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科学论坛》2002,(2):16-18
1月初,苏州当地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个学生的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寒假前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所有老师。席间,这位家长大倒苦水,说自己一直都太忙了,忙得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最近他开家长会的时候才发现孩子的成绩已是一落千丈。这位家长表示,他很想和孩子做一些交流,但工作上的事情已让他觉得分身乏术,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有心无力。他希望他的孩子将来能考上很好的大学,能有一番作为。所以,他想请老师们以后能多抽出点时间来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的孩子成绩能提高一些。酒席快散时,该家长又给老师们上了一道特别的“菜”,他给在场的二十几位老师,每人送一台高档的掌上电视。这位家长最后说,他虽然有钱,但没有时间,再次希望老师们能多抽出点时间给他的孩子一些关心。家长该不该送这份礼?老师该不该收这份礼?消息刊载后,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据央视等媒体报道,一些老师在微博上晒出学生家长送的礼物,其中不乏迪奥、香奈儿等高档品牌。也有家长爆料,给孩子的老师送了价格不菲的购物卡。上海市虹口区某著名中学的一位班主任说,微博上晒出的礼品应该是个案。从内心来说,老师们不愿意因为一点小利,损伤师道尊严。究竟该不该给老师送礼?家长们  相似文献   

3.
一天下午,我从幼儿园接5岁的女儿回家,就听到女儿说:“妈妈,我们班上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给老师送月饼了。”我反问女儿:“他们为什么要送月饼给老师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马上要过中秋节了,中秋节都要吃月饼。”我试探着问女儿对这个问题怎么想。她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也想给老师送月饼。”听了女儿的话,我心里很不平静。孩子对老师有感情,想给老师送月饼的想法是无可非议的,何况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有那么多家长都给老师送了月饼。那么,是答应孩子的要求去送月饼呢,还是就这件事让她多明白一些道理?我思考再三,从真正关心和爱护孩子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的成绩了。那么,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们通常会怎么想、怎么做呢?孩子面对家长的种种做法,内心又  相似文献   

5.
在《江南时报》上看到过一条报道:苏州市某私立学校一学生家长———一位有钱的公司老总,在酒楼宴请孩子所在年级的老师。他对老师们说:“我有钱,但我没有时间来教育我的孩子,以后就请你们多花些时间好好教教他了。”宴席的最后一道“菜”,是20多位老师,每人一台高档掌上电视。这位家长的做法堪称新颖,出手也够大方。很明显,在他看来,钱是可以买到一切的,既可以使孩子进入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孩子成绩“一落千丈”时,还可以用钱来买老师们对自己孩子的“特殊服务”。这是对教育多大的误解呀!我曾读过英国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著…  相似文献   

6.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叫姜村。姜村因为每年都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博士而闻名遐迩,久而久之人们称之为大学村。二十多年前,姜村来了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位教师是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这个边远的村子。这位老师教了不长的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子里流传:这位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音乐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钱学森那样的人。不久,家长们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大不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和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了,不再像以前那样难管了,变得更加自觉了。家长很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就这样过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这位教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村民们让他看自家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这位老师年龄大了,回城了,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  相似文献   

7.
送礼的难题     
热点话题嗨!大家好,9月1日开学,10日是教师节,马上又要过国庆,节日一个接一个,本来是好事,可也给有些队员带来了苦恼。有的家长想到了给老师送礼,“开学了,得给老师意思意思,图个好照应。”有的队干部也在发动大家: “教师节、国庆节快到了,咱们怎么对老师表示表示?”该不该给老师送礼?送什么样的礼?成了一些队员的“心病”,有心不送,怕同学们笑话,大家都送你不送,也太没良心了,有心送,家里不富裕,贵重的送不起,便宜的怕看不上, 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该不该收这样的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育》2002,(3):20-22
本学期来了一位特殊的孩子,口齿不清,动作不协调,哭笑无常,大小便时常失禁。集体活动时,他不时大叫,拍桌子,踩地板,在活动室里乱跑,影响别的孩子。几个月过去了,不见好转。与家长联系,家长认为孩子有权利上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老师则埋怨园领导不该收这样特殊的孩子。幼儿园究竟该不该收这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我想给已送孩子入幼儿园或准备送孩子入幼儿园的家长们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做一个好家长。1.接送孩子时,真诚热情地向老师问好向老师问好,既表示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这对促进老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之中肯定会起积极作用:同时,又是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身教"和"言教"的好机会;还可以融洽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有利于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10.
编辑老师:您好!我的孩子今年4岁了,我想开始训练他独睡。但是听别人说,太早让孩子独睡,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请问是这样的吗?青岛王蜻这位家长:您好!该不该让孩子独睡?什么年龄独睡效果最佳?是困扰许多年轻父母的问题。孩子除了吃喝拉撒等生理需求外,还有被爱抚、拥抱、亲吻等需求,这会给孩子一种很安全、很温暖的感觉。孩子的这些需求也应当满足,如果缺少了这些,孩子的发育也是不健全的。不过,孩子的这些需要并不见得非要通过搂着他睡获得。孩子获得这种途径是多方面的,比如在逗孩子玩儿的时候给以拥抱、亲吻、爱抚、包括给孩子按摩等等…  相似文献   

