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和2=?     
宾夕尼亚大学法律系教授艾德里·凯迪博士,教书20年,每学期他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总是先在黑板上写下两个数字:4和2。然后他问学生:“结果是多少?”许多学生都争相作答。有的说:“6。”他摇摇头。有的说:“2。”他摇摇头。最后有人得意地说:“我知道了,那是8。”他也没点头。学生一阵纳闷,凯迪博士说:“你们根本还没问这是个什么题目?是加法、减法、乘法或除法?你们不了解问题,又怎么能说出正确的答案呢?我们常常亦是如此。在还没弄清楚问题之前,就急忙下定义,做出似是而非的决定,如此又怎么能得到最正确无误的答案呢?与其不经心地多做事,不如…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一位同行向我谈了这样一件事,她在班上让幼儿谈自己的妈妈干什么工作,当一个孩子说我的妈妈在凉粉店时,哪些四岁多一点的孩子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嘻嘻哈哈地笑了起来。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深思,为什么谈到妈妈在当什么长、什么主任、什么经理时他们不笑呢?很显然,是他们认为凉粉店低贱的缘故。后来,我又在大班作了调查,我问他们长大了作啥?有的说要当解放军,有的要当科学家,有的要当画家,有的说要当官。五岁的罗强特别强调说:“张老师,我长大要当大官。”我问他为啥要当大官,他说,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有些不大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特别是在普通高中和农村高中.笔者从教8年来对此深有体会,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信息技术课不受学生欢迎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省内多所学校信息技术课的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不高考是最主要的原因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一切都是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转的.凡是高考不考的东西,学生们都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上面,拿他们的话讲就是“轻松上阵”.很多学生直言不讳地对我说:“信息技术课就是副课,高考又不考,学不学无所谓的.”所以每次上机的时候,有的学生待在教室里做其他的功课,有的学生到操场上去打球并美其名日“劳逸结合”,有的学生就在机房里睡觉,有的学生就专门玩游戏.学生们的这种态度怎么能上好课呢?  相似文献   

4.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5.
教《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学生检测完准备的材料后,我要他们分组汇报检测情况,其中一个学生说:“有的塑料是导体,有的塑料是绝缘体。”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他说:“塑料棒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而保鲜塑料袋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亮了。”有同学不相信,就说:“那你做给我们看看?”我叫他上台来演示,只见他用一根铜线放在保鲜塑料袋的下面,另一根铜线放在塑料袋上  相似文献   

6.
“在”是什么词?有的说是动词,有的说是介词,有的说是副词。究竟谁说的对呢?先不要忙着判定,请大家看下边的一组对话: “小明在家吗?”“他在睡觉呢,”小明的奶奶说,“你们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叫他。”  相似文献   

7.
杨昌义 《教师》2013,(13):54-55
上了高中、考上大学甚至大学已毕业的一些学生,仍念念不忘我这个初中数学教师。他们说,老师您上课为什么总是那么激情燃烧,幽默风趣,使我们记忆犹新;有的说,为什么您不教我们高中数学呢,我们现在的数学老师上课没有什么味道,甚至还寄来一些数学题,要我帮他们解答;还有的说,他小学数学成绩不太好,在初中渐渐喜欢数学  相似文献   

8.
新的学期是学生们升级或升学的关键学期,不少学生及家长都担心,怎样以更好的成绩来升人更高一年级呢?提起语文,有的学生会说,语文要掌握的知识太多了,拿起语文书不知从哪儿学起,有的学生会说,我觉得语文不是很难,但是每次考试,总是考不了高分,感觉不像数学和英语那样,这是为什么呢?语文学习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位颇有意思的教师,他的口中时常说出不同的答案。比如,他对学习棒的学生说:“这一学期你考了第一,没什么了不起,下一学期你不一定还是第一;即使下学期仍然考了第一,也没有什么了不起,高考你不一定是第一;即使高考你得了第一,还是没什么了不起,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你不一定就是第一。”而对学习差的学生,说的却是另一番话:“这一学期你没考好,没有什么,还有下学期呢;即使下一学期还没考好,也没关系,还有高考呢;即使高考落榜,也没什么,还有社会这所大学呢,成才不仅仅是考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1983年,黄石电视大学破例录取了一名特殊的学生——黄石市二轴承厂残疾青工姚卫。消息传到厂里,人们众说纷纭,有的人为姚卫高兴,祝贺他多年追求的愿望实现了;有的人摇头,认为一个残废读大学有什么用;有的人嘲弄地说,他笑着进去,会半路哭着出来的。姚卫到底学习得怎么样?他那样极度畸形能坚持三年艰苦的学习吗?他是个什么样的的残疾人?他是怎样成了一个残疾人的呢?你有兴趣听我讲讲这位残疾青年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1.
王老师有两个学生,大毛很聪明,老师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小毛很笨,老师教他的东西他总是学不会记不住。有一天,老师出个题目考他们: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最少要放多少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大毛开动脑筋,一边想呀想呀,一边比比划划,想了半天,又比划了半天,最后答案还是没有出来,他一会儿觉得要两面,一会儿又觉得要四面,到底是两面还是四面?他也说不准。小毛在一边不想也不比划,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他说:“一面镜子也不要。”老师问他:“是这样的吗?”小毛说:“当然是。老师你看,你面向东,我面向西,我们不是不用镜子就看…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条件,不断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探讨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给学生的自我思考留有充分余地,这样可以较好地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增强物理教学效果。 例如在介绍天平时,教师可从学生自己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引出问题。教师问:“称物体质量首先应当做什么呢?”学生会答:“调节天平。”接着问:“如果要称铁块的重量,应当把它放在哪边的托盘里呢?”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行左右都一样,有的学生说不行。……教师提出一连串问题后,再把问题过渡到天平如何使用及构造原  相似文献   

