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没有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每天当东方泛白,晨曦微露,一份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准时呈送到市民面前的时候,这,便是我收获的时候。  相似文献   

2.
译制片的老"粉丝" 2005年,我的书《我的配音生涯》在上海书展签名销售的时候,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排了两个钟头的队来买我的书.她如果直接来找我,我一定会把签了名的书送给她,可她像个普通读者一样排了队.这令我感到不胜荣幸,也很欣赏她的做派.她不愧是个"资深的影迷".  相似文献   

3.
去年11月里,由深圳博雅艺术公司和中华书局香港分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深圳书市”,是一次以展出日本艺术图书为主的大型图书展览。书展期间,佳话频传。记者随笔记下数则,发表出来,以飧读者。 (一) 书传友谊 1983年5月,筹备书展的工作人员去日本选书。到达东京的时候,已是接近午夜。选书人员刚放下行装,负责接待的日本主人就同他们讨论、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日程了。工作节奏之紧张,可见一般。当选书人员来到东京出版贩卖株式会社的时候,日方早已把一百多家出版社的两千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向     
2005年香港书展将有新举措 据香港媒体报道,将于2005年7月举行的“香港书展 2005”,从开放时间、摊位分配到简体字版书销售规定等方面都将会有新的安排。 “香港书展2005”开幕当天会将开放时间延长至午夜12点,以方便读者利用周末入场参观。而在摊位分配制度则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孙海玉 《出版参考》2011,(22):39-40
香港书展为读者服务香港书展从1990年首次举办,今年进入第21个年头。每届书展之后,香港贸易发展局(TDC)会公布一项数据。这项数据即刻成为香港各媒体的报道焦点,也肯定TDC作为书展主办方的水准。这个数据便是当届书展的入场人次。2009年书展7天的入场人数为68万,2010  相似文献   

6.
当那些写书、印书、做书、发行书的人都在抱怨图书生意越来越难赚钱的时候,买书的老百姓却都觉得现在的书价实在是太高了。2006的上海书展,开展首日便吸引2万书迷,销售额突破300万,单价42万元的丛书《续修四库全书》悄然成交。但是,大多数读者都还是冲着“打折”二字才冒着酷暑拥向书市的。人们疑惑:中国的书为什么越来越贵?书的定价到底有没有谱?  相似文献   

7.
在省报工作的时候,记得有位读者给报社写信批评报纸说:“我每日打开报纸,看见报纸上各大版的稿子,几乎都成了本报记者写的,群众写的稿件登不上,希望报纸改变这一现象。”对这位读者的意见,怎么看?我们当时的报社总编让群工部的同志统计了几天的《人民日报》,最后他得出结论说:“记者的稿件登得多?是好现象,《人民日报》发本报记者稿件达到94%左右(包括新华社电稿),我们还不及哩!”那位读者的意见给否定了。可这件事儿,一直在我的脑子里逗留着。近  相似文献   

8.
“巴蜀青少年喜爱的川版书”评选活动5月15日揭晓,四川人民出版社等16家出版社的《领袖交往实录》(5本)、《热爱伟大祖国的国旗、国徽、国歌》等45种图书荣获“巴蜀青少年喜爱的川版书”。6月8日,在成都举行的颁奖仪式上,四川省委老领导张力行、团省委副书记尧斯丹、四川出版集团总经理梁守勋等同志向获奖的16家出版社颁发了奖品和证书。 这次“巴蜀青少年喜爱的川版书”评选活动是由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省新华书店、《四川青年报》联合主办的。旨在介绍川版优秀图书,引导广大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的读书活动,同时,让四川各出版社所出的图书直接接受广大青少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21日18时,上海展览中心中央大厅序馆巨大的"华"字雕塑前成了一片橙色的海洋,所有的志愿者围在这个雕塑的四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和副局长阚宁辉,带着来自各个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列队站在出口的两边,他们是等着本届上海书展的最后一位读者.18时05分,穿着蓝绿色短裙的蒋欢女士,提着一马甲袋的书,带着女儿张硕然走到门口,意外成为上海书展最幸运的读者.方世忠局长为母女俩颁发了本届上海书展"荣誉读者"证书,还送上了亲自签署的邀请函,邀请她们免费光临明年的上海书展.接过"荣誉读者"证书的蒋女士连连说自己没想到,"真的太意外了,这个‘荣誉读者’会影响我女儿一辈子,让她爱上书,爱读书." 这就是本届上海书展留给读者的最后一个镜头,从2004年迄今,上海书展已经走过了九个年头,从最开始多方位的尝试一直到如今得心应手,上海书展组委会以其稳定务实的办会态度以及亲切体贴的工作态度,在全国各地的书展中异军突起,上海书展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并开始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特色.  相似文献   

10.
2011年9月22日在台北开幕的第12届祖国大陆图书展上,来自祖国大陆20多个省(区、市)的出版、报刊和发行单位共几万册简体字版图书呈现给台湾岛内图书馆、图书公司以及读者。第12届祖国大陆图书展的规模、图书数量、书展覆盖面有了新的扩展。书  相似文献   

