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污染与化学密切相关,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初中化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关系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我们通常说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所谓自然环境是指围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上大气、水、土壤和生物所受到的污染和破坏已达到危险的程度,自然界的平衡受到日益严重的干扰,自然资源受到大规模破坏,自然环境正在恶化。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之前的环境知识、意识、道德的教育,环境建设是环境教育的载体也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进行环保实践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物学的主要环境教育功能是,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环境破坏对生物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想。可利用课堂教学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进行环境教育,利用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环境教育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是指大气、土地、森林、草原、生物、矿藏等自然因素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种种影响。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个体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平稳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然而由于人们对环境认识的不足导致对环境的破坏,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给人们的生活、生命带来了种种威胁:凶猛的洪水、漫天的风沙、资源的减少……因此,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应从幼儿时期抓起。因为幼儿的认知、情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此时进行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从小就了解生活环境的生态关系,对于他  相似文献   

5.
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金萍李淑荣环境教育,目前在欧美等国家,从大众传播的社会教育到中小学的环境课程,都在积极推行。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人类周围的自然环境同人类的关系;认识人口、污染、资源的分配与枯竭、自然保护以及运输、技术、城乡的开发计划等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从自然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向大自然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关经济专家指出,当代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粮食、人口、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其中大多属于环境问题。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职业学校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生态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对青少年实施生态意识教育,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应当在课外活动中广泛地开展,还要引导学生投身生态建设实践。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态意识教育生物与环境知识是生物学的基础理论,教授好这些理论,就能使学生受到系统的生态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8.
吴文达 《考试周刊》2008,(20):121-122
初中地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的精神;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要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第二单元,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笔者对这一单元教材的粗浅分析。一、本单元在全书中的地位1.从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 本单元是继宇宙环境之后,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三环境。因此,与宇宙环境相比,它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条件更为广阔,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或浪费破坏更为多样化。所以,本单元更强调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从人类自身的角度有序而清晰地体察大气环境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了解…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全球性的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世界性的人口剧增、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失调以及自然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环境已经向人类发出了“黄牌”警告,并且开始对人类进行疯狂的“报复”。可见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不得不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应加强生态意识教育,以换起青少年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是我们生物教师肩负的重任。为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朱燕麟 《陕西教育》2009,(12):56-56
自然环境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它孕育了人类,供我们生存和繁衍子孙。由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类破坏和污染环境在加速,全球性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它们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作为一名烹饪教育工作者。在烹饪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  相似文献   

12.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危机日益突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使中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生物教师负有相当的责任。本文就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生物学新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素材,把环境教育结合于课堂教学环节中,避免生硬的讲述,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破坏了自然环境,并且已经到了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地步。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并重新审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本文仅从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方面的影响加以阐述:1.自然环境是人类生产的基础。自然环境为人类生产提供了各种资源,是人类生产的物质基础。在各类生产活动中,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最强。自然环境提供不同的水、热、地形等条件,便可以形成不同的作物和耕作制度。例如:中国耕作业“南水稻、北小麦,南甘蔗、北甜菜”的基本格局,主要由南北气候条件的差异造成的。自然环境对工业…  相似文献   

14.
熵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本文引入了熵的统计意义,用统计熵的观点研究了熵与能源,熵与环境的关系,使人们对熵的概念有了更深刻、具体的认识,并指出人类不能无限制的滥用、破坏跟生命息息相关的资源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产力水平日益提高,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愈加严重,遭受破坏的环境对人类自身的威胁日益突出.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已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保护环境,保护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在生物生态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有四大要素:空气、水、土壤 和生物界。随着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赖以生存 的环境遭到了破坏。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是当今世界 三大污染。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危机,如何解决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 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关注环境 问题、关心身边的环境,做到人人都有环保的意识,是我们教师 的责任,也是我们作为地球人应尽的义务。通过实验中的尾气 处理、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教育教学树立学生环保意识,养 成环保习惯。  相似文献   

17.
中学历史教学与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与自然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在研究人类历史的同时,应该加强对自然环境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历史活动课程,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8.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事实证明,环境问题的缘由主要是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破坏,而人们对环境的损害行为从根本上说缘于其对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环境与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教育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自然遭到人类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大自然在遭到破坏的同时人类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污染和保护已成社会问题。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感恩之情和危机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