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信息技术》2006,(4):F0002-F0002,I0001
2006年3月23日,“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计划”研讨会先后在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和珠岛宾馆召开。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2006,(5):64-64
3月23日,“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泛珠9省区教育行政部门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会上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计划》,正式拉开了区域内教学资源共享的帷幕。  相似文献   

3.
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协同共建与有效应用的机制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层面的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资源工作的新热点.在此背景下,本文就跨区域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协同共建和应用共享机制展开研究,提出了包括政府调控机制、管理服务机制、规范标准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表彰激励机制等一套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机制,并论述了市、区、校三级建设主体在实施这些共建共享机制时的协调联动和分工差异.研究还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研了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阶段实施效果,分析了相关共建共享机制实施以来一线教师对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意愿、参与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频率和资源使用频度、对共建共享机制的需求满意度等,以期为跨区域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都在寻求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信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也在于其被广泛应用、传播和共享,但是目前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的信息资源均处于“孤立”状态。文章以湖北文理学院和襄阳市资源共享共建为例,论述高校信息资源校地协调发展和共享模式:一是通过“校校、校企、校地”合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二是建立校地科技信息特色数据库及相关网站,三是建立校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调中心。  相似文献   

5.
陈艳 《四川教育》2023,(9):16-17
<正>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文化交流中心,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一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家校社协同育人需求的日益增强,各方主体开始积极探索图书馆和学校的共建模式。一、馆校共建的背景和必要性本文提及的馆校共建,是指图书馆与学校之间建立合作互动、共建共享的关系,为了推进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而进行共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雷 《青海师专学报》2009,29(5):129-131
本文论述了馆际间协作共建信息资源的必要性,分析了影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提出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性 1.网络环境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用户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使用本馆的信息资源,还可以共享到他馆的文献资源,同时获取科研、管理、经营及学习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因此,网络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调查山东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制约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提出了实现高校馆间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广泛的数据调查分析了基础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现状以及用户的应用需求,剖析阐明了基础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为推进数字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的有效实现,建立健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区域共建共享机制提供依据,从而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在合理的范围内共建共享,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重复的信息化建设,使教育信息化在质量与效益均衡发展的信息资源保障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现行“校校建库”的弊端,提出“政府主导、企业开发、学校应用”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区域共建共享”开发应用模式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从理论上证明该模式将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商业化有序开发,可以增强经济效益,提高教育信息资源质量,扩大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容量,有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沪、浙、苏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签约仪式在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隆重举行。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浙江省电化教育馆、江苏省电化教育馆三方共同签订了《沪、浙、苏电化教育馆关于开展相关业务合作的框架协议书》。签约仪式上,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王民、浙江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施建国、江苏省电化教育馆馆长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1年通讯报道工作会议上,中央电化教育馆对在杂志的文章组织、信息提供、发行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通讯员进行了表彰,并为他们颁发了奖品和证书。优秀通讯员名单如下:赵宝和北京市电化教育馆马宗振北京市西城区电化教育馆李芒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胡玉茹天津市电化教育馆王建棣陕西省电化教育馆李尚初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安月国山东省烟台市电化教育馆张彦春内蒙古自治区电化教育馆梁立安湖南省怀化地区电教馆刘世清辽宁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度优秀通讯员名单  相似文献   

13.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阶段和重要标志之一。本文以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为切入点。论述了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基于“教育技术”定义范畴的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创新机制,并以佛山市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与应用实践为例,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特色鲜明的机制和措施。对于其它地市及广东省的“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实施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已成为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分析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并以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建设项目为例,介绍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实践应用,以期为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立足于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分析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阐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并以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建设项目为例,介绍区域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的实践应用,以期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中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先后于广州、北京、长春、南昌举办了4届,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于2006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武汉举行。会议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湖北省电化教育馆、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开放教育研究杂志社协办,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承办。来自加拿大、爱尔兰、荷兰、美国和日本及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到会代表300余人。  相似文献   

17.
黄炜 《教育传播与技术》2007,(4):F0002-F0002
2007年9月27日,全国“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总课题组,上海市电化教育馆.英国普罗米休斯集团(Promethean)凝同在上海四季大酒店召开信息发布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处长余利惠.普罗米修斯集团全球副主席Stephen Jury、上海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陈家虎、中央和本市相关课题研究专家、各课题执行组长,本市52所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各区县教育信息中心负责人约150余人。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副主任,上海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总课题组组长王民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25日,广州市海珠区网络教育研究会年会在昌岗东路小学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领导有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秦柱秋、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陈祥春。还有全区中小学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语文学科骨干教师与班主任代表及网络教育研究会成员共150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届会议主题是进一步开展省教育厅关于“校校有网站、人人有主页”主题活动,重点是“人人有主页”。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图书馆馆际间协作共建信息资源的必要性 ,分析了影响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因素 ,并提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技术》杂志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省教育厅信息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主办,教育信息技术编辑部编辑出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期刊,也是泛珠三角9省区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信息技术教育类期刊。主要栏目:课题研究、教学研究、访谈、课程整合实践、教育技术论坛、技术与运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