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题章”,顾名思义是“同一个主题。同一类题材”的章,在这里,笔指的是对同一题材的新闻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蓦然回首,我已在新闻报道这条崎岖的山路上跋涉了五年。在五年的采写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对新闻素材,一定要把握好采写的火候,有时需要“热”,有时需要“冷”。所谓“热处理”,就是在得知一件有新闻价值的突发事件后,要赶快采写,赶快发稿。去年初的一天傍晚,我们仓库东边山上突然起火,库领导闻讯后,立即集合全库人员携带扑火工兵赶到现场。我也和其他战友一样,从傍晚五点钟一直奋战到深夜四点钟才把大火扑灭。战友们下山后,尽管个个饥肠辘辘,但没一个人吃饭,脸都没洗就睡着了。当,我也是精疲力尽,也很想躺在床上睡…  相似文献   

3.
苏杭 《记者摇篮》2006,(2):36-37
时效是新闻的生命,步入后尘是记者的大忌,尤其是那些重大事件,重要动态,应该分秒必争,捷足选先登。然而,事物总是相对的,时效性极强的新闻,毕竟不是每天都有。记者面对的,新闻所播的,大量还是非动态新闻。在这类新闻中,比“时效”更吸引人,更耐人寻味的,是报道所含的深刻的?思考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出版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据统计,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已达十几万种之多,其中不乏有价值可保存的精品书,确令人欣慰。但在欣悦的同时,我们又不无遗憾。由于出版同仁思想解放,这几年我国一些出版社引进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国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读物,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开拓人民的视野,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冷静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向外输出的图书则如凤毛麟角,寥寥无几,除了专业的外文出版社尚出版了一些品种,至于中央和地方出版社出得很少。2002年8月出版的《…  相似文献   

5.
“梦花”。说的是西汉马融勤奋好学,一次梦见自己走进了一片树林,看到四处花团锦簇,就摘而食之。次日一觉醒来,再读天下文章诗句,无所不知,被时人誉为“绣囊”。于是,后人就用“梦花”一词,来比喻文思大进。“梦笔生花”。说的是大诗人李白曾梦见自己用的笔头上生花,从此才情横溢,文思潮涌。这便是今人常说的“梦笔生花”的来历。“梦失其笔”。说的是南北朝文学家江淹,少时孤贫好学,也曾梦人授五色笔,从此才思敏捷,文章扬世。其晚年又梦见一位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此后再无佳句问世,给后人留下了“江郎才尽”的典故。其…  相似文献   

6.
郝新 《中国编辑》2007,(2):63-63
成语“鸟语花香”描绘了欣欣向荣富于生态美的自然景色,充满了繁荣的气息和诗意的联想。如果拆散了成语,脱离了固定格式,单抽出“鸟语”一词,词义就发生了变化,它有时指鸟的鸣声,有时指难懂的语言,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一个词到底指什么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要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其传末“论日”中有“兽居鸟语”的说法,说的就是蒙昧民族未开化的生活状态,“鸟语”在此代表的是一种难懂的语言,是对当时少数民族语言的歧视性说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不觉之间,档案已渐呈显学之势。社会上也是如此,似乎一夜之隔,档案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其曝光率陡然激增,在被越来越多的认知当中,从狭窄的领域走出专业的束缚,从官方的营垒走向民间的生活。曾几何时的威严与神秘,因之不可或缺的、息息相关的凭证作用,化作亲切和平常的印象。档案意识需要也应当更为深入、普及,形成全民的文化积淀,这将推动档案事业的更进一步的发展。然而由于档案深厚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其诸多方面的特征,造就了其复杂的所指,因而对其沿坡讨源,作通俗的了解,具有一定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广东搞调研,在谈到图书发行工作的地位时,有的同志又提出“龙头”“龙尾”的问题。言外之意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对此笔者颇为感慨。记得“文革”结束不久,随陈翰伯同志到天津搞调研,陈翰伯同志明确提出出版社要以编辑工作为中心,那是针对当时所谓“政治”冲击业务而言的。出版改革之初,提出了出版要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的思想,要求出版社要重视发行工作,后来又进一步要求出版社要把发行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于是有人就提出出版社要以发行工作为“龙头”,有人还引经据典,说马克思在什么时候针对什么问题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9.
友直 《档案管理》2005,(5):94-95
偶见一报上登了一首“不足歌”。歌中讲,“终日奔波只为饥,才方一饱又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上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歌词通俗,含义易懂——人们没有满足的时候,也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相似文献   

10.
“方便面”与“炸酱面”王树国生活中,一泡即食的方便面确实方便。可眼下有的记者、特别是驻站记者在采访写作中,也学起吃“方便面”的办法了。其一,“吃”工作简报。有些驻站记者,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悄悄改头换面,当成自己的稿件。其二,“吃”信息快报。将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