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农村文化的生长点。乡村优秀文化可以从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物态文化层面包括乡村山水风貌、乡村聚落、乡村建筑、民间民俗工艺品等;行为文化层面包括生活习惯、传统文艺表演、传统节日等;制度文化,包括农村生产生活组织方式、社会规范、乡约村规等;精神文化即观念文化,包括孝文化、宗族家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凝聚认同价值、塑造新农民的价值,保持文化多样性、原生态的特点,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  相似文献   

2.
文化学刊     
《寻根》2012,(1):32
《文化学刊》以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探索导引现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人文社会为宗旨,以创新、求是、争鸣、前沿为办刊理念。《文化学刊》装帧别具一格.古朴典雅而内容清新厚重。每期的头栏"文化视点",关注重大或特别的文化问题。专辟"文化纵横"副刊板块.为学者提供自由轻松小憩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中国虎文化图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舒宪 《寻根》2010,(3):31-37
<正>所谓虎文化,指特定文化传统所形成的对虎的认识、信仰、观念、习俗等的总称。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国人对虎的认识,大体上经历过一个从崇拜、敬畏,到模仿、利用,再到规避和捕杀,再到珍惜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指的中华礼仪传统是作为礼仪之本的礼仪精神和原则,它是在传统礼仪变迁和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来,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中华礼仪传统为中国社会提供精神本源,通过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形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世界。但是这种文化认同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却被极端化和武断化,隆礼重法、以礼代法、人治社会成为与传统交相诟病的源头。本文认为,中华礼仪传统之本,以及由本而生的文化认同,始终是时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维系力量。而要有效发挥中华礼仪传统的文化认同功能,就必须进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大力发掘,内容出新,以及建立传统的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机制,防止和消除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对立问题。  相似文献   

5.
尹洁 《华夏文化》2000,(3):10-12
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两条:其一,传统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其自身通过改造和转换也获得新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长得以保存、认同和传承。其二,传统文化自身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对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梦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仅第五回便融合了四种不同的梦型:亡灵警梦、神仙助梦、预兆之梦和适志警梦。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在继承传统梦文化的同时,还加以改造和创新。以这四种梦型为参照系,我们可以从新的角度探究《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一、亡灵警梦亡灵警梦是指亡灵通过向梦者预警并指出脱困之法,从而使梦者转危为安之梦。这种梦型早在先秦典籍《左传》中就有记载:晋楚鞌之战前夕,晋将韩厥梦其亡父谓其"且辟  相似文献   

7.
论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没有文化的现代化,不可能算是成功的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用中国的特色文化作为指导.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我们的目的不是探讨传统文化是否起作用的问题,而是在于如何从现代化的动力要素的角度,来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在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合理地扬弃,并对传统文化的重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赞助     
文化赞助是社会力量,即企业或个人基于一定协议向文化机构或文化活动提供资金或实物或其他形式的帮助,以达到一定商业目的的行为。文化赞助是为文化事业发展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营销方式之一。文化赞助对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提升企业形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力量赞助文化事业主要有:赞助重大文化活动;赞助各种文艺演出;企业通过冠名等方式,为艺术院团注入资金;赞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管我国文化赞助活动随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不够活跃、金额偏小、来源渠道不稳等问题。况且,已经…  相似文献   

9.
徐金星 《寻根》2004,(5):4-8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2002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学术研讨会期间,朱绍侯先生、沙旭升先生都曾谈到,有开封禹王台所存康熙所题"功存河洛"匾额可以说明,所谓河洛地区,向东应包括郑州、开封在内.  相似文献   