13.
杨钦好 《甘肃教育》2020,(5):145-145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谈一谈个人的一些认识与体会。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巧妙提问,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贵在一个“巧”字,要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有所发现,产生探究欲望。如,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课时,笔者问学生:“花喜鹊很有礼貌地跟孔雀打招呼,孔雀为什么不理会?”这一提问,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孔雀认为花喜鹊太丑了,没资格跟他打招呼;有的说:孔雀太骄傲,瞧不起花喜鹊。  相似文献   

14.
星期三的晨会课上,班主任谢老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你们打算怎么帮助他呢?”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给他捐款,有的说自己会去辅导他学习,有的说要赠送他一些学习用品……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谢老师点点头,说:“我们班陈丹莉同学的父亲在大学读书,母亲一直没有工作,而且前段时间家里又有人住院,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比较困难,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好吗?”说着,谢老师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钱,放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陈丹莉,目光里饱含同情。大家小声议论起来:“我以前一直以为她不…  相似文献   

15.
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看到孩子们刚入学时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但不懂看书、写字的要领和用眼卫生知识。于是,我就注意做了以下一些工作。第一,给孩子们讲清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我在“眼睛有什么用”的卫生知识课上,讲:“跟睛是人身上的一宝。为什么说是一宝呢?大家想想眼睛到底有哪些用处?”学生有的说“眼睛能看东西”,有的说“没有眼睛,什么也做不了啦!”我接着引导一句:“那么都用它做什么呢?”他们说,我们用眼睛看书、写字,农民种庄稼、工人做工、科学家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用眼睛啊! 我告诉他们,眼睛既然这样重要,可是有的小朋友的眼睛却得病了。接着我把学校同学的视力检查情况讲给他们听,并说了得眼病的危害性。我提问:“大家愿不愿意有一  相似文献   

16.
听了很多低年级语文课,我感到“搭桥”工作十分重要。所谓“搭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为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完整的学生做诱导,启发工作,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意做“搭桥”工作,使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小猴子下山》一课,在学习“掰”这个生字时,老师让一个学生说说怎么记“掰”字,那个学生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手字变形,右边是个手字,中间是个分字,合起来就念掰’把一个东西掰成几半几的掰。老师又问:“书上说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顺手掰了一个。掰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了。老师没有马上让他坐下,而是启发说:“在这里还是  相似文献   

17.
教授在给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课上提了一个问题:“某处要招一名侦察员。考试的方法是将所有报考的人都关在一间条件不错的房间里。每天有人按时送水送饭,门口有人把守。谁能第一个说服守门人,从房间里出去,谁就被录取。结果有一个人对守门人只说了一句话,守门人就放他出去了。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学生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假装生病,有的说母亲病重需要自己去照顾,有的说有其他的任务要执行,但是这些说法却被教授一一否定了。到了最后,台下女同学说:“他说的是我不考了,所以守门人才可能放他走。”学生们面面相觑,教授一笑:“是啊,那个人就是说的‘我不考了’,因为守门人不可能不放一个放弃考试的人走出房间。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曲:“这堂课你想学 到些什么?” ——自定目标意 识的培养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而目标这一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为此,我把“今天要达到怎样的学习目标”改为“这堂课你想学到些什么?”。例如,教学《季度和旬的认识》时,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学到什么?”短暂思考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季度和旬?”有的说:“我想知道季度和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也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认为成功全凭自身努力,而不需要什么鼓励、鞭策、督促的话,那么请你看一个故事———《我身后有只狼》。有个长跑运动员,在马拉松大赛上获得冠军。当别人问他成功的诀窍时,他出人意料地回答了一句:“因为我身后有只狼。”他所说的“狼”指什么呢?原来就是他的“魔鬼”教练啊!显然,这个长跑运动员的成功离不开那只“狼”。他多么幸运啊!那我们身后是不是也要有一只“狼”呢?不错,我们身后也要有只“狼”。你周围会有这样的同学,成绩考好了,回家后会受到奖励;如果考差了,会受到批评。他们身后的“狼”就是对子女要求严格的父母。步入社…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听一位中年老师讲《黔之驴》,他一读、二串、三讲,字字落实,句句过关,津津有味地讲了两堂课。学生中“用心的”就死抄、死记,“不用心的”则“以为鸿鹄将至”,窃窃私语,有的竟然打起瞌睡来了。课后,老师对我说:“文言文有嚼头,越讲越有味!”我说,“能不能少讲一点呢?”他说,“你不讲,学生不懂呀!”“能不能改一下呢?”“改什么,改来改去还不是那一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