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对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和谐观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也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平和的思想和观念,这些思想观念在社会和谐、生态和谐及生命和谐等方面为高校价值观教育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明追求以和为贵,和谐共处,中国古代军事观念中的"非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伐谋"、"伐交"等主张是典型的东方智慧的结晶。其成熟年代甚早。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当代中国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即源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突出矛盾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关于和谐文化的记载,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都表达了对社会和谐的主张。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和"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4.
胡东莉 《考试周刊》2011,(61):36-37
在探讨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于是,墨家学说以其丰富的内涵再度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人们在探讨墨子学说精义的同时,也在寻求墨学的现代价值。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基于中国当代社会的现状及实际需求,我们有必要再度审视传统的和谐思想,尤其要剖析墨子和谐思想的合理性及其蕴涵的价值理念。从当代法律层面进行分析和阐释,有着十分紧迫的时代价值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贯穿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各个时期,其关注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个人自身以及国家间、民族间关系的和谐,为我国当代的和谐文化建设积淀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通过对传统和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目标的借鉴与启示,有利于从新的视角构建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促进当代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丁浩 《考试周刊》2010,(38):194-195
西方的自我实现观念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发展,从中可以找到贴近中国教育现实的元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契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阶段,和谐成为当今的时代精神。和谐社会中大学生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接受挑战,做出改变,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谐的发展,可以从自我实现观中获取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林语堂在向西方输送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牢牢的把握住了和谐这一要素。文章重从天人合一,乐天知命,平和冲淡等三个方面,探讨林语堂在英文小说中所凸显的和谐观念特质。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林语堂在向西方输送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牢牢的把握住了和谐这一要素。文章重从天人合一,乐天知命,平和冲淡等三个方面,探讨林语堂在英文小说中所凸显的和谐观念特质。  相似文献   

9.
和谐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传统学说的许多论述中都渗透和谐思维的致思倾向.在当代,弘扬和谐思维的精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思维可以为我们增添无穷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10.
和谐或社会和谐是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公正即和谐,和谐须公正”是西方伦理文化的一个经典命题;“贵公正,促和谐”,“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公平正义”,这些是中、西方两种伦理文化的共同启示。闺此,为了创设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首先要夯实公平正义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深入开展公正教育、公仆教育和公民教育,促进落实当代中国社会公正原则,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公民文化,培育一代又一代充满公平正义的和谐精神、人格健全的现代公民。  相似文献   

11.
和谐校园文化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这使得在后工业社会的陌生人社会中对人们的道德实践具有最宽泛影响的公德体系具备了伦理基石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中私德规范的盛行和当代社会公德意识的普遍阙如,进一步突出了公德意识成为和谐文化伦理基石的必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公德意识,有赖于形成共同体观念、公民观念,并通过重整教育和励行法治,以夯实和谐文化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于淼 《华章》2007,(10):4
儒家的伦理思想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传承延续,世代相传,集中着华夏思想与智慧的精髓."和谐"、"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其作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不仅传承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理念,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振兴.国家如此,企业概莫例外,以"和谐"为基础内聚人心,以"诚信"为保证外树形象,既是继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普遍和谐的观念,具有值得在当下弘扬的特质,对学生生成中华文化自觉极有裨益。在生物学教学中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切入,通过生态环境议题烘染"合天人"的自然和谐,道德伦理议题陶染"同人我"的人人和谐,人类健康议题浸染"一内外"的自我和谐,从而最终达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观念在生物学教学中的自然渗透。  相似文献   

14.
“和谐”是一个独具中国文化内涵的美学范畴,对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文化中的“和谐”观念起源于对音乐的认识,并逐渐把它作为一切社会、自然现象的终极属性,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本体色彩的范畴。中国古典艺术自觉以和为美,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艺术哲学的“和谐”追求。  相似文献   

15.
继承传统民间艺术丰润社会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承栽作用。它所具有的和谐意识、润化功能对当代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独特的审美影响力和社会功用,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和润化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6.
羌族阴阳观念历史悠久,贯穿于羌族古代思想文化中。文章以四川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主编的《羌族释比经典》为蓝本,对《羌族释比经典》中蕴含的阴阳学说的哲学观进行了剖析,阐释了在《羌族释比经典》中诸多反映世间万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阴阳相对的哲学思想。羌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阴阳二分的,表现出明显的阴阳学说,由此产生的哲学思想阐明大自然中的一切都阴阳相配而生,阴阳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总规律。指出羌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在羌族哲学,羌族哲学的主干在释比,释比的阴阳哲学观在《羌族释比经典》,《羌族释比经典》的哲学思想精髓在阴阳和谐。阴阳和谐贯通天地人三界,人与人和谐、人与鬼神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并使之达到万事万物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和谐文化的建设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和谐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传统和谐文化中合理因素的继承,同时,和谐文化建设又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体制等方面的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确保和谐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彤 《华章》2012,(2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蕴含着优秀民族伦理道德,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工作者要用现代社会的理念和视角,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挥、拓展和强化其功能,大力弘扬和倡导传统伦理道德,适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传承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同古今中外传统“和谐思想”观念有着不容忽视的渊源关系。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内容。它们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有着不可隔裂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和谐思维对中国的艺术一直有着深刻影响,它直接制约和支配着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种类繁多却有着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它是某种音高对比关系的和谐表达。《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贯穿于诸多相关学科,其阴阳和谐思维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与其说音乐艺术契合《周易》和谐论思想,不如说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受到《周易》和谐论思想的影响。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通过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把握去实现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