11.
幼儿升入大班后 ,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是 :自己的孩子能写多少字 ?能做几道计算题 ?家长们填写“家园联系册”时 ,多半家长都要求老师多留一点作业 ,让孩子回家完成。而家长们所要求的这些作业 ,都是一些“死作业” ,如让孩子多抄几遍生词 ,多做几道算术题。这些“死作业”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讲 ,弊大于利。那么 ,幼儿园该留什么样的作业 ?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一、幼儿园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雏形 ,所以幼儿园不宜给幼儿布置一些“死作业”。时常有家长这样问我 :“我几乎每天都看见你们带着孩子游戏 ,为什么不给他们做做作业 ,写写字呢…  相似文献   

12.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13.
李镇西 《班主任》2011,(9):70-71
又到教师节了。昨天在飞机上翻报纸,说许多中小学学生家长每到教师节就犯愁:给不给老师送礼?不送吧,如果别的孩子家长都送而自己不送,那孩子会不会吃亏呢?送吧?可又送多重的礼呢?过于贵重,心疼;太轻,又拿不出手——那还不如不  相似文献   

14.
各位家长,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老师,我想给您提以下一些建议:请您每天抽出半小时与孩子一起阅读图并茂的书籍,欣赏音乐。孩子会因此得到很多的知识,他的心情也会很愉快。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学习成绩才算最好?100分!--孩子们这样回答。错!--怎么能只满足100分呢?还要更好!--家长们说。于是,家长忙着给孩子请家教:于是,孩子们叫苦连天。叫苦就苦吧,不多学点本事怎么适应将来的竞争?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不管孩子学习成绩怎样,许多家长还是一意孤行地为孩子请家教。该不该给孩子请家教?请什么样的家庭教师才合适呢?这可难坏了家长们……  相似文献   

16.
李镇西:李老师,那天我接到你班一个家长的举报电话。李勇军:啊?家长"举报"我什么?李镇西:呵呵,你别紧张,这是你今天送毕业的初三学生的家长。她说,我的孩子三年来在李老师班上感到很幸福,因为李老师非常优秀,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特别关心学生。这位家长说她非常感谢李勇军老师。  相似文献   

17.
春节就要到了。当糯米汤圆不再令孩子向往,新衣服不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时,年轻的家长们,你是否在为给孩子送点什么小礼物而苦恼?以下这几位家长的做法,或许能给你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位家长意味深长地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胆子太小,希望老师您多照顾。"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上课多让自己的孩子发言,以锻炼他的胆量,下课多引导他与同学玩耍,以锻炼他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一位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对老师说:"我的这个孩子太调皮,老师,您要严加管教。"不难看出这位家长的言外之意是让老师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让他懂得遵守纪律,尊敬他人,学会学习。……可见,每位家长都关心、呵护着自己的子女,希望他们健康、  相似文献   

19.
"您给孩子报班了吗?"这是家长们见面时经常互相询问的一句话。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居多,有些家长能如数家珍般地列举出给孩子报的各式各样的特长班:绘画、钢琴、芭蕾舞、围棋、书法、外语、珠算……多的竟达四五个;还有一些家长徘徊在特长班的边缘无所适从,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班?报几个合适?报哪种合适?  相似文献   

20.
老师和家长,同样扮演教育孩子的角色,只是老师恐怕要比家长多一份心理负担。因为孩子的危机意识较弱,老师随时担心万一有点儿闪失,如何面对家长?如果家长能体谅老师的这份心,在沟通态度上加以尊重,老师对未来工作也能多一份信心。担当教职重任的老师,应该敞开心胸,排除防卫心理,包容家长对孩子的关切,但是也不能失去立场,一味迎合家长所提出的“过分”要求。例如:“我的孩子会吸吮手指头,希望老师能尽快帮他改正过来。”这种情形如果发生在欧美先进国家,老师会回答家长:“这习惯是你把他养成的,如果你非常介意,请回去帮他改正后再送来。”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