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今天我们的学习方法有些特别哦!请来了几位和大家一样大的小朋友一起学习,他们是:萌萌、奇奇、鲁鲁!大家欢迎!主持人:哪位小朋友告诉我这幅画上面有些什么呢?萌萌:有哈利·波特!主持人:嗯,说得非常不错。还有些什么呢?奇奇:还有猫头鹰()!主持人:奇奇也说得非常好!看过电影《哈利·波特》的小朋友都知道,这只猫头鹰有什么用处呢?鲁鲁:是哈利·波特的宠物!奇奇:不对不对,是给哈利·波特送信的!萌萌:妈妈说猫头鹰也可以捉老鼠!主持人:小朋友们,猫头鹰的本领可真多啊!我们这里的小朋友也收到过猫头鹰送来的信没有呢?(大家都摇了摇头,肯定没有一…  相似文献   

2.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谈辩证法 ,好像有几分荒唐 ,尤其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对一帮天真活泼的新学生谈辩证法 ,更显得有些幼稚可笑。然而笔者耳闻目睹的一幕却又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说明了这一作法的可行性。下面是“九义”教材第 1册《看图读拼音识字·6》教学片断与评述 :师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上、中、下”三个字。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 4 1页 ,先看图 ,再回答问题 :①图上画的是些什么人 ?②他们在什么地方 ?干什么 ?生 :图上画的是三个小朋友。生 :他们在操场上滑滑梯。师 :这三个小朋友分别在滑梯的什么地方呢 ?生 :一个小朋友在滑…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导入 1.前面学过的茶壶、茶杯由哪几部分组成? 2.我们的身体又由哪几部分组成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板书:我们的身体二、讲授新课 (一)直观认识,初步感知身体的组成。师:(出示小姑娘挂图)为了帮助我们学习,请来了小姐姐帮忙。 1.(指头)先看看小姐姐的这部分叫什么? 它在身体的什么地方?摸一摸头是什么形状。头好比人体的司令部,管理全身各部份的工作,负责想事情和记事情,我们要经常用脑才会聪明。 2.再看头的下面系红领布的部份叫什么?颈在头部下面连接着头和躯干。请小朋友摸摸颈点点头,再跟着老师转一转。 3.除了头和颈,身体中还有哪些部分呢?请小朋友互相看一看、找一找。(生:还有手和脚)你有几只手,几只脚?师:(我们把两只手、两只脚合为一部分称作“四肢”。)请小朋友拍拍手,跺跺脚。再齐说:“四肢”。  相似文献   

4.
我的烦恼     
正课堂训练内容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三·口语交际"。看一看课本上画中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烦心事?想一想你想不想帮助他解除烦恼?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解除烦恼呢?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看谁能想出好办法。忆一忆你在家里有烦恼吗?都是一些什么烦恼事呢?在学校或其他地方,还有别的烦恼吗?  相似文献   

5.
师:小朋友们,吴老师带来一个大盒子,你们猜猜,盒子里面有什么呢?生:里面有东西。师:你猜对了,里面有许多许多的球。老师想请小朋友到前面来摸一摸,可以吗?生:(齐)可以。(请一个小朋友上前来闭着眼睛摸球,摸了两次都是橘黄色的)师:如果再摸下去,想一想,会是什么颜色呢?生:是橘黄色的。(后面的小朋友又摸一次,果真是橘黄色的)师:如果再摸下去呢?生:还是橘黄色。师:你们猜一猜,老师在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生:橘黄色的球。师:球都是橘黄色的,这是你们的猜想,咱们看一看是不是这样。(让前面的小朋友把球一一掏出来,结果全是橘黄色的)师:这说…  相似文献   

6.
一、看图激趣 出示图(白天的图)并提问: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的美景?你想去参观吗?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考试周刊》2014,(97):91-92
<正>一、教学片段呈现1.课件出示一块蛋糕,准备分给四个小朋友。师:怎样分才比较公平?生:要平均分成4份。师:其中的1份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生:四分之一(异口同声)。师:四分之一是什么数?你是怎么想到四分之一的?生:以前学过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师:好的,这是以前学过的知识,今天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知识。2.出示3块比萨饼,仍然准备分给这四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你去过什么地方啊?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呢?快拿起你的画笔或相机,把它们展示给小朋友们吧。别忘记一定要写一句英文附言哦!请将你写明学校、班级的作品寄往: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小学趣味英语》“星星接龙”收邮编:150001  相似文献   

9.
小朋友,你去过什么地方啊?是不是有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快拿起你的画笔或相机,把它们展示给小朋友们吧。别忘记一定要写一句英文附言哦!请将你写明学校、班级的作品寄往: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11号《小学趣味英语》“星星接龙”收邮编:150001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一学校有一道想象作文题,其提供的材料大意是:一群小朋友到郊外游玩,捡到了一个奇怪的蛋。这是一个什么蛋呢?小朋友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最后,一个小朋友想出了一个主意:把这个蛋放到烤箱里慢慢地孵,看能孵出什么。究竟能孵出什么呢?如果用这个题目来测试中国学生,答案可能是这样几种:孵出恐龙,孵出蛇,孵出奇怪的鸟,孵出怪兽……  相似文献   

