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用网络,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拓展为课前自学、课堂讨论以及课后答疑过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前自学,形成教学互动基础和疑难问题,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讨论,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再构,再通过网络进行课后答疑,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实践证明,通过课堂上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可实现真正的师生学术平等,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新性和发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2.
反思型教师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能成功运用有效的教学反思,构建起师生互动的反思模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结果。一、关于教师"教"的反思1。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反思。这种反思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过程、课后都有体现,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从在线课程建设和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分析了雨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雨课堂+翻转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将在线资源和雨课堂等教学软件有机结合,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授课模式,课前阶段主要以发布教学任务为目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路径;课中阶段以针对性教学、师生互动、分组讨论的翻转课堂为关键;课后阶段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旨在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平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芳 《宁夏教育》2009,(9):37-37
古希腊有句名言“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同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课堂的动态生成,敏锐地捕捉、发现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预设是预测与设计的意思,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情况、学生情况对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设想和教学安排。生成则是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相似文献   

5.
王金明 《教师》2014,(1):52-52
正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教学法是基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及课堂教学后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从而进行课后反思,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这样课程学习才算有效。反思在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需要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让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更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JF Can-do的高职日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型充分结合日语课程的特点,课前依托网络平台由师生联动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准备教学资源、制定评价标准;课堂上实施采用师生讨论、团队合作等方式,由教师指引学生完成基于Can-do的各项学习任务,实现对课前所学知识的高效内化;课后强调结合Can-do级别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反思,形成完备的教学档案,此为JF Can-do教学模型的重要三步。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教学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是每一位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反思性教学策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反思,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从而能不断调控整个教学过程。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反思性教学策略能够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8.
教师能否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策略概括为:课前以教科书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与整合;课中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充分利用背景性、生成性资源;课后开展反思与交流活动建构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9.
二次备课有课前对集体备课进行修改的二次备课,也有课后通过教学实践和效果反馈后的二次备课,还有课堂教学中根据偶发事件进行的二次备课。由于在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并不是统一的,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从而根据实际的变化调整教学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中的二次备课。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满堂灌"的教学活动中没有二次备课的时间和空间;在现在的课堂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就为教师进行"二次备课"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0.
创设互动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课前教学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效果不乐观、课后教学反思不理想三大问题影响互动高效课堂的创设。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作者提出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实现师生课堂互动和扎实做好课后反思三大途径,进而提出几点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互动是外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正是在围绕真实情景而展开的互动交流中习得语言的。课堂师生互动是最重要的互动形式,文章对促进外语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若干重要环节进行了探讨。这些环节包括师生的教学互动信念、师生的情感调动状态、课前师生互动的知识准备、课堂上教师对互动的引导和监控。以及课后对互动效果的反馈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级无机化学是本科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由于内容庞杂、体系精深,教学课时数少,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中级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课前教师认真准备相关课程资料,并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课堂上通过讨论和交流互动等解决问题,课后通过复习巩固达到对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解决了课时少的问题,有助于中级无机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玲  王应席 《大学教育》2023,(20):124-126
针对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地方性高校教学资源的不足,课程组通过自制线上资源、结合教学智慧工具,构建创新信息技术融合的小组教学比拼与研讨式教学模式,进行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策略探究。课前引导学生基于教师自制的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和教学设计;课中基于教学智慧工具进行多种互动,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从而强化知识储备,并通过文献分享、比拼直播和师生点评等环节引导学生探索最佳教学策略;课后将PPT和直播视频上传至课程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旨在提高学生化学前沿知识情境教学的能力,为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的课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徐畅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05-106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提高生理学课程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应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强化自身理论水平,提高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课后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从教师自身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及时、认真的教学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了实现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教师素质提升方面,主要强调教师要有正确的育人观念,要有"源头活水"的知识观念,要学会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方面,主要强调了整个课堂要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使学生获得知识,要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要根据学生现有基础施教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反思方面主要介绍了在课前反思中备教材、备学生;在课中反思中思课堂效果,思学生参与度;在课后反思中思得失、思改进,听评价、听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普通昆虫学教学的实践,探讨了在教学中如何实现师生互动的基本方法。把课前、课中和课后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课前注重师生交流,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精心准备讲授内容;课中注重归纳式与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课后加强问题和网络互动,促进学生思考,实施扩展教学。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积极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韩博 《教师博览》2023,(3):32-34
课程与教学是基础教育研究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统一于学校教育。科学地处理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研究发展方向和实际达成效果。信息化手段可以促进课程与教学科学整合的原因在于信息化手段可打破课程与教学的时空限制,为课程的设置提供事实依据,为教学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学生的反馈提供更多可能,有利于平衡教育发展。在课前,为课程与教学的开展提供平台和资源;在课中,为课程设计者、教师和学生提供环境和手段;在课后,便于教师和学生对课程进行反馈,有效促进课程与教学的科学整合。  相似文献   

18.
从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片断出发,探索倾听教学的课堂生成方式,提出了基于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设计的课前倾听、师生互动互惠的课中倾听和总结反思改进的课后倾听等三种课堂倾听方式.并且提出了在建构倾听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倾听能力和改善倾听技巧,进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保障倾听教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互动教学包括师生的课前准备、师生的课内互动、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讨论交流、总结归纳,内化提升、师生的课后反思等步骤.问题法、讨论法、案例法、情景模拟法等都属于互动式教学法的范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理解和运用互动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学生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并及时进行教材更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如许多教师轻视课前思维过程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轻视引导点拨;缺少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合作交流;课后师生轻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应精心进行课程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展开思维活动的情景;提倡“三论”的学习方式;重视课后反思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