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技文萃》2013,(9):104-105
1853年.天梭的非凡制表传奇始于瑞士钟表古镇力洛克。在长达160年的展历程中,天梭一直秉承“创新,源于传统”的精神,在钟表史上书写了多个“第一”,它永无止境的创新与探索精神引领着品牌不断拓展未知领域,挑战制表难题,变换传播策略,成就了160年的传奇故事。 19世纪50年代,天梭为沙皇陛下及其要员定制的一枚怀表。打开了俄国市场。1878年,天梭为俄国专门设计了一枚项链挂表,这枚怀表在品牌诞生160周年之际进行了复刻。  相似文献   

2.
现代钟表行业诞生已逾200载,在这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此相应,钟表行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怀表进化成手表,到陀飞轮、大日历、三问等高级复杂功能相继被整合到小小的手表当中去,每一步技术的进步在今天看来都如此轻而易举,而每一个新的成果看起来都如此理所当然。殊不知,咱们今天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小小的物件,存当初都是经过无数大师数年的苦心研究才创制成功的。  相似文献   

3.
钢表的孪生兄弟 在钟表行业里,说到“流行”,总是难免打上个引号。比如说这几年流行陀飞轮,表厂不知道做什么了就做陀飞轮;钟表编辑想不出选题了就写陀飞轮;  相似文献   

4.
今年的宝玑变化不小,由内而外,几乎全线男表都换装了硅质游丝和擒纵装置,无须润滑,更利于长期佩戴和收藏。全新的作品包括可设置并进行两地时间切换的5717HoraMundi、MARINE系列的高级珠宝陀飞轮表(使用了罕见的错列分布的梯形钻石镶嵌工艺)以及一只受到宝玑古董怀表启发的“搞怪之作”——CLASSIQUE 77870  相似文献   

5.
《科技文萃》2013,(8):78-7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钟表开始崭露头角,并在随后的时代里发展壮大。美国钟表经历了怀表向手表的演变,并在怀表和手表领域都有所建树。在随后的石英风暴冲击中,美国钟表遭受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多数品牌都销声匿迹。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品牌得以渡过难关,并随着机械表的复兴继续续写历史。波尔就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见证者与胜利者,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萃》2011,(1):92-93
提到制表大师宝玑,也许大多数人立刻会将他与陀飞轮联系一起,却忽略了他在钟表其他功能设计上的建树,相比陀飞轮技术,宝玑本人似乎对于问表更加青睐。“世界上的手表分为两类,一类是三问表,另一类是非三问表。”便是这位钟表界的传奇大师所发表的宣言。  相似文献   

7.
高登 《科技文萃》2013,(9):60-67
钟表业有很多古老的发明,但多时区时间显示(即GMT和UTC功能)并不包含在内。时区表的出现和演变,以及近些年业的活跃表现,充分说明了钟表艺术的发展还未达到制高点,未来仍旧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可以说,时区表的出现便是对钟表“实用性”的最佳注脚。在火车和轮船等现代化交通工具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乘坐马车出行,那时还没有所谓准点的概念,别说时区表了,连便携式的怀表都缺少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8.
我曾在某国外钟表论坛上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陀飞轮机构的论述,标题叫做“超越万有引力”。探索钟表动力发展的历史,我发现,钟表动力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制表工匠们反复尝试“超越万有引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金老爷买钟     
先讲讲故事:金老爷独自住在一座三层小洋楼里。有一天,他在自家阁楼里找到了一只钟。为了知道它究竟准不准,金老爷上街买回了一只新钟,并把它摆在三楼的卧室里。仔细一看,金老爷糊涂了,阁楼上的钟比卧室里的钟快了一分钟。他只好再去买一只钟……这样接二连三地买回了三只钟之后,金老爷还是搞不清究竟哪只钟是准确的。最终,还是钟表师傅用自己的怀表帮他解决了疑惑。这下,金老爷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钟表师傅一出门,他马上上街买了一只和钟表师傅一模一样的怀表。从那之后,他所有的钟都准确了……看得出,作为以低幼孩子为主要读者的…  相似文献   

10.
表,甭管是挂在腰上还是揣在兜里的,作用其实都一样,但前者肯定有更多的显摆成分。当便携式的钟表在贵妇人的裙带上活色生香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深藏不露的怀表才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自宝玑诞生到这个世界后,大部分时间居于巴黎的他,一生中为钟表的制造贡献了许许多多无与伦比的发明,并活跃在制表业中每个领域,这也让他的名字成为了瑞士钟表最重要的代名词之一。在他伟大的一生中,发明陀飞轮以及避震装置、改良自动表等,都足以成为史册上的传奇作品。不过,对于宝玑自己而言,在问表上的创新才是最令他引以为傲的。  相似文献   