11.
一 设问导入,了解学情,揭示"岩石书"◆◆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共同学习—— 生:(齐)《最大的"书"》. 师:小手伸出来跟我写课题—— (生边书空边说笔顺) 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 生:最大的书. 师:预习时,读了这个课题,你头脑中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生:最大的书有多大呢? 生:最大的书是什么? 生:"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师:你们都是爱思考的孩子.(板书问号)课文预习了,说说读了几遍.  相似文献   

12.
1.教师谈话:“在你们家住的地方有没有邻居?”幼儿回答:“有。”请一个小朋友说出他家的邻居。问:“在你们现在坐的地方有没有邻座?请一个小朋友回答。”教师说:“在你们住的地方,在我们现在坐的地方都有邻居和邻座,那么象1、2、3、……这些数字有没有相邻的数呢?也是有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并能用生活中积累的字词来识记。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们熟悉的天安门、故宫、立交桥的夜景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还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出示北京白天图,(4~5张)配音乐)生:这是北京。师:是呀,在上学期,我们学过《北京》这一课,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在白天看是这样,那到了晚上,北京又会呈现出一幅怎样的图景呢?今天,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去欣赏一下北京的夜景。(生齐读课题:北京亮起来了!)师:亮起来的北京城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先一…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揭题 ,导入课文。1 小朋友 ,你见过船吗?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怎样的船?根据学生的发言 ,课件出示各种船 :轮船、渔船 ,渡船……)师指着渡船的图问 :这船有什么用?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弯弯的 ,两头尖尖的)船可以在什么地方行驶呢?(江、湖、河、海)海是怎样的?无边无际)如果这两头尖尖的渡船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中 ,那它就显得怎样?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船 ,也可能说成———小小的船。3 揭题。学习生字 :船如果把课题“小小的船”改为“小船”有什么不一样?前者更小、更可爱)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你们想到月球上去吗?生闭上眼睛)听轻…  相似文献   

15.
在小朋友眼里,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一谈起这个 话题,小朋友可真是七嘴八舌,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先从学习这个方面来说,毕竟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嘛! “在学习上,怎样做才是好孩子呢?”看看这几位小朋友的 发言:  相似文献   

16.
脑筋急转弯     
《小读者》2004,(7)
1.有一根棍子,要使它变短,但不准锯断、削短,还有什么办法?2.有一种东西全身上下都是洞和孔,却能装满水,这是什么东西?3.小小的妈妈在洗衣服,但洗了半天,小小的衣服还是脏的,为什么?4.三个小朋友各买了一双相同的鞋,为什么他们穿的鞋还是不一样呢?脑筋急转弯答案:(1)找一根比它  相似文献   

17.
正出示学习目标师:(模仿小朋友的声音)小朋友好,只有小朋友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刚刚跟小朋友见了面,李老师很高兴,你们是几年级啊?生:二年级。师:看,天底下怎么有这么巧的事情!我在台湾教的也是二年级哦。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台湾的课文。你们读过了吗?生:读过了。师:课题叫什么?生:北极熊学游泳。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天40分钟里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课件出示四个学习目标)这是一个楼梯,希望这40分钟我们能够把楼梯爬完。第一,自己读书,自己提问与追问。第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句童谣:"小朋友,排排坐,吃果果……"如果把小朋友在学校学习知识比作吃果果,那么新加坡小学生在吃果果时"坐"的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要求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教育学生要像旅行家树那样 ,无论在什么地方 ,都要为人类造福。2 .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 :了解旅行家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 ,理解作者借旅行家树抒发的感情 ,即无论在什么地方 ,都要为人类造福。三、教学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自学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 (板书课题 ,齐读 ) ,同学们见过许多种树 ,旅行家树谁亲眼见过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一定会有所了解。同学们见了课题 ,都想了解哪些问题呢 ?(它的样子 ?它长在哪儿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它有什么用途 ?)〔边…  相似文献   

20.
罗亚玮 《早期教育》2002,(12):34-34
在大班散文《春姐姐》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提出了一堆颇值得玩味的问题:“春姐姐没有手,怎么带来礼物?”“小河没有手,怎么弹琴?”“雷公公没有手,怎么敲鼓?”这是乔老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没有考虑到的。一开始只是一个小朋友提出的,后来,很多小朋友都提出了类似疑问,大家已不是围绕老师的要求讨论“这篇散文美在什么地方”,而是对上述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积极地面对、有效地驾驭这个活动呢?乔老师决定把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