪是否“过了火”!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对别人求全责备◆责怪别人制造麻烦◆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自己不能控制发脾气◆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觉得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作出恰当的评价◆感到别人想占你便宜解析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恭喜你,是个心平气和的可爱的人。15分至2…  相似文献   

7.
“问题”与“主义”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法问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一直存在着“问题与主义”之争,给高等教育研究者带来了许多困惑。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应摒弃“问题’”与“主义”的偏执,  相似文献   

8.
孙会 《文教资料》2011,(35):11-13
“文革”历史不仅给儿童带来了精神、灵魂扭曲的创伤,而且一个错误时代的污浊的社会环境也对儿童的认知和行为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新时期儿童小说对这类“问题儿童”的书写不仅仅是关注儿童主体的健康成长,也借助对“文革”历史的反思达到对历史偏执儿童文学观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墨子“非乐”论文艺观的三个支柱是对“力”“强”的关注 ,“兼爱”的道德理论和“准宗教性”的社会模式 ,由其特有的思维方式 ,以及这种方式与“乐”的考察之间的内在关联 ,可得出墨子“非乐”论的实质 ,乃是基于一种政治功利性的“搁置” ,其深层意义则是因为缺乏主体性的体验所造成的偏执。  相似文献   

10.
“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现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暴露出种种弊端。在简要论述“举国体制”产生、发展及当前运行现状的基础上,对制约“举国体制”变革的因素进行分析。体育目的偏执、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以及体育改革自身滞后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是制约“举国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这些分析,对变革“举国体制”,深化中国体育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思想的狂热与偏执。这种思想的形成是广义教育的结果 ,即整个社会环境对人心的综合性作用。因此 ,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充满“爱”的大环境 ,并引导人们进行“爱”的升华 ,从“喜爱”、“性爱”到“仁爱” ,最后教育人们用“理性”的头脑和正义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设计艺术教育,须注重“道器关联”的作用。“道”与“器”是相互转化、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须相互补充、转换、同步发展,偏执一隅会影响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胥惠民先生《与周汝昌先生商榷》一文指明“不要把瞎编的一百零八钗硬我到曹雪芹头上”,有较强的说服力。所排“又副册”名录亦很有见地。惜乎对“副册”中人员暨“十二钗”的地域界定有偏执之论,对此特作补苴罅漏。为求“金陵十二钗”三册全璧,诚为阙如的“金陵十二钗副册”人员甄审排名。  相似文献   

14.
区分借喻和借代是修辞学的难点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对夏衍《包身工》一文“芦柴棒”用何辞格的理解分析笼统而偏执,本文对此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5.
偏执,是明代政治领域道德生活的基本倾向。由于时祖宗家法的偏执遵守,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偏执追求以及对宦官的偏执认识,当然也包括张居正自身所具有的偏执精神,最终导致了张居正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差异不可谓不大。同是人生的风景线,常人每每向往明丽而温和的“小桥流水人家”,有的人则苦苦追求苍凉又偏执的“古道西风瘦马”。这就是矛盾和反差。然而,当我们纵览古今,竟发现芸芸众生确乎是  相似文献   

17.
以对现行教育理论的取样为前提,揭示出现行教育观的“活动——传承”框架及其包括德育论、教学论和管理论在内的整个理论的泛化实质,从对历史变迁过程的叙述与抽象中对其根据与偏执进行反思,在“影响——传承与创新”框架内对其进行了基础性改造。  相似文献   

18.
纳博科夫《洛丽塔》与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均塑造了偏执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冲突的悲剧。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体现的是一种“审美之爱”,一种作家对现实的疏离;后者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之爱”,一种女主人公对诗意的迷狂。  相似文献   

19.
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他的确是一个“童年质情节”极强的人。顾城在诗歌创作中固守在自己那片单纯、晶亮的童年经验里,偏执地拒绝着成熟。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大睁着“黑眼睛”的、童真而又任性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抽选90名在校高职“三校生”,采用SCL—90临床症状精神量表测试,结果表明高职“三校生”在人际关系、焦虑、偏执等方面比其他大学生分值略高。教育教学中通过设计多种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活动,力图培养高职“三校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