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化赋予大学生生不息之生命力,大学赋予文化无穷无尽之繁衍力。因而,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文化传承创新”的第四大功能。闽江学院校园文化载体的创设,实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教育、学校精神文化培育、行为实践培育、创建良好校园人文环境、校园文化优秀成果、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计划,促进了校园文化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是一种从狭义角度理解的文化现象,是学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校园文化”熏陶塑造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影响着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力地促进着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就“校园文化”及其育人功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校园文化”是在校园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特殊环境是其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其发展的外在动力,学校师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校园精神是“校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布局,建设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础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简约而深刻地指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即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并直接推动着社会主流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是适应形势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引起中小学校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师生在特殊的环境中创造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它在整个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而集教育、学术、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学校图书馆,更是责无旁贷地要为建设好校园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园主流文化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体系中居于领导地位的主体文化,校园主流文化源于学校发展历史,是学校后期发展的文化积淀。校园主流文化,从一定的视角来衡量和评析,则是特定情景下的一种特殊的理解,富有实际意义,小则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大则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以往相比出现了复杂化、难度增加的特征。在新时期,高校应重视建设以下四种形态的校园文化: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题的校园“素质文化”;以师生职业发展为题的校园“和谐文化”;以“文化校园”为题的校园“创新文化”;以发展规划为题的校园“发展文化”。  相似文献   

7.
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陶冶、约束、导向、凝聚、美育等功能,它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教育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积极美化校园的物质文化,大力开发校园的制度文化,注重强化校园的精神文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8.
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是新时期高等学校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表现为:熏陶感染功能、认知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健全人格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实践锻炼功能。应通过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方向;优化校园物质环境;培育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育人观、人才观、价值观、教师的精神气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基层学校的校长,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全面发展。一、校长对校园文化和学校发展认识上的几个主要误区误区之一:把学校品牌的创建与学校文化的创建割裂开来。有些校长没有正确地理解学校文化与学校品牌的关系,他们认为创建学校文化和创建学校品牌是两回事。于是,把校园文化的创建看成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因为他们认为创建水平的高低与学校的名声和品牌效应没有什么关系。这一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校园文化建设简单地等同于校园、教室的环境布置。一到开学或某一节日,学校组织各年级、班级布置校园、教室,并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布置”评比。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师往往注重显形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忽视了一种隐形的校园文化建设。他们搞一些赶时髦或应急性的活动,为素质教育贴上一个醒目的标签,有时还会担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之嫌。二是把隐形的校园文化建设片面地等同于学校、班级...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心目中,校园是一片静土,是文明的殿堂。在那里,“尊师重教”、“教书育人”是校园文化的主流.但让人遗憾的是,中小学校园里有时也存在着个别与这一主流相悖的暗流,校园暴力就是其中之一。添加了暴力的校园不再是安谧、祥和的代名词。相反,这里成了制造罪恶的反道德、反法律、反人性的温床。从近几年学生管理情况来看,校园暴力现象已不再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旨在均衡有序,协调促进,同舟共济,和谐发展。校同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既涵盖了学校办学理念、校风培养等方面的“意义结构”,又决定着学校各类群体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彼此信任.而校园文化建设又分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凝聚民族意志、时代精神、传承文化精华的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乐于助人等文化载体,熏陶了师生的精神情操,提升了人的品格素养,主流文化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决定作用的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这是郴州人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当人们徜徉在郴州中小学花园般的校园里,在情景交融,动静和谐中领略到“人人是形象、处处是文化”的郴州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时,很自然地会认同郴州人的这种感悟。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有一句名言:“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校园是社会的缩影,校园精神折射出社会的精神风貌。校园精神往往带有鲜明的学校个性特色,学校张扬什么样的校园精神,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学风、校风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领导之下,由师生共同打造的一个富有浓烈文化气息的学习、成长空间的载体,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初中生身体、心灵的综合发展有着较大作用,对于他们品德的形成与强化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因此,本文围绕“打造特色校园物质环境”“制定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创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以及“开展富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四个方面研究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少“职业”特色和统一规划;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全员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不相适应。要解决这些问题,应提高认识,统一规划校园文化;构建“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丰富校园网络内容。提升其文化内涵;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针对校园媒介和校园文化这两个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常被边缘化的领域进行理论性思考,对校园媒介传播功能的现实表现进行全新客观的审视,对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时代的重要意义进行重新认识,进而探讨校园媒介如何更加有效地构建校园和谐文化和夯实校园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6.
夏艳芳 《学周刊C版》2010,(11):189-189
反学校文化是指校园中存在的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对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所倡导的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与学校倡导的主导价值相悖。反学校文化的存在对学校教育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多个视角分析了该文化的成因,为探寻学生反学校文化对策和学校主流文化的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主要是通过一种氛围的营造.对学生和教师进行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积极的校园文化具有陶冶、约束、导向、凝聚、美育等功能,它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教育因素。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条件。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积极美化校园的物质文化,大力开发校园的制度文化,注重强化校园的精神文化.从而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是包括了“校园物质文化”、“课堂文化”、“课外文化”、“制度文化”以及“校园舆论”等在内的附属于学校载体并通过这一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囊括了学校系统的各结构因素,因此,“校园文化”亦即一个学校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的、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体现社会主流文化的组织群体文化。它不仅在校园生成,而且在校园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主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息息相关。良好的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引导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产生全面的、深刻的、持久的甚至是终身的影响。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层面。两年多来,我校在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学校精神”,就是赋予学校以生命、活力并反映了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是在校园文化基础上,尤其是在校园传统精神文化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的实践活动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