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于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三个方面对第五届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全面描述,一是近年乃至五十年来古代散文研究的回顾总结,二是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总体研究,三是历代散文研究,包括总论和作家研究,四是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古代散文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散文流变史稿》是新世纪以来古代散文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学术专著。该书甚为厚重,共有76万字,700多页,思想精神和文化视野方面概括甚广。本书的问世不仅为古代散文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参照,也为无数散文写作者和散文爱好者提供了一个知识性读本,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散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其悠久的历史相比,中国古代散文译入法国的时间要晚得多,直到 20世纪方才引起法国汉学家的注意。本文将考察20世纪以来法国出版的中国古代散文译本,全面梳理法国汉学家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翻译成果,深入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在法国译介的重点与特点,以弥补我国目前对中国古代散文在法国译介状况认识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演变历程进行了梳理,对各时期散文的主要样式、成就、重要作家、流派及代表性著作,均有评述,从中可见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演变脉络和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一、中心议题:如何深化扩展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这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如何看待古代散文研究的现状;(二)怎样认识古代散文的性状。二、使中心议题扩大化、深入化、具体化的专项研究:几种散文文体研究、散文断代研究、作家作品研究。  相似文献   

9.
经过60年的努力,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科已初步建立,研究成果逐渐积累且相当可观,研究队伍大致构成老中青梯队层次.对今后的古代散文研究提出三点展望:1.努力实现古代散文研究与现代生活的科学对接;2.重建民族特色的古代散文价值体系;3.积极创新,大胆探索,减少低水平重复.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生语文的教育中古代散文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古代散文在新的教科书上占的分量也由以往的20%增多了两倍,相应的老师讲课的难度也有所上升。所以,现在语文老师急需研究和深入探讨的问题,就是如何教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并且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从以前到现在,古代散文这份美味的文化大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学生会觉得古代散文简直就是"天书",他们不喜欢学习古代散文,也理解不了古代散文的意思,听到古代散文这几个字都可能会害怕。更有学生这样描述古代散文:"一怕古代散文,二怕周树人。"老师们消耗大量精力,说干了口水,而学生面对古代散文还是唉声叹气。这样的古代散文讲授是消耗精力却得不到好的效果的,而且进程慢,效果差。那么面对古代散文教学这种惨淡的情形,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让古代散文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去展开讨论的。  相似文献   

11.
马彩红 《课外阅读》2011,(11):302-302
从先秦到清末,从史传散文、诸子散文到明清散文,中国古代散文可谓历史悠久,文质兼美,体裁丰富多样,内容包罗万象。面对如此浩如烟海,文质兼美的一篇篇古代散文,应该怎样来阅读鉴赏一篇古代散文呢?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陈平原的《中国散文小说史》和顾彬的《中国文学史?中国古典散文》都设有欧阳修散文论的章节。两家所言实际上反映出古代散文研究的两种普遍存在的突出倾向,即一是从研究现代散文的经验出发来研究古代散文;一是从西方美文的观念出发来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前者看重古代散文中和现代散文面目相似的作品;后者径直以所谓边缘性、附带性、分散性、私秘性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特性。这些似乎都有悖于从古代散文创作实际、批评实际出发研究古代散文的基本原则,因而,所得结论未必尽能深中肯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散文若干焦点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古代散文的总体特征、古典散文的分类、中国散文史的分期和发展规律,近二十年来,有许多学者作出了不同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古代散文应该深入地研究古代历史,讲清政治环境、经济生活、社会习尚与散文发展变化的关系,全面准确地评价具体作家作品。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与西洋散文相比,还是与中国近代以降的散文相比,中国古代散文在语言风格上都强烈地表现出一种“简为贵”的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固然与中国古代散文形成期客观条件有关,又是历代散文家自觉追求的结果。五四以后,这一传统曾受到一定的批评,但时至今日,仍显示出相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是我国建筑文化中一笔宝贵的遗产,最早见之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自东汉开始,中国关于建筑的描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提高逐渐繁荣,出现了班固的<西都赋>和<东都赋>;张衡的<西京赋>、<东京赋>、<南都赋>;西晋左思的<三都赋>,从中可见当时都城的规模、气派和精湛的建筑艺术.南北朝时期,寺庙建筑在<建康实录>中有真实的记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是中国描写亭阁的佳作.唐宋以后,我国的古代建筑逐渐趋于个性化.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客观上成了先秦时期宫殿建筑的一次总结,成为治古建筑者和中国建筑史者了解先秦时期我国宫殿建筑情况的必读之文.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欧阳修的<丰乐亭记>、苏轼的<放鹤亭记>等,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的亭阁建筑并表现了人文情怀.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和再创造时期,在众多作家的笔下都得到了再现.关注和重视中国古代散文中关于建筑的叙写,不仅对当代作家写好建筑名篇有启示意义,对后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也提供了可靠的资料.研究古建筑,研究建筑史,不能忽视古代散文中的建筑叙写.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古建筑、古建筑史的宝贵资料,而且可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术.继承与弘扬这笔文化遗产,是我国作家、建筑家和文学研究者、古建筑研究者义不容辞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散文是一幅气象恢弘的壮丽画卷,在我国浩瀚璀璨的传统文化中流光溢彩,历久弥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风格各异的散文流派争妍斗丽,各领风骚。历经千年文化的积淀和酝酿,古代散文以其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更突显出经典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的意旨在于走进传统文化的宝库,赏析我国古代散文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还是相对滞后于诗词、小说、戏曲等领域的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出版的龙健春《人类精神与艺术之源———世界上古散文浅论》一书,资料翔实,观点新颖,视野开阔,拓展了散文研究的学术空间,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系学生的基础课程,古代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偏见,导致古代散文的教学颇受冷落。究其原因,应该与古代散文的概念不清晰、范畴不明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中各种剪辑、组合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都曾从其他艺术门类中获得过借鉴。在中国古代散文中 ,大量存在着蒙太奇式的表现方法和组织手段 ,蒙太奇类似于散文的句法和章法。借用蒙太奇理论 ,可以使我们更自觉更准确地把握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奥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