10.
两淮所在的淮河流域在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因该区域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又因其古代经济较为发达,所以其区域文化从产生到发展,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道家文化即是显例。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它几种文化相比较,具有许多独特的地方。这种文化不仅具有根深蒂固的、超稳定性的内在结构,而且它对外来文化又有着一种极大的宽容性:这种内在结构以中庸思想为核心,以和谐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为了实现这种理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其审美心理模式表现为对称与偶数、制欲意识、天人合一。而在审美心理上则表现为经验性、稳定性、整体性和模糊性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竞争: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人寻求现代化的道路,始自近代“鸦片战争”英国人“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大门时,“戊戌变法”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以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唤醒沉睡的人们。“五四运动”的呼声更烈,提出中国的更新,应从文化上更新。国家之间的竞争,固然带有明显的文化色彩;企业之间的竞争又何尝不是如此。10年前,北京方庄开了一家“烧鹅仔”快餐店,该店既有中国传统的美味,又能适应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深受京城消费者青睐,以致其分店近百家,引得八方来客,首开中国快餐连锁业之先河。同时,其对面也开了一家“…  相似文献   

13.
文化多元化冲击给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带来风暴式洗礼,在促使其文化基因正常变化的同时出现了诸多不和谐的非正常变异现象,阻碍了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文化多元化场域中民间体育文化的非正常变异"病情"表征研究基础上,对非正常变异的原因进行"病因"诊断,基于此提出由依附走向自主、由功利回归本能、由传统适应现代、由泛化重归经典的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     
《寻根》2012,(5):10
《文化学刊》以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探索导引现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人文社会为宗旨,以创新、求是、争鸣、前沿为办刊理念。《文化学刊》装帧别具一格,古扑典雅而内容清新厚重。每期的头栏"文化视点",关注重大或特别的文化问题。专辟"文化纵横"副刊板块,为学者提供自由轻松小憩的精神家园。《文化学刊》以文化为本,关注社会,关注历史亦关注现实,国内外公开发行,期待读者和作者的垂青和参与,欢迎订阅、邮购,欢迎来稿。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孕育生长起来的。我们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有充足的理论准备,而且还需要将其产生和演变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深广背景中,努力做到思想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羌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着传统的文化,在这些朴素、质朴的文化背景下,羌族的文学孕育而生。看似两者是不同的领域,却是有关联的。本文就羌族文学的创作如何在羌族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及羌族的传统文化如何在文学创作下让世人所熟知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只要中华民族在,中华人文精神就有延续和发展的社会基础。但是,文化精神也有衰落的可能。为什么中国文化得以长期延续?这就不能不谈及文化中国。中华文化与文化中国有密切的关联。文化中国的资源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的文化观以及中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明等遗产,其本质内容无疑在于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文明理念及其赖以传承的心理基础。所谓心理基础,指的是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抱有坚定而积极的认同信念。所谓认同,就是共同崇尚和热爱中华文化,也包括研究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所谓中华文化,包括中国原创性的文化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元民族文化交融产生的文化,其中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改造。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名物制度和封存于博物馆中的文明,而是指活生生的、不断发展的文化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现代化刍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用唯物史观评析西方“文明冲突论”和“东亚模式消失论”的基础上 ,探讨了现代化对重塑中华新文化的诉求。其中 ,重点讨论了现代化、传统与稳定的关系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的整合 ,文化纳新的路径 ;主张通过东西方文化积极融汇之路 ,建立起“尊重个性的乐群文化 ,独立自主的开放文化 ,继承传统的创新文化”三位一体的中华现代新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这套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丛书,不仅对从事外交和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读者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且对其他广大读者也是一部了解外部世界、积累文化知识、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良好读物。”文化部孙家正部长此处谈及的“丛书”,是指《世界各国文化概览》。这套丛书计划出版多册,系统介绍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文化概况,其内容包括各国的文化历史沿革、传世文化大事、民间民俗传统、文艺思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传统盛事、文物名胜古迹、重大文化成果、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团体设施、文化历史典故、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发轫于夏商周三代 ,定型于秦汉 ,又经唐宋元明清历代沿袭发展 ,近代开始走向没落。其中封建社会历时达两千多年 ,封建专制制度相当完备 ,封建主义的政治思想也相当系统、精密 ,在参与和作用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主体形象的塑造中 ,经过长期的演变、积淀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应该说主要是指封建政治文化。中国封建政治文化牢固建立在封建社会小农生产的经济基础上 ,以封建专制制度为物质依托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以人治主义为中心 ,已深深的渗入民族的血液和骨髓之中 ,在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