12.
冰月 《科技文萃》2011,(6):74-75
有人曾说:如果将瑞士所有的手表机芯进行排名,那么ETA6497一定排行在前五之中。ETA6497的前身是德国Unitas6497怀表机芯,由于它尺寸大、零件大,且板路简洁清晰,因此被作为业内钟表学校学生反复拆解安装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郭福祥 《科技文萃》2013,(6):138-141
乾隆时期服务于宫廷造办处的西洋钟表匠师中有许多来自于法国,这与当时法国推行的海外殖民政策有密切关系。这些法国钟表师技艺精湛,承担了清宫廷钟表的设计和制作任务,对清代宫廷的钟表制作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同时,他们灵活而富有技巧的交际与乾隆皇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成为宫廷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其中杨自新和席澄源可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4.
天下第一表     
1993年,英国发行了一枚邮票,邮票的画面是一块相当华丽的怀表。邮票上还有一行文字:JohnHarrison(1693~1776)MarineTimekeeperNo.4,这段文字可译为“约翰·哈里森制造的第4号海钟”(图1)。制造钟表的工匠不可胜数,华丽的钟表也比比皆是,为什么英国政府要为一个钟表工匠发行纪念邮票呢?这里面有一个神秘的故事吗?如果回溯三百多年甚至更久远一些,我们会被这位钟表工匠所感动。因为这位孤独的天才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大海茫茫家何在约翰·哈里森生活在17~18世纪,那时欧洲航海事业蓬勃发展。哥伦布已经在15世纪末发现了美洲大陆,葡萄…  相似文献   

15.
BASELWORLD虽然被称为钟表界的奥斯卡,但是展会上的“天皇巨星”却连奥斯卡颁奖典礼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整个1.0馆转下来,大多数品牌的新款作品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真正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恐怕用10个指头就能数得过来——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宝珀(BLANCPAIN1)宝珀今年的重头戏是一款摆陀带动力储存显示的L-Evolution陀飞轮大日历表,我们会在十大巨星中介绍。除此之外,还有半时区两地时、两地时年历、单按钮全历月相等多只复杂程度不一但都融合了创新功能的作品问世。  相似文献   

16.
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位列中国香港、美国之后成为瑞士第三大钟表出口市场。瑞士钟表对中国大陆地区出口总额达3.3亿瑞郎(约合3.74亿美元),与2010年同比增长38.9%。此外,增长最快的国家依次为阿曼(i01.2%),科威特(79.1引,俄罗斯(66%),挪威(55.8%)。  相似文献   

17.
讨论出真相     
《海外英语》2011,(2):54-55
谈到钢琴家,肖邦是乐器史上最为杰出和罕见的一位。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技师,但他却抑制这个方面的技艺转求获得精致而细微的效果。他缺乏像李斯特那样一口气就可以(经常这样做)横扫钢琴的内部的体力,相比之下,肖邦所演奏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流畅和对音色的把握却是无人能及的。有些乐评家对他那比低吟强不了多少的极弱节奏以及极度精细的风格抱有怨言,但绝大多数听众却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从未听过如此歌唱般的音色质量,也从来没有欣赏过如此轻柔空灵的乐器演奏。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件东西像钟表这样,方寸之间,却用上了整个时代最先进的技术,用上了最多的智慧与心血。钟表技术的“三大明珠”,每一项都承载了人类最深远的光荣与梦想——计时功能源自人类对瞬时的留恋,万年历代表了人类对永恒的渴求,陀飞轮凝聚着人类摆脱地心引力的梦想。公元1969年,石英技术诞生,从性价比上彻底淘汰了传统机械表——5块钱的石英表,走时要比任何一块售价在它百万倍以上的名贵机械表更准确。钟表作为一种昂贵身份,甚至是生命和荣耀的代表的时代彻底消失。但是机械表并没有从此死去,它渐渐从应用领域淡出,而演变成…  相似文献   

19.
迈过心中那道坎儿 在手表收藏家心中,陀飞轮手表就是一道坎儿,谁都知道陀飞轮技术高。但是让大家将陀飞轮手表的好处罗列罗列,相信不会有太多人可以说得很圆全。一方面是关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另外一方面就是陀飞轮结构的鉴赏的确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看“漩涡”美观不美观这种方法依旧是主观判断而已,单纯的说宝玑陀飞轮手表或是FPJ陀飞轮手表或是Greubel Forsey陀飞轮手表是业内标杆都不足以服人。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文萃》2014,(7):13-13
基础数据:表壳、表圈、表冠均为钛金属或黑色陶瓷,直径为45毫米,黑色合成树脂表耳,机芯为宇舶自产Hub6017手动上弦机芯,动力储存5天,陀飞轮装置彩色玻璃镂空陀飞轮框架,有嫣红钛金陀飞轮、嫣£陶瓷陀飞轮、湖光钛金陀飞轮、湖光陶瓷陀飞轮四私款式,每个款式限量20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