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言简意赅、内涵丰富的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起,每单元都安排了“读读背背”这一练习形式,把成语编成“成语串”。这些成语押韵合辙、朗朗上口,易于学生熟读成诵,有利于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但对低年级儿童而言,成语偏于深奥,该怎样引导他们领略其中蕴含的种种妙处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成语大国,是成语资源极其丰富、成语文化普及率极高的国家.成语是汉语言精华,是中华传统文化浓缩本和“小百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珍品.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一、二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读读背背”和第三学段单元练习中编排的“诵读与积累”,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见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原先是“熟记成语”,为了避免有的不是成语的说法,后来编者改成了现在的“读读背背”和“诵读与积累”.此内容是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一个鲜明特色,统观全套教材,这类练习不但一以贯之,并有随学段不断增容的趋势:在第一学段的各册中,每次练习大都要求熟记4个成语或词语,而第二、三学段每次练习增加到8至12个.那么,面对这些成语或四字词语就是让学生简单地读读背背吗?尤其是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把“读读背背”与“积极语用”紧密结合起来(所谓“积极语用”就是积极地听说读写思),应值得我们好好地去探究.现谈几点拙见,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3.
张可 《湖北教育》2007,(1):34-36
教材分析《语文乐园八》的“我来试试”版块由“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组成。“读一读”中的第一项出示了6个成语,每个成语里都有带点的字,这些字都是日常容易读错的字,学习本题.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积累成语;“读一读”中的第二项,安排了4组词语,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语言修养,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了成语的“读读背背”或“熟记成语”。这也是苏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稻果程标≯盼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汇的地方,是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碰撞的地方,是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相吸收的地方,是书本文化和生活文化融会贯通的地方。因此说,课堂是传授和学习文化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成语文化有“成语的文化”和“文化的成语”两种内涵。前者是指“成语化了的文化”即以成语为载体的各类文化;就其外延而言,只有那些被凝练到成语中成为成语意义内容的那些文化元素,才是所谓成语文化。后者是指“成语这种文化”或“作为文化的成语”,它是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外延是与成语的外延相当的。从价值论的角度说,任何有价值的成语文化研究,必须是合乎研究目标的求真原则、研究任务的求善原则、研究成果的求美原则。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一部分,反映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下册起,在每个单元练习里均安排了”读读背背”板块,其中一部分就是“熟记成语”,旨在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成语来自于人们的经典语言,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教师不能仅从概念上向学生解释成语含义;也不能给成语下一个定义,让学生死记硬背.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积累而没有应用成语,很快就会回生甚至遗忘,这也就没有了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成语是一种浓缩的民族文化,呈现当时社会的人物百态,具有深层次文化内涵。从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题的熟语运用来看,还未曾出现考察成语性别,以及成语中的女性年龄的试题,譬如“豆蔻年华”.多指女子十三、十四岁,如果说成是“这个男孩正值豆蔻年华”,就是成语性别误用的典型例子。成语性别多指女性成语.只能用于女性而不能用于男性。笔者搜集如下女性及年龄成语来和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集陶情、益智、审美于一体,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音韵、意境影响着学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熟背一些中华古诗文经典,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能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我在古诗文教学实践中,重点抓好了“导、读、背”三个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味儿”,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生存智慧、提升其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应该说,“语文味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那么,阅读教学如何彰显“语文味儿”呢?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江苏省吴江市同里实验小学将百年校训“诚、勤、朴、爱”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诚”是做人之本.“勤”是立身之本,“朴”是修身之本.“爱”是立德之本.不断丰富与完善“诚、勤、朴、爱”的内涵,构筑学生的成长体系,搭建教师的发展平台。创造出生动活泼、气象万千的校园新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我们开展了“走近文化名人”系列活动。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朗读背诵著名文人的知名诗词,其次阅读评析该名人的相关文章,最后用笔写出对这个人物的个性化解读。以苏轼为例,笔者做出了以下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3.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语文学习总目标之一。因此.引导学生诵读古代经典诗文.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古代经典诗文的读写链接.引领学生绵延亘古文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与骄傲。  相似文献   

14.
徐光斌 《今日教育》2013,(12):21-22
梁山小学坐落于梁平县城中心,始创于1952年,现有学生4473人,教职工175名,其中有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1人,特级教师4人。6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醇厚的校风和学风。教师教得活,作业少;学生负担轻,学得乐。“活教乐学”的课堂特色文化赢得了老百姓良好的口碑。通过全面、系统、长远的思考、摸索、实验,梁山小学将课堂的文化延伸至整个学校文化建设中,提炼出“活的教育、乐的人生”的“活乐教育”理念,让每—个走进梁山小学校园的人都能有意无意地感受到“活·乐”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看到“和”字.便想起奥运会开幕式的人体字模,变来变去,凸显了一个“和”字。可见“和”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字。如今的人,理解“和”字,多限于平和、和缓、和睦、和平这类日常意思。不能怪今人见识浅,因为现代白话,是以远离中国传统文化为特征的。所以对字的理解,自然也少了古人胸中的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在汉语词汇中得到广泛深刻的反映 ,而作为其重要成员的成语 ,最富有汉民族文化特征。我们从“文化在成语中的反映”和“成语中所体现的文化”两个方面 ,不难看到“成语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成语,对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语言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许多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成语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像“牛肉”一类的“高蛋白”,如果高年级学生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而忽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成语教学便失去了积累运用的意义。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成语教学做了一点尝试,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汉语言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是语言文化的精华,被视为民族语言的瑰宝,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汉语语言和文化的“活化石”。很多成语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古代语言文化知识。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成语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写作能力,增长知识储备,接受美的熏陶。作为对各科教学有重要影响的高考,历来都把成语作为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小语教材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几乎在每个单元的读读背背板块里,均安排了“熟记成语”的练习。但低年级学生平常的课堂交流或是写话时很少主动恰当运用成语,更有好些学生还常常在检测运用时出错,不知道该使用哪个。  相似文献   

20.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千百年来,读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崇高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似乎读书慢慢地丧失了独有的神圣光环,“读书无用论”思潮也再次泛起。读书真的“无用”吗?任何事情都需要辨证地来看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