11.
在众多明星蜂拥而至出版"自传"的今天,很少有明星的图书像多年前一样被众多读者追捧,而很多明星书都如过眼云烟,出版过一版,造造声势也就过去了,此次接到曹可凡图书再版的编辑任务,最开始真是忐忑而紧张.@@2011年,一本《悲欢自酬》让上海书展的读者了解到知名主持人曹可凡在台上光鲜风采之余深藏的文心雅意.而今,因为图书销售一直很好,而曹可凡老师本人又再三要求精益求精,所以我们上海书店出版社决定再版《悲欢自酬》一书.  相似文献   

12.
笔者为“我喜爱的陕版图书书评征文”撰写了一篇短文,刊出后不久收到陕西日报科教文艺部寄来的8月5日的一份报纸,喜出望外。对编辑部同志这种贴近作者、负责到底的精神深表敬佩。四十年代后期和五十年代,我当编辑的时候也常为读者和通讯员复信或寄剪报,当时任《关中报》社长的雷阳、任省委机关报总编辑的张潮同志也督促大家这么做。有时编辑部针对许多稿件的通病印一些  相似文献   

13.
正又迎来了上海书展。徜徉在书香袭人的展馆中,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做一个读者是不容易的。走进书展的就是读者吗?不一定。否则,你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书展上人如潮涌,而大学隔壁的书店却门可罗雀。有些人逛书展其实和逛庙会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他们只是想到人多的地方"轧闹猛",到文化活动现场去"凑趣",购书不过是"搂草打兔子"。何况,书展上能零距离地接触各路名人,增加以后"嘎三胡"的资本,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社店联手走出盆地展销川版书 最近,四川省新华书店联合省内12家出版社,分别在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安阳市及江苏省苏州市等地举办“川版图书联合展销”,获得成功。 近年来,川版图书在全国销售的比重下降。四川省新华书店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一是盆地意识作怪,面向全国推销川版书的工作没有作好;二是社店各自为战,没有很好地携起手来宣传推销川版书。该店今年3月成立了图书展销部,积极选择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规模最大的法文书展——第15届法文书展3月15日至22日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场举行。今年的主题是十七世纪的诗人兼寓言家拉封丹和西班牙。此次展览共设415个摊位,有1556个出版商参展,其中法国本国参展者有782个。参展的外国出版商主要来自比利时、加拿大、瑞士和这次书展的荣誉来宾西班牙。 在今年的书展上,主办者安排了70场演讲或辩论会,并邀请了800多位作者到场为读者签名。第五届杂志展今年首次加入凡尔赛门的大书展中,该展共展出500多种法国和外国的期刊。另外,第十一届音乐及第八届艺术书节与书展同时举行。据书展主办者初步统计,今年参观书展的读者达2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6.
由邢贲思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哲学小百科》(上下册),是一部有自己特色的工具书,它把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适应了各方面读者的需求。因此,该书第一版一到新华书店,就立即被读者抢购一空。今年七月,该书在首届中国图书评选中,荣获中国图书奖。这部书为什么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我带着这些问题访问了这部书的责任编辑曹柏峰同志。年过花甲的老曹,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已有四十多年了。他从50年代起就致力于哲学普及工作,他与哲学家姜丕之合作编写的《哲学通信》,当  相似文献   

17.
感激·惭愧·祝愿徐兆荣在中国,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或是新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恐怕没有人从未读过《新闻战线》。由此说来,我是幸运的:我不仅有幸成为《新闻战线》的读者,同时还是一个作者;而我更以为得意的是,当我开始在《新闻战线》上发表文章的时候,还是个在校...  相似文献   

18.
12 月4日“第五届北京国际儿童书展”在王府井大街的北京外文书店拉开序幕 本次书展的主题是:享受阅读乐趣,体味快乐童年。书展上,玩具书、立体书等许 品种为国内首次引进,使孩子享受视觉美的同时体验轻松愉快的阅读。 引进版少儿图书因其生动、活泼的内容题材  相似文献   

19.
一位在书店工作的年青朋友告诉我:鲁迅有如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书是“长销”书。一年四季,几乎每天都有虔诚的读者来选购;胡适的书近来出版了一些,但读者为毛毛雨,只是一些中年以上的学者;而周作人的书,最近几年忽然成了畅销书,像夏天的阵雨——他估计,过了这一阵势头大概会减弱的。这位朋友的介绍引起我不少回忆和思索。  相似文献   

20.
北京落着秋雨。临去机场的时候,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远航集》放进手提包里。我想路上再翻翻这本书。翻翻这本书,是想回忆书的作者华山同志。昨天——9月22日,华山同志在广州去世。我去广州,是去帮助料理他的后事,那心情正象这落着秋雨的日子。可是等到在飞机里坐下,打开《远航集》,好象又看见了作者——一个乐观健谈,风风火火的新闻记者。这使我忘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