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对于一名普通记者来说,能参与一些重大报道,是一件幸事,很能锻炼人。 从2008年"神七"发射,到2011年"天宫一号"、"神八"发射,再到今年"神九"发射,我都在现场,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几个关键时刻。这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和4月,我先后两次采访了83岁高龄的上海交通大学海科院离休干部迟吉哈同志。迟老是原中华民国财政部海关总税务司署海务科办事员,上海解放前夕,在中共上海地下党职委的领导下,海关地下党组织带领广大职工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海关舰船拒驶台湾"的地下斗争,迟吉哈同志就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之一。这次斗争的成功为迎接上海解放和新中国建设事2011年3月和4月我先后两次采  相似文献   

3.
我出生于河北平山北庄村,我村与西柏坡只有一土岸之隔,村民习惯称西柏坡为北岸上。1947年至1949年春,中央在西柏坡时对外称"工校",当时我十四五岁,亲自见证了"工校"在西柏坡期间的点滴小事,现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中国少年报》发行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1142万份,居全国报纸之首。而该报的"知心姐姐"栏目在全国小读者评选出的"我最喜欢的专栏"里,名列第一姜达雅记得那是1956或1957年,她二十七八岁。在《中国少年报》当编辑的她去南京出差,在照相馆照了一张标准像。照片上的她,辫子盘起来,微笑着。1960年,12岁的北京小学生卢勤也到照相馆照了平生第一张标准像。  相似文献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名誉理事长孙宝传虽已年过七旬,但仍像当年曹操创作《步出夏门行》时一样富有激情。从求学时代开始,孙宝传就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历经波折,仍矢志不渝。他身上即保有技术人员的朴实与实干,又具有学者的儒雅和博学。值此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刊专访了国内新闻技术界的元老,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主要创办人之一的孙宝传,请他讲述了其坎坷却奋斗的人生经历和"中国新闻技联"的成立背景。  相似文献   

6.
2005年18岁的丁俊晖一举夺冠成为中国的"斯诺克明星",之后几年他持续低谷。2011年初他拿下作为心结的温布利大师赛冠军,重新找回节奏和信心。这6年间他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成长阵痛?  相似文献   

7.
任达光 《军事记者》2012,(12):50-50
我参与的空降兵某部安全文化探源系列报道和深度解读,于2012年9月下旬刊登于《空军报》。作为空军报社年轻的编辑,回顾王斌社长在军队新闻单位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率先垂范,带领年轻记者奔赴鄂北部队基层采访时,手把手指教的点点滴滴,以及在部队经历的人和事,我感受至深。  相似文献   

8.
在我25年的军事记者生涯中,经历过多次险情:1996年8月赴西藏边防部队采访,泥石流将川藏线冲垮,我的腰椎被颠错位,双腿几乎瘫痪;2007年11月采访济南军区"铁拳-2007"军演,遇到险情差点"光荣"……2010年我在军事演习现场采访的又一次遇险,而是发生在波涛汹涌的南中国海上。  相似文献   

9.
陈娜:刘老师好,首先,能否请您谈谈您的家庭背景、早年的求学经历以及大学刚毕业时的经历?刘建明:尽管我在新中国长大,但我的人生有过煎熬的岁月。1942年我出生在辽宁营口市,四岁时母亲因病无钱医治去世。幼年丧母,贫穷、没有家庭欢乐,更没有父爱母爱和儿时的文化熏陶,使我从小养成孤独寡言的性格。直到解放后我才能吃饱饭,家里的日子稍有好转。苦难的童年总是在我心里抹不掉,我总想,不能让不幸再降临头上,于是立志改变人  相似文献   

10.
曹辛之是中国出版界最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之一,其人其事在出版界广为流传,对其装帧艺术成就的研究多有见诸学界。在他辞世整整十六周年之时,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收集其毕生主要成果的《曹辛之集》,为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参考,同时也是对这位值得尊敬的新中国第一代出版装帧艺术家的最好纪念。作为"新中国六十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的六十编辑"、"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曹辛之堪称一名"多面手"。他在十九岁时就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相似文献   

