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科学教师备课过程中的教材研读,存在着浅读、偏读、过度解读等问题。 有些老师对于自以为很熟悉的内容,研读时往往浅尝辄止,不深究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时照本宣科。有些老师研读教材时热衷于寻找其中的“新”与“奇”,津津乐道于自己的“独到发现”,却淡化了教材编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如在《神奇的水》一课中挖掘“往水里放回形针”的现象,在《解释》一课中探究一幅小鸟脚印的多种原因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有机会参加了大大小小不少的培训活动,面对教师们渴望成长的眼神,我经常问教师们两个问题,“你有一套完整的数学课本吗?”“你听过自己的课吗?”举手者寥寥无几。之所以会问这两个问题,是我个人觉得拥有一套甚至几套教材和听听自己的课,那是作为教师最普通不过的事了。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把一套教材的体系结构完全搞明白了...  相似文献   

3.
陈世丰 《江苏教育》2006,(1B):42-43
小学生好奇、好动,对新的事物容易感兴趣,对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事容易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时多创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如小学三年级“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平时在教学时总是按照助跑一起跳一腾空一落地这一过程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由学生练习。由于练法单调,学生越练越乏味,课上出现“偷懒”现象。我将这一教材编成一个“小羊学本领”的故事情景,课上先跟学生一起回忆“狼和小羊”故事,  相似文献   

4.
教材选用取向与不同的教材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践中,对教师如何选用教材一般存在三种观点:“教教材”、“用教材教”、“不用教材教”。这三种不同观点反映了课程实施过程中三种不同的取向,即“忠实取向”、“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教师对待教材的不同态度实际上也折射了他们不同的教材观。作为新旧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材料式”教材观和“圣经式”教材观在诸多方面都显示出迥然不同的特点。但新的课程改革为教材观的转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生存的土壤,“材料式”教材观将成为教师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阐述我校在中专改制后针对各专业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等)课时不足问题,提出“基础服务于专业”的教改思想。对部分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行“并课教学,自编并课讲义”,以及经常性全校举行各教研组之间的教学交流等措施。解决当前中专基础学科授课课时不足及部分教材不配套,教材内容重复,不同课程教师教学孤立等现象,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行学分制后的教材管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前,学分制已被多数高校采用。毫无疑问,这对实现“三个面向”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实行学分制对教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教材管理须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一、学分制条件下教材管理的特点(一)教材种类和来源渠道增加学分制条件下,供教师选择教、学生选择学的课程越来越丰富,一位教师可开几门课,一门课有几位教师讲授。特别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由于教师的学术倾向不同,师承不一,他们所开设的选修课,无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所指定的教科书和…  相似文献   

7.
钱湛恩 《现代教学》2007,(7):106-109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次以“教材处理”为主题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邀请市有关教学专家一起参加。在活动形式上一改传统的“教师上课、说课、专家点评”的教研活动模式,而是采取“执教教师上课、专家围绕‘教材处理’这一主题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提出问题、然后执教教师回答、听课老师评议”这一形式展开,以达到专家与教师对某一课时教学在“教材处理”方面的意见统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当前,研究生思政课教学还存在大班授课现象突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需提高、教学内容与现实契合度不高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任重道远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抓好教师这一“关键点”,打通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这一“堵点”,克服专题式、研讨式教学各自为政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9.
李姿琼 《贵州教育》2010,(19):40-41
教材是为达到特定的数学目标而使用的材料,但不是必须遵循、不可变更也无可选择的教学依据。新课程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要把教材用好并不简单,尤其是苏教版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审视和探究的眼光对待教材,在质疑中探究、在探究中认同或标新立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比如细节上的精雕细琢,不同领域内容的巧妙融合,不同学科的融会贯通……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竖式除法”时是如何“打扮”数学的。  相似文献   

10.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教材“专题式”整合内容,每单元均以“异语”点明专题,并由一篇识字课,4篇或5篇主体课和语园地组成。  相似文献   

11.
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依据。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材观,即教材仅仅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人格构建、学习生活的一种范例。而并非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对教材作大胆的改编或重组,而不必全盘照搬式的执行。但是,在  相似文献   

12.
从“圣经”到“材料”——论教师教材观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圣经式”教材观是教育的社会控制职能和制度化教育强化的结果,也是中国教育和社会发展水平有限的反映,它不仅限制了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创造意识,而且割裂了课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材料式”教材观的兴起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释放教法在教学中的张力,改善教师的职业生活和学习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中国还缺少从整体上拒绝“圣经式”教材观的能力,但“材料式”教材观也有其发展的一定空间。  相似文献   

13.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课标”的观念强调数学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串始终,使教师善于发掘新教材的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任何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最起码也是最权威的依据,毫无疑问是手中的教材即课本。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会认真阅读,用心体会,悉心备课。一旦遇到有参考资料跟教材发生冲突的现象,教师会毫不犹豫、理直气壮地以教材为“准绳”。但这个在教师心目中被奉为“圣旨”一样的极其权威性的依据,却一再出现不严谨甚至前后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17.
一说起上综合实践课,我们一线教师常常满腹怨言,牢骚四起,究其原因,主要是综合实践课缺少教材,或是参考的教材显得空洞,不切实际,所以,很多教师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常常有种“带着镣铐跳舞”之感。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周围、学生的身边环境中蕴藏着无限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综合实践课教师能善于观察、挖掘,善于灵活处理,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就会有“话”好说,  相似文献   

18.
影视课虽已被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但整个教学过程既不科学也不系统。鉴于此,本从教师在影视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人手,从3方面进行了论述:一、影视教材的选择及分级原则;二、影视课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层”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的“三变”;三、针对影视课教学的独特性而设计的具体手段。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期望能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影视课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笔者最近听了一些学校部分教师的数学课,总的感觉是,有部分教师的头脑里“传统教材观”仍然相当浓厚,至今遵守“教师应当紧扣教材”这一信条,而“现代课程观”相对模糊:他们仍然把“数学教科书”等同于“数学课程”,认为“数学教科书”是不可改变的教学圣经,  相似文献   

20.
“说课”说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说课的关键不在于其形式,而在于其内容,即“说什么”的问题。通过说课的内容,可以充分体现出教者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方案,还可以体现出教者对教学要素的深层次理解程度和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功底。 一、学生状况和教材分析 人们常说教学要“吃透两头”。一头是指学生,一头是指教材。“吃透”的涵义是,对学生充分了解,做到“知、识、爱”;对教材熟悉精通,做到“懂、透、化”。教师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只有对教材熟悉精通,才能驾御自如。这些都要在备课阶段完成,然后在说课时加以表述。可见,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