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化课堂"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一种至美的课堂教学境界,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教育的基点,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生命价值的课堂。构建"生命化课堂",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树立生命教育的课堂理念,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需求,注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根据学情,智慧生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教学真正奏响生命的欢歌。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智能课堂所采取的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后果是"扼杀"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的今天,历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打造"生命化的课堂"是激活历史课堂、焕发历史教学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一、尊重学生,善待不合"师意"的学生在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要尊重学生的情感,理  相似文献   

3.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和谐高效的课堂,更应该是包括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内的"生命存在"得以彰显和高度尊重的课堂。新课程实施后,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现实中总是不断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学生作为"人"的  相似文献   

4.
董娟 《成才之路》2014,(27):40-40
生命化的课堂是以尊重学生生命成长为前提,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构建生命课堂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知识为本"为"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在场是生命课堂的必然要求,而这种在场又必然伴随生命的天性而存在。因此,从智能课堂转向生命课堂,教师要尊重生命天性,彰显生命个性。这需要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给予学生本身应有的权利。善于倾听,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生命的成长与社会密不可分,也就必然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需要交流和表达是生命的天性。因此,教师须善于倾听,尊重学生表达的权利。倾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尊重;被倾听,是一种鼓  相似文献   

6.
一、什么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生命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生命课堂既是教师生命活力的体现,也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生命课堂的宗旨在于对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7.
真教育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是引领人追求本真、寻求真理、回归本真的教育。真教育是一项心灵碰撞心灵的活动,从心灵深处发出,在思想的激荡中回归心灵的本真。教师应该走向真教育,回归本真课堂。教师在研究学科、关注教学、研讨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深入研究学生的"儿童文化",从实现生命发展的角度开展"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相似文献   

8.
方毅宁 《历史教学问题》2006,(5):104-107,51
课堂应是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生命课堂。历史教育应是一种尊重生命、提升生命,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的教学,教师所要做的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充分成长的情境,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发学生的生命力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本文以七年级历史上册《汉朝的中外交流》(华东版)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从六方面探讨如何构建生命课堂,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一、《汉朝的中外交流》一课的教与学实践中外交流史、民族交往史一直都是历史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生命教育理念悄然而生,并不断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将关注点放在引导学生对生命的珍爱上,更提倡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享受学习过程。如何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课堂导入方式呢?一、选取案例导入,促进生命感悟,调动学生情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是生命教育理念的特点之一。在初中政治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选取案例作为导入,利用感人的案例视频,拨动学生的情感,让学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体验"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关键.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体验,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体验的生成,可以预设,它应该建立在学生充分进行实践、充分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由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上,巧妙引导而生成.  相似文献   

12.
朱秀慧 《考试周刊》2014,(50):132-132
<正>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人的生活意义、生命价值,人的生动、主动发展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课堂理应关注"人"的发展,理应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理应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都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飞扬。只有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追求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有成效。学生是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学习过程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尊重学生的生命,促进生命的成长,关注并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及自由。促进生命成长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在自身智力及能力范围内,实现最完美的成长与生活;教育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感悟生命的尊贵,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充分剖析吴正宪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吴正宪的儿童观进行了深入的解读。首先,儿童是活生生的人,是有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师要相信儿童、尊重儿童,小心翼翼地呵护、满腔热情地接纳学生的心灵。另外,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有潜力的,因此教师要相信一切孺子皆可教,儿童人人都能成功、成才,同时也要承认"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个体,他们可能会犯一些成年人眼中的"错误"。由此,通过对吴老师儿童观的解读可以启发我们:真正读懂学生是真诚地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用真诚的爱心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15.
就其本身而言,教学是人类的一项善举,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的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尊严的课堂教学。反观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罚学生抄作业,对犯错误的学生罚站、停课,对没考好的学生恶语相向,歧视差生,不尊重学生思想主体,独霸课堂……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课堂教学必须以生为本,追求有尊严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一个激情洋溢的大舞台,教师需要用自己的情感去迸发学生生命的激情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点燃自己的情感,那语文课堂肯定会像一池吹皱的春水。一、课堂因老师的激情而精彩我在执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觉得自己这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自己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了学生心灵的共鸣,在学生们汇报"爸爸是怎样一个人"时,已经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个博学多识、渴望和平、爱自  相似文献   

17.
陈华 《现代教学》2013,(11):13-13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学习策略与方法的主要学习场所。而良好的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效能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在实践公平教育的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体验。下面,我以五年级第一学期"编码"中"身份证号码"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如何在尊重学生认知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石南山 《考试周刊》2014,(25):106-107
生命化课堂就是"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其实质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赋予课堂教学生命的意义。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前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构建生命化课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秦曙光 《中国教师》2013,(Z1):74-75
"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为了知识而教学,而是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由此可见,"生命课堂"旨在课堂教学中尊重生命,是以关怀人和发展人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生命课堂"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生命课堂"教学的延续,是课内知识的外向能力拓展,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教师在"生命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启发学生思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搭建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的平台,更是为学生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场所.这需要教师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以关注、引导、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故有经验,让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下感受领悟数学所蕴含的文化特性;同时让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亲身实践解决问题,进而使其智慧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由此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使数学课堂从单一枯燥无味走向富有平等的尊重、真诚的对白、情感的浇灌……鲜活生动,让学生在真诚的交流中焕发生命的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