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闻界》2013,(23)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2.
谭文若 《新闻界》2013,(23):8-10
数量庞大、处境尴尬的"蚁族"群体已然成为不得不引起关注的新弱势群体,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他们无所适从。网络媒体是"蚁族"群体身份认同的主要场域之一,在媒介的使用中,他们主要通过自我范畴化划定群体边界,在与其他群体及其成员的社会比较中使群体边界更为稳固,并通过内群之间的互动与依存形成更强的群体凝聚力,构建起"蚁族"的社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生活视觉化的趋势下,消费行为成为一种日常表演。本文采用观察法、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记录部分Z世代青年的日常消费状况与消费情感心理。研究表明媒介为提供青年群体展示消费的场域,资本以不在场的形式提供消费的物品,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Z世代青年群体在消费认知、心理、行动上的变化都受控于资本媒介景观的构建。青年群体作为消费的主力军影响着未来市场的消费转向,本文从资本、媒介与日常生活中的媒介景观角度来探讨Z世代的情感消费以审视媒介景观对青年群体消费生活中的剥削和异化。  相似文献   

4.
"80后"文学一方面在内容上尽情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成长过程,一方面过多的依赖于网络媒介进行传播.这也就使得80后文学的受众群体也局限于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80后、90后的特定群体区域,"窄众化"趋势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6.
任琦 《新闻记者》2015,(5):66-69
伴随着数字媒体一起出生成长的"千禧一代",又被称为"数字世代"。他们的媒介消费习惯有哪些新的特点?他们的日常新闻消费行为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两项针对浙江当代青年和美国数字世代的新闻消费行为调查,展示了全球化数字化的今天,年轻人日渐相似的多情境、社交化、自我控制、自我表达的新闻消费特点。  相似文献   

7.
90后群体伴随着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他们深受其影响并日益成为社会事件的参与主体。本文以"什邡事件"中的90后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事件事发地的实地调研,考察传媒与该群体权利意识现状的关联,在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90后群体因受权利意识的驱动而参与群体性事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促动着事件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大众传媒理应唤起90后群体对权利意识的集体认同并建构一种集体记忆、打造一种集体信仰。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变工带来人们精神取向与价值观念的变化,电视娱乐文化成为中国社会消费化的巨大助推力,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后现代性、后偶像性、消费化等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流量的存量竞争阶段,具有庞大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逐渐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平台文化的三俗化一直作为"小镇青年"这个曾经主流叙事的宣传对象的污名标签。这种话语上的嬗变作为消费主义的产物,在当今的中国不断割裂着政治话语中"青年"的意象。通过揭示小镇青年这一被消费文化边缘化的群体所遭受的符号规训,或许可以为统合城乡青年话语体系提供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0.
2014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90年的"小马儿"迎来"本命年",这意味着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与上一代消费群体不同,90后是特立独行的一代,有更广阔的视野,追求高品质生活,注重个性化消费,需求更加挑剔。终端消费主流群体的变化,引起一系列蝴蝶效应。市场环境随之而变,广告行业应势而变。针对新一代的消费群体,企业针对性地提供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挑剔的消费者,广告行业出现了更多创新的营销方式。在这  相似文献   

11.
宁馨怡 《新闻世界》2014,(8):240-24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因为所受的教育、所处的校园环境以及该年龄的心理特征,呈现出大学生群体所特有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试图呈现出大学生这一群体关于期刊消费的现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结合市面上的一些杂志,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三家报纸的分析,发现媒体在08年对"80后"、"90后"的关注度开始上升,而这种提升是伴随着他们参与社会事件的社会角色转换的,同时,在媒体建构的话语中,"80后"、"90后"群体开始以正面向上的群体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漫谈“80后”:认识范畴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如果我要说根本没有所谓"80后"的存在,你一定认为我在睁眼说瞎话.我们怎能对如此庞大的社会人群视而不见呢?而且,我们的媒体不是每天都在拿这个群体说事儿吗?事实的确如此,乍一看,当下的我们几乎被"80后"包围着,他们无处不在,人们谈论任何事情似乎都离不开这个群体.有人要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就一定拉上这个群体.毫不夸张地说,"80后"几乎成了当下某些媒体的"春药",总能让他们亢奋不已.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6,(4):134-136
2015年夏天,娃哈哈推出全新营养健康饮品"柠檬酸奶",针对崇尚自我个性的年轻消费群体,该新品采用糖果色"个性瓶"包装,以"90后"、"00后"钟爱的网络热词"真暖男"、"游戏控"、"吃货团"、"女汉子"和"真女神"等为"个性标签",希望以此与年轻消费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传递柠檬酸奶积极健康的品  相似文献   

15.
王艺  张华 《新闻界》2004,(1):51-52
“新消费者”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在其专著《新消费者理念》中首次提出。他们认为,新消费者是″独立而个性化的消费态度,希望参与生产和销售的愿望以及对市场的紧密关注结合在一起″①的群体,对所购买产品和服务具有强烈的真实可靠要求。他们缺乏信任感、时间、注意力,与遵奉固有消费模式、受便利性驱使的旧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70年代后出生的消费者,由于所处时代背景的变化,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消费者,也与戴维·刘易斯和达瑞恩·布里格定义的新消费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合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我们将…  相似文献   

16.
迟玉斌 《大观周刊》2010,(37):177-17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城市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其消费行为对城市整体消费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对我国在校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实际调查,运用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我国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征,不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模式。研究证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一群体自身的特点赞成的,并不完全受所在地区消费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晋中祁县、清徐、太谷县一带,有一批常年在婚丧嫁娶仪式场合进行吹打和戏剧表演的"跑事筵"艺人群体,他们的表演是祁县农民最重要的一项文化消费。与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相比,这一群体无形之中担当起推广和传播晋剧、祁太秧歌等传统戏曲的角色,培育了民间戏曲受众。保护应重视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顺利传承下去时涉及的各阶层群体及其作用,调动其积极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良性传承。  相似文献   

18.
如今的大学生喜欢读书吗?未来的择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对图书的取舍?又有哪些因素对他们的购书产生较大影响?大学生是一个人数众多、市场潜力巨大的图书消费群体。出版界不少人士都十分重视以大学生为读者对象的图书选题开发。市面上此类出版物也已为数不少。但是,与任何其他消费群体一样,大学生对于图书的兴趣爱好、阅读状况也在随着种种内外因素而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在此种情形下,倘若对大学生的读书状况缺乏应有的了解,便贸然出手,推出这类图书选题,往往会遭到“剃头的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出版一方万分殷勤,消费一…  相似文献   

19.
选择的时代90年代,由于有线电视、卫星传播以及电子录像机的普及,可供欣赏的多样性的节目增多起来;新的传播工具的发明利用,预示着广播电视的非大众化趋势。正由于非群体化传媒的长足进步,以往大众传媒所培养造就的大批的群体化受众开始分化解体,向零散小批的方向发展。以往,当群体化的大批受众按照固定的时间坐到电视机前,他们所接受的形象,主要是由电视网集中生产出来的。这种集中生产出来的形象经由群体化传播工具的传播灌输,无疑带有着一种强制性,而  相似文献   

20.
在李普曼于1922年写就的这本《公众舆论》(Public Opinion)中,"公众"成为这位天才学者在论述中避无可避的一个群体。他们无处不在,是成见的发出者,民主的参与者,公意的形成者,媒体的争取者,但是也因每个个体自身的缺陷和联结成群体后的天然特性使这个群体有着巨大的局限性,这直接导致了所谓"公众舆论"或者说"公共意见"的无数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