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带有浓厚陕北民歌色彩的革命歌曲,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有关这首歌词作者的名字亦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件事。然而,近来一些社会人士就《东方红》歌词作者问题,再度发表了大量有争议的言论,有的老同志甚至就此问题联名上书陕西省委。从有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各方争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东方红》的最初词作者是李有源?李增正?还是李锦旗?二是《东方红》与《移民歌》的关系。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有关《东方红》歌曲创作情况的档案资…  相似文献   

2.
3.
4.
十年前的4月中旬,一个阴霾的中午,一封李银河寄自剑桥的信被投进我们在伦敦的家.我夫人丹阳拆开信封,发现银河的短函和一叠我们给她的书目单.信中她仅匆匆写了两句话:"小波出事了,我要马上赶回去.十分抱歉无法为你们继续核对论文所列书目的出处."读完此信,丹阳马上给银河在剑桥的住处去电.  相似文献   

5.
偶然得到李顺达的一些原始史料,觉得很珍贵,但外人并不这么认为。可能是不知道平顺县的西沟是个什么地方,可能是不认得李顺达何许人也,更可能是对曾经的那一份历史根本不感兴趣吧。  相似文献   

6.
7.
李觏著述考     
李觏为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今对其著述的流传加以系统考证,以期有助于李觏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晚唐诗人李郃的墓志铭近年在河南偃师唐墓出土,引发了学术界对其生平事迹以及晚唐社会政治新的探讨,其中某些考订其行实、里籍基本问题的新说,明显存在论据不实的偏颇,影响了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本文钩陈史料,对其籍贯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推动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是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同性恋、一夜情、虐恋、换偶,我们都不喜欢,但是我要强调,他们有权利做我们不喜欢的事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0月26日,一位普通的地方电台记者李惊涛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用近30分钟讲述他当“傻瓜”的特殊经历。一个小电台记者为何能走进影响中外的中央电视台?让我们随记者走近这位“傻瓜记者”。第一次当“傻瓜” 1976年的春天,李惊涛降生在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爸爸给儿子取名惊涛,希望儿子面对成长道路上的惊涛骇浪,搏击人生。  相似文献   

11.
李更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较早科学地、完整地、系统地提出并践行爱国、科学、民主、创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之一,他认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工具,国家富强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姚展雄 《今传媒》2004,(3):63-64
在西安广告界,有这样一位领军人物,他就是西安沙龙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李大卫,靠3000元起家,经过11年的艰苦创业,而今已发展成为西北五省最大的户外传媒企业,他堪称西安户外广告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于丹阳 《大观周刊》2013,(6):22-22,48
手风琴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起,就以独特优美的音色深受大众的喜爱。一些大家尝试将民族特色融入到手风琴演奏中,以期手风琴能在国内更好的流传与发展。这其中,李遇秋先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李遇秋的民族化手风琴音乐创作,揭示其对于手风琴音乐创作中国特色的贡献以及对于手风琴在国内传播普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法家代表人物李悝是战国时期优秀的政治家、改革者。身为魏国丞相,他在魏国进行了变法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变法之后,魏国国力大增,成为当时十分强盛的国家。李悝的变法是我国变法之始,在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4年12月27日,在深圳蛇口,本刊专访了李志达。他并不是一个擅长言辞的人,但谈到汇中天恒近日的遭遇时,显得思路清晰,语速也较快。他一直说,打嘴仗太没意思,这也将是他最后一次正面回应张海的有关言论及其他相关说法。  相似文献   

16.
放弃出国甘当打工妹 1996年,李天田17岁。那年.美国的一所大学到中国来招生。经过多项考核,李天田被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相中。在同学羡慕的目光中,她于7月来到北京补习英语。到北京后,随着接触的人和事物增多,眼界日渐开阔的李天田反而茫然了。看着周围的人忙碌地为生存奔波.她想:“如果  相似文献   

17.
《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的面世,为我们了解李道子提供了大量信息。与相关史料文献比对研究,这些信息对于现代人研究太极拳的起源发展和古老的养生文化均非常珍贵。  相似文献   

18.
雅子 《新闻三昧》2003,(8):56-56
接待完台湾《中国时报》的老朋友,李小可先生在他的可创艺苑接受了笔者的采访。早就听朋友说,李小可先生对人,对艺术都非常真诚,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可”。今天近距离接触,果真如此。这使我们的谈话在平和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小可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四子。他从小耳濡目染,十分热爱绘画。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入伍当了6年兵。1968  相似文献   

19.
人物     
《网络传播》2005,(12):11-11
和讯网CEO谢文离职;天极网副总裁李大学离职。[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朱玫 《北京档案》2004,(1):10-11
在中南海的卫士中,李连成的经历有些特殊,这位1950年16岁时第一次走进中南海,1962年最后离开中南海的年轻卫士,因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三进三出中南海,前前后后在红墙内度过了12年的时光,先后在毛泽东、刘少奇、江青身边工作过,其中大部分时间是为主席服务的,在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