11.
1992年9月28日,中共著名政治理论家、被誉为党内"四大笔杆子"之首的胡乔木与世长辞,享年80岁。 胡乔木29岁到毛泽东身边任秘书,从领袖助手到"党内一支笔",再到"新闻大管家",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宦海沉浮?除了新华社的千字文简历,外界所知甚少。  相似文献   

12.
游江 《四川档案》2015,(3):21-21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残疾老人,来到社保窗口满心欢喜地对我说:"今年,我满60岁了,终于可以领养老金了!"可是,在交谈中我发现老人身份证和档案中的出生时间、姓名都不一致。当我告诉他因信息不符,需核对后才能办理退休业务时,老人满脸的喜悦顿时变成了满脸的焦虑……这位老人的问题并非个案,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举不胜举。档案伴随我们一生,它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结合工作经历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写了几年时评,听得最多的表扬话,是"犀利"二字;报社每天考评,如果评上当天的"好稿",评语也多用"犀利"。听得多了,心里有点发毛——犀利,就是言辞锋利,离"尖刻"不远了,虽然尖刻不好,但写时评谁没有尖刻过几回。今年1月初,一个读者发来短信,说我的时评"体察细致"。这句话,我很爱听,短信在手机里保存了好几天。"体察细致",确实是我的有意追求。大概很多写时评的人都要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即论述比较表面化、粗线条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新闻实践》的编辑同志约我给“忘年交”专栏写点东西。 我想了又想,决定向青年朋友交心:谈谈我终身难忘的一段思想改造的经历。 战火的洗礼 我今年75岁了。从15岁(1937年)加入党的战斗行列算起,在革命征途上,我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雨。 我1938年到延安。1945年1月,我调到《抗战日报》(《晋绥日报)前身)当随军记者,开始了我漫长的记者生涯。战争年代,我作为一个随军记者,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  相似文献   

15.
正1945年,我由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工作,在领导和资深记者的指导培育下,成长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河北日报社年轻的记者编辑知道了我的这段经历后,每逢邀我介绍成长的轨迹时,我都是"先将前事错传与后人知"。1945年秋,我调入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时,年仅20岁。总认为仅凭着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年底,老何60岁生日时,对朋友讲了一番话。老何说:"60岁是一个甲子。人生60岁后,就进入花甲之年。我这60年来,人生经历和遭遇很特殊,也做过几件不平凡的事。是非纷纭,可由后人评说。但中国的体制下,很难出现我这样类型的人,以后大概也不会再有了。所以有人说何新是异类之怪物。今天随便聊聊,说点心里话,也算是对过去的人生做个总结吧。"  相似文献   

17.
李:刘先生,我们湖北省向阳湖文化研究会和咸宁市中国五七干校研究中心正在组织寻访下放各地干校的知名"五七"战士。今天也请您谈谈自己下放的经历。 刘:我下放的过程比较曲折。我当时还年轻.“文革”前在学校就入了党.由于文联从高校选来的毕业生不多,我一去就受到重视.成了单位的党委委员。后来又说我是“小爬虫”,被送到干梗改造。  相似文献   

18.
高荣伟 《档案天地》2013,(10):36-38,19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11岁时司徒雷登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他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司徒雷登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开始在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13开年之作,湖南卫视推出了国内首档歌手音乐对决真人秀《我是歌手》。七位明星同台飙歌的节目形态,使电视音乐秀节目经历"七年之痒"的沉默之后,重新点燃了PK烽火。"节目真实、选手真挚、知音听审团真诚",这"三味真火"激活与优化了观众的体验,迸发了观众对节目的激情,让《我是歌手》成为2013年春天最"火"的声音———没有"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弦律为唯一宗旨。老歌新唱、返璞归真,怀旧成了吸引眼球的"卖点"。  相似文献   

20.
南竹杆胡同113号 1975年7月12日中午,我的爷爷夏衍,被"无产阶级专政"了八年零七个月之后,由"敌我矛盾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没有任何结论的情况下,拄着双拐,从秦城监狱回到了东城区南小街南竹杆胡同113号的家中。那时候,不在北京的我只有六岁,既没有亲眼目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