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唱吐字要以日常吐字为基础,字头、字腹、字尾没有什么区别.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体现出比日常口语更优美、幅度更大、更具有穿透力,即夸张."字"和"声"是不可割裂的."字"要靠"声"来表达,而"声"又不可能无"字",在设计"声"的同时,"字"也要予以同样的重视,二者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3.
说"才"     
汉字中的"才"字构字本义尚无定论.本文分析"才"字字形,把它与相关字如"余"、"舍" 等相比较,认为"才"是"材"的初文,"材"是"才"的后起乳化字;"才"本表示房屋的一种支架.  相似文献   

4.
根据皮尔士的象似性理论,文字可分为象形字、引得字和记号字三种类型。汉字中的所谓记号字,其实大部分可以归入形体和所记录的语言单位的音义两方面之间有着一定现实性联系的宽式象形字、宽式形声字等。它们可以统称为引得字。与记号字相比,引得字概念强调汉字的理据性。包括记号字、引得字和古代"六书"在内的"全八书"是覆盖古今全部汉字的一种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拟就通过"法"字与"德"字在我国古代史上意源进一步理解法治与德治的内涵,并通过"法"字与"德"字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现行条件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6.
关于广义"被"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被"字短语的句法功能出发,分析了由"被"字短语构成的几种"被"字结构的句法分布和语义特点,分别描述了"被"字短语及由"被"字短语构成的主谓结构、偏正结构、"的"字结构语法特点,探讨了"被"字引进的动词不出现在谓语部分这种广义"被"字句式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7.
释"事"     
"事"字的常用义<说文>解为"职也",它与"吏"和"史"关系密切,它们在语用语义上往往相同,常常出现彼此混用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与"事"字产生方式--附划因声及其词义发展有关.本文试图援引从甲骨文到先秦语料中关于"事"字的用例,运用发展的语言观考释"事"的产生以及它和"吏""史"的混用情况,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论文运用职用学理论对颜色词"黄"的字用职能进行了全面的测查和论述.主要内容包括"黄"字的形体构意及其本用职能、兼用职能和借用职能,并重点分析了"黄"字职用的演变情况(兼用扩展和借用扩展).在全面测查的基础上,梳理清楚了"黄"字职用的发展脉络、使用时限和使用频率.不仅充实了职用学的内容,更为汉语史、词汇学、训诂学提供了具体的个案研究实例与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说"肃爽"     
"肃爽"也作"肃霜",出自《诗经》,毛传分字解释,王国维撰文驳之,指出"肃爽"是联绵字,不能分训。极是,但释义还是不正确的。本文指出王氏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考证了肃爽的本义、引申义;连语用法和单字用法;各种假借字及爽字造字的原义。从而说明联绵字也并不全是本无其字,以音借字的。有些字的原型,就是表示联绵字义的,爽字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0.
新出楚简中的"性"字都写作"眚",而"情"字则有时写作"青",有时写作上"青"下"心"的结构.结合传世文献进行考察,可知先秦"性"、"情"二字的特殊形体是反映了当时"性"、"情"概念的不同内涵的,而且这些内涵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先秦"性"、"情"概念内涵的演变及文字形体的选择与当时整个哲学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从"元"字的产生、气的演化、元气与人的"精"和"神"的内在联系,揭示出中华民族是善于逻辑思维和崇尚精神作用的民族。  相似文献   

12.
"背"字的"背负"之义与"背对着" "不让别人知道"之义,常常都用"背着"表示,构成一对"同形异义"词,容易产生歧义.恢复"偝"字来分担"背"字的"背对着""不让别人知道"之义,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左传·僖33年>"妇人暂而免诸国"句中"暂"字向有两解.对"暂"字的正确训释与正确认识连词"而"的语法功能有关.连词"而"字的语法功能是连接谓词或谓词性短语.先秦单音时间副词在连词"而"前作为分句中的谓词与"而"后分句构成一紧缩复句,而并不充当"而"后分句中谓词的状语."暂而免"中的"暂"字,无论作为表示"突然"意义的单音时间副词,还是作为表示"欺诈"义的动词,都不充当"免"字的状语,因此"暂而免"是连谓短语,"暂"字应当释为动词"欺诈".  相似文献   

14.
诱导公式的核心是"诱"与"导",诱导公式的教学就要抓住"诱"与"导",在"诱"字上下功夫,在"导"字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5.
"射"和"矮"是两个有趣的字:"射"字拆开成了"寸"和"身","一寸之身"不是"矮"吗?"矮"字拆开成了"矢"和"委"."矢"即箭;"委"可作"拋弃"解,容易使人联想到"扔出去".把箭扔出去,不就类似"射"吗?据此,有人怀疑:造字之初,"射"、"矮"的字义,当是这两个字对调后的意义,即"矮"的意义是射,"射"的意义是矮.  相似文献   

16.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的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本文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说文解字》所收录的7个"婴"族字,是以本义或特定引申义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的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7.
.火炕"是我国北方农村主要的取暖设施,此设施早在唐代时就已出现,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土炕>中也谈到: "北人以土为床,而空其下以发火,谓之炕.古书不载", "古书不载"是由于古人居住方式经历了半地穴式到地上房屋式的过程. "掘坑生火"是将"炕"字写为"坑"的原因,多数辞典将"炕"字与"坑"字看成"通假字"或"异体字",此说非也,二者应为.古今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假借字"、"通假字"、"同源字"本来都有明确的概念,明确的归属和定义,可是因为"因声求义"中"音近义通"的扩大化和历史的原因,这三个概念常常互相混淆,影响着古文的阅读、教学和研究,因此必须探讨相混之源,以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古文字和传世文献材料,结合闽方言探讨"(大)"字的形、音、义问题.认为诸家论"(大)"象一种刑具是正确的.在甲骨卜辞中,"(大)"字可作名词和动词.闽方言中表示抓捕意义的动词,其本字即此"(大)"字.后世典籍罕用"(大)"字,盖因其基本义可由"执"、"梏"取代之故.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阅读,是教育的根本职责.科学有效的引导需要注意"六个结合":"主食阅读"与"副食阅读"相结合;"整本书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相结合;"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相结合;"有用之书"和"无用之书"相结合;"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相结合;"悦读"和"啃读"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