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时代,广告作为消费的引导者日趋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建构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的重要资源。在审美文化的视域下,广告天然地具有反传统美学的属性,其完成商业任务的功利性目标是对经典美学理论超功利、距离、及非物欲说的消解。广告诸如此类的审美实践,也彰显了广告审美文化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离不开美学基础,广告节目也不例外。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意识的科学,它反映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衣食住行,特别表现在艺术领域。艺术的命运和群众的鉴赏能力互为作用, 艺术提高了群众的审美情趣,反过来又要求并促进艺术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体系,提高广告节目的质量、加强审美意识的追求,无疑是提高电视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大众审美文化现象中,广告审美文化应该说是最为活跃,对传统美学冲击最为强烈的文化现象。因此,本文对广告审美文化后现代表现进行理性的审视,以响应和支持陶先生所提出的问题。从审美角度看待广告不难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传统的审美取向、审美趣味在广告中几乎  相似文献   

4.
许敏玉 《新闻界》2015,(3):35-39
广告是一种经济领域竞争手段,但很多广告作品中的艺术符号和文化符号也承载着一定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在一定范围内培育着美,传递着美。广告审美和传统审美的最大区别就是审美机制中的经济属性,因此广告审美在发生路径中通常具有几个特点:内容真实是审美发生的基础,产品利益点和审美培育紧密相关,广告审美双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徐鑫 《大观周刊》2012,(14):28-28
中国传统美学和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是相辅相成,密切相连的。本文中简要的阐述了现代广告的设计审美思想及中国传统美学在现代广告招贴设计中的应用与影响。在现代的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寻找中国民族文化传统所特有的思维优势腿其独特风采.学会借鍪和吸收。在当下世界多元化的语境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现代广告设计的水平,促进中国特色的广告设计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是与生俱来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赵敏秀 《东南传播》2018,(4):129-131
美学赋予了广告可以无意识吸引受众进行消费的手段,二者的结合,使得美学具有目的性和主动性,而广告获得了艺术审美意象。广告美学所构建的"迷惑"无形中激发消费者欲望,从而完成刺激、注意、兴趣、购买整个消费行为。跨界广告是社会资源的多重开发和整合的表征,从美学层面,跨界广告通过对视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现了融合和扩展的美学特征,其背后美学机制指涉的是过时商品和品牌的复兴以及广告商为激发消费者深层欲望所构建的消费艺术。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报封面设计的美学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高校学报存在“重内容,轻形式;重学术,轻艺术;重模式,轻特色”的弊端,封面设计普遍存在审美偏差。封面设计应遵循规范、美观、简洁、协调的审美原则。封面设计的审美表现在图案、色彩、刊标、字体、摄影等方面,新颖、独创的艺术构思,能准确地传递信息,展现学术期刊的艺术个性,传达学术期刊内在的文化意韵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开创了用现象学方法分析审美心理审美体验的先河,因而成为现象学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价值论美学,《艺术的意味》一书在审美价值主客统一的基础上划分审美对象与主体的层次,又吸纳心理哲学和生存主义哲学形成独特的开阔视野。探讨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方法为我们探索审美活动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促进德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现代化研究,使之转向新视阈。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审美文化的角度对电视艺术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品性进行美学意义的思考。审美文化是集中体现当代审美特征的范畴,而电视艺术又以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成为最适宜的建构审美文化内涵与使命的现实审美途径。电视艺术以视听一体的图像,使审美的内涵在当代发生了深刻的变异,它的情感兴发的力度更强也更直接,它的现实介入的深度更广也更强烈。因此,电视艺术比其他审美途径更适宜审美文化在建构层面上的深入发展。电视艺术应该以其艺术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义持存,通过图像引发惊奇,通过娱乐启发意义。电视艺术应该具有审美文化的全方位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泰国微电影广告为例,探讨微电影艺术在广告美学中的应用问题。微电影艺术体现了广告审美中的视听美、情感美及意蕴美,能够让受众在感动、共鸣中对企业品牌产生一定的认同感。泰国微电影广告以平民化、抒情化、诙谐化为特色,在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从广告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借以观照中国微电影广告的不足之处,并为其发展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