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成语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通过一个成语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将涉"鼠"的动物成语为研究对象,从结构类型和隐喻机制两个角度探析它背后的文化意义,探讨其人文性和语义内涵,有助于留学生们对中华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均安排了”读读背背”板块,其中一部分就是“熟记成语”,旨在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成语来自于人们的经典语言,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不能仅从概念上向学生解释成语含义;也不能给成语下一个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积累而没有应用成语,很快就会回生甚至遗忘,这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词汇中,成语是一种形象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的语言形式,内容十分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改变。一个成语除本义之外,往往还有引申义、比喻义,有的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就使得成语更加丰富多彩。对于成语,我们应该完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人们把它称之为“成语”。汉语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它的主要特点是言简意赅,用短短的四个字表达了深刻的含义。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充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质量、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运用成语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深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英语成语最常见的修辞手段之一,文章针对非英语民族的语言学习者在理解英语成语隐喻上存在的问题,从隐喻基础、隐喻分类和隐喻用法等方面分析了英语成语中动物词汇的隐喻意义,比较了中西方文化在动物隐喻含义方面的异同,以揭示英语成语中动物词汇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骆增秀 《中国教师》2004,(10):34-35
近年来,西方的“符号学”,中国的“文化语言学”相继兴起。此后,学界出现了“语言是文化符号”的说法。汉语成语以其四字格的外显结构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汉语词汇的大家庭里,是有着特殊地位的极具魅力的符号。因为成语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长并流传下来的,粘附着许多历史的烟尘,打着清晰的历史烙印。我们可以从成语中看到古代社会的人物百态,社会风情,风花雪月,刀光剑影,大漠边关,衣食住行,神佛圣贤,渔隐尼僧,豪强节烈,歌舞生平,诗文书画,君臣师生,忠孝恩仇,山川风物,等等。可以说,成语里无所不包。本文仅探讨汉语成语与音乐、戏曲的内…  相似文献   

7.
词语所承载的意义不仅包含它的概念意义,还包含它的社会文化色彩和情感内涵,国俗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正是特定文化背景下词语的含义。英汉语中“鱼”具有丰富的涵义,只有从中英两国的文化入手,才能做出正确的解读。本文从英汉语言中大量的习语、成语、引语、典故入手,对比分析了英汉词语中“鱼”的国俗语义之异同.并且探宄了造成这些异同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一种语言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汉语四字格成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因而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文章分析了汉语四字格成语与俄英成语之阅在地理环境及宗教信仰差异、动植物、数字和颜色意义方面的文化差异,并在“信”、“顺”和“功能对等”为翻译标准的基础上,讨论了汉语四字格成语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偶式成语     
一般成语是以四个字为基本形式的固定短语,但我们通常所指的成语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少数由前后两个分句组成,字数至少六个的成语,如:“玉不琢,不成器”等。它们较一般成语结构复杂,内涵丰富。这类成语不论字  相似文献   

10.
王云 《学语文》2010,(3):43-43
本文拟对《说文·門部》字做分门别类的考察,借以说明“门”部字的丰富含义以及中国古代门文化的繁荣的情况;我们还检举了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门”类词语。就此讨论“门”类词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四字成语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语言精髓,具有结构工整、言简意赅、文化内涵深厚等特点,文从归化和异化视角,探讨英译四字成语的优与劣,从中总结出运用哪一种翻译策略英译四字成语才能更好地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使译文通顺、流畅,增强可读性和接受性,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有着丰富的含义,是历史文化的积淀。运用成语撰写广告词,可以达到文字宣传的较好效果,是一种常用的广告创作手段。但必须注意正确运用成语,否则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在我国运用成语作广告词的“第一次”已不可考。至今令人记忆犹新的是日本丰田汽车所采用的广告语,它不是成语而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相似文献   

13.
裹果【请你判断】例句:改革开放,让中国的老百姓彻底告别了“食不裹腹”的生活,走上了“丰衣足食”的康庄大道。【错误辨析】这句话中连用了两个成语,其中的“丰衣足食”比较好理解,但是在使用“食不裹腹”这一成语时出现了错误,成语中的“裹”应写作“果”。“果”的原意是指树木上结的果实,后来引申为“充实”的意思;“裹”则是表示“包扎、缠绕”的意思。“食不果腹”这一成语的含义是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同学们以后在运用这一成语时一定要记住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哟!【正确用法】例句1:在旧社会,老百姓经常过着“食不果腹”“挨冻…  相似文献   

14.
成语大多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却精练生动,有着丰富的内涵。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经常会用到成语,如用得好会为文章添彩;如果没弄清成语的含义就随意使用,则可能闹出笑话。下面谈谈在运用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一练习形式,把成语编成“语串”,让学生读读背背,进而尝试运用。这些成语押韵合辙,琅琅上口.易于学生熟读成诵,同时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语言中的“四字语型”的使用类别大体包括四字成语、四字词组和四字法律术语3种。“四字语型”的修辞效果主要表现在:简明扼要,含义丰富;音节平衡,容易上口;继承性强,色彩庄严。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不仅使语言精练,使语言形象生动,还可以丰富充实口语词汇。”(王力《中国成语大辞典》序言,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版)就成语的形式而言,多为四字格,有些成语的省写形式却是二字格。二字格成语是由四字格成语简化而成的,如“砖引、抛砖、引玉”是“抛砖引玉”的  相似文献   

18.
《成语大词典》收录的带"而"四字成语共231条。这些成语格式整齐,内部逻辑关系多样,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一些同义、近义或反义的带"而"四字成语体现了成语的继承性,其中部分语汇是对既有成语的"活用"或"套用",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因此目前不能算作现代汉语成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9.
创造力是选择、吸收、重新组合或改造知识的能力 ,从成果来看 ,也可以说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主要包括敏觉力、流畅力、变通力和独创力。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语言简练 ,内涵丰富 ,对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有特殊功效。1 教成语释义时 ,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 ,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 ,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 ,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 ,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以“走马观花”为例 :先说“走”。古汉语中的“走”是“跑、逃跑”的意思。在这条成语中…  相似文献   

20.
贾庆伟 《现代语文》2006,(4):99-100
一、成语运用:理解要"对" 成语运用中有好多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比喻义的理解.这些成语大都来自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或诗词典故.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其它原因,我们有时很难从字面上来推测成语的真正含义和用法,所以切不可望文生义、妄加揣度.要勤查词